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肠癌
  • 2篇伊立替康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裸鼠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化疗
  • 2篇荷瘤
  • 2篇荷瘤裸鼠
  • 2篇干预
  • 2篇干预研究
  • 2篇肝损伤
  • 2篇肝脏
  • 2篇肝脏损伤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胰腺

机构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林羽赫
  • 6篇王颖
  • 5篇费倩
  • 3篇姚威
  • 3篇谢凤
  • 3篇王赫
  • 2篇王宝胜
  • 2篇吴鑫
  • 2篇张楠
  • 1篇张颖
  • 1篇孙韶龙
  • 1篇张鑫
  • 1篇郑伟
  • 1篇徐盟
  • 1篇陈秋霞
  • 1篇周华
  • 1篇张天翔
  • 1篇孟潇

传媒

  • 7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伊立替康引起荷瘤裸鼠肝脏损伤的干预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是否可以影响伊立替康导致的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方法: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皮下注射伊立替康单药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7天后处死裸鼠,取肝脏制作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肝脏损伤情况并制备10%肝脏组织匀浆检测肝脏组织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率降低,肝脏SOD的表达较不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升高(P<0.05);MDA的表达较不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降低(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通过增强肝细胞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最终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降低伊立替康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率。
林羽赫王颖谢凤费倩王赫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伊立替康肝损伤
大肠癌卵巢转移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2年
大肠癌卵巢转移初期影像学表现多不典型,本文报道了2例大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征及大肠癌卵巢转移发生的高危因素、鉴别诊断和预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术后病理分型分期、肿瘤标志物是大肠癌患者出现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可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大肠癌卵巢转移总体预后不佳,但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林羽赫姚威费倩王颖
关键词:大肠癌卵巢转移高危因素
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诱导小鼠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特征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5‐FU )、伊立替康、奥沙利铂(OXA )诱导心肌损伤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2只昆明小鼠,分为7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5‐Fu、伊立替康、OXA 的最大非致死量(CMAX )和1/2CMAX给药诱导,建立小鼠心肌损伤模型,为A1、A2、B1、B2、C1、C2组,分别腹腔连续注射上述三种药物5 d,对照组(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5d。5d后,处死小鼠,取小鼠心脏组织,HE染色检测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提取小鼠心肌组织蛋白,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I‐κB的表达并比较。【结果】三种化疗药物均能诱导小鼠心肌损伤,心肌间质血管周围可见出血及炎性细胞大量浸润,且CMAX损伤较1/2CMAX严重。与对照组相比,化疗药物诱导的各组MDA水平显著上升,抗氧化分子 SOD和 CAT 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F‐κB在三种化疗药物诱导的心肌组织中表达上升( P <0.05),I‐κB表达下降( P <0.05)。【结论】5‐Fu、伊立替康、OXA均能导致心肌组织损伤,氧化应激和NF‐κB活化可能是其主要机制。
谢凤费倩张楠林羽赫郑伟
关键词:氟尿嘧啶有机铂化合物小鼠
PD-1/PD-L1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免疫逃逸及其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近年来,免疫治疗是继放化疗及靶向治疗之后,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新方向。而作为T细胞免疫反应的协同刺激信号通路,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PD-1配体(PD-1 ligand,PD-L1)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D-1/PDL1信号通路被激活后,可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体内外实验证实,阻断该通路可增强机体内源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本文就PD-1/PD-L1信号通路及其阻滞剂在结直肠癌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秋霞林羽赫张咪陈怡周霄霄王颖
关键词:PD-1/PD-L1结直肠癌免疫逃逸免疫治疗
异甘草酸镁对奥沙利铂引起荷瘤裸鼠肝脏损伤的干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对奥沙利铂导致荷瘤裸鼠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对照组为奥沙利铂组,实验组为奥沙利铂+异甘草酸镁组。6天后处死裸鼠,腹主动脉取血测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的表达;取肝脏组织制作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肝脏损伤情况,并制备肝脏组织匀浆,用比色法测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组肝窦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降低;血液中AST及ALT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肝脏SOD、GSH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PO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奥沙利铂引起的肝窦血管损伤发生率。
孟潇费倩林羽赫徐盟王赫王颖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奥沙利铂肝损伤
晚期结直肠癌治疗及临床特点被引量:34
2016年
目的:观察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疗效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5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FOLFOX6/FOLFIRI方案进行一线化疗,观察一线治疗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同时对159例晚期结直肠癌发生部位、转移部位、左右半结肠预后情况等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我科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有效率及PFS分别为49.1%,6.73个月。FOLFOX6组与FOLFIRI组有效率(50.0%vs 48.0%)和无进展生存期(6.41个月vs 7.0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LFOX6组毒副反应主要为末梢神经感觉异常。而FOLFIRI组为迟发性腹泻。左半结肠、右半结肠在治疗有效率RR方面(75.0%vs 2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肠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直肠(60.4%)、左半结肠(22.6%)、右半结肠(17.0%)。晚期结直肠癌转易转移部位依次为肝(50.94%)、肺(40.25%)、骨(24.53%),其中脑转移占3.77%。直肠癌与结肠癌肺转移率分别为(76.67%vs 30.00%),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直肠癌与结肠癌骨转移分别占(76.92%vs 23.08%),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FOLFOX6方案与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确切,两组近期疗效相似,均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大肠癌好发部位以直肠为主,区别于西方。晚期结直肠癌易转移部位依次为肝、肺、骨,且肺、骨转移多见于直肠癌,大肠癌脑转移逐渐增多。同时发现右半结肠癌较左半结肠癌疗效差,左、右半结肠应看做不同的器官。
周华张颖张楠林羽赫张天翔王颖
关键词:FOLFOXFOLFIRI
乳腺癌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个体因素对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CINV)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5年就诊于我科的80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病理分期、是否孕期妊娠反应、既往晕车情况、合并疾病等个人因素对于患者CINV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级的影响。结果:年龄小于45岁的、既往孕期妊娠反应较重的、既往有晕车情况的患者CINV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及有无合并疾病各分组之间CINV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个体因素如年龄、孕期妊娠反应、既往晕车情况等均是发生CINV的高危因素,日后可据此对患者的预防性止吐方案进行调整。
姚威林羽赫吴鑫张鑫王宝胜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恶心呕吐
大肠癌化疗后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化疗后脂肪肝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70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肝脏CT表现及实验室生化指标(AST、ALT、ALP、GGT、TG、CHOL、HDL、LDL)的变化。结果:化疗3个月、6个月及1年后,发生脂肪肝的例数分别为21例(7.8%)、64例(23.7%)、58例(21.5%),化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水平较化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高密度脂蛋白),脂肪肝组转氨酶及血脂水平均比非脂肪肝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胆固醇)。结论: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可以发生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肝脏的脂肪性病变,部分发展为脂肪肝。
林羽赫费倩谢凤王赫王颖
关键词:大肠癌化疗脂肪肝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主要包括黏液性囊性肿瘤、浆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其中,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是常见的原发性胰腺囊性肿瘤之一,由于它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故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技术如CT、MRI及EUS等的提高和完善,术前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断率比以往已有大大提高,但在治疗方面仍然没有统一的指南或规范。本文着重对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断、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姚威林羽赫吴鑫孙韶龙王宝胜
关键词: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