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保中

作品数:27 被引量:61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7篇文化科学
  • 6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教育
  • 5篇大学生
  • 5篇就业
  • 4篇家庭
  • 3篇大学毕业
  • 3篇大学毕业生
  • 3篇阶层
  • 3篇毕业生
  • 2篇意愿
  • 2篇社会阶层
  • 2篇身份
  • 2篇身份认同
  • 2篇青年
  • 2篇教育期望
  • 2篇教育支出
  • 2篇阶层差异
  • 2篇就业意愿
  • 2篇家庭教育
  • 2篇家庭教育投入
  • 2篇鸿沟

机构

  • 16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文...

作者

  • 21篇刘保中
  • 3篇李建新
  • 2篇李春玲
  • 1篇黄群慧
  • 1篇李先军
  • 1篇邱晔
  • 1篇张月云

传媒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教育探索
  • 1篇消费经济
  • 1篇青年探索
  • 1篇长白学刊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学海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教育...
  • 1篇小康
  • 1篇中国青年社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元化与内卷化:大学生就业意愿变化的趋势分析(2015—2023年)被引量:12
2024年
大学生就业意愿是青年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是理解大学生就业选择、预测大学生就业行为的重要前提。近些年尤其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的诸多新不利因素,大学生就业意愿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使用2015—2023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数据,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新特征、新趋势、影响机制及其变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10年大学生就业意愿总体上呈现多元化选择趋势,同时也体现出“升学内卷”和“体制内卷”的特征。宏观外部环境、大学生家庭资本和个体人力资本的差异均影响到了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分化。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变化对其顺利就业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刘保中臧小森
关键词:高等教育家庭资本个体人力资本内卷化
转型理论视域下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与生活状态分析被引量:19
2023年
本文以转型理论为切入点,将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划分为“备考族”“求职族”“躺平族”三类典型群体,并利用“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对他们的就业心态与生活状态进行了比较分析。调查数据显示,毕业后准备升学、证书等考试的“备考族”和继续找工作的“求职族”比例远远高于无所事事的“躺平族”。通过回归分析还发现,人力资本状况更差、家庭背景更不好的大学生,在毕业后更可能成为“躺平族”。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制定针对性服务措施。
刘保中臧小森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教育期望:父母参与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30
2015年
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所收集的10~15岁青少年样本,本文考察了父母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青少年教育期望”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城乡差异。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都通过父母参与这条路径间接作用于子女时自身的教育期望。分城乡来看,本文所关注的父母参与的两个维度——学业期待和日常关怀——有效解释了城市家庭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影响;而在农村家庭中,父母参与也部分解释了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影响。本文还对父母参与在城乡样本中差异化的中介作用给出了可能的解释。
刘保中张月云李建新
关键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参与教育期望结构方程模型
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的主要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本文依据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2019年和2020年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总结概括了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的主要特征:当代大学生在总体政治价值取向上呈现出积极健康的特征,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认同;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越来越理性和务实,在注重国家权威的同时,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关注社会公平、注重切身利益和权益维护;当代大学生不是政治冷漠的一代,他们对公共事务保持了较高的热情和关注度,政治效能感良好。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政治态度存在群体内部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影响不太明显,但是同辈群体、学校环境和大学经历的影响比较显著。研究发现,学校层级更高、人力资本状况更好的大学生,政治态度更加积极。
刘保中陈鞠之翼刘一锐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态度政治认同
高福利制度下的“懒人现象”被引量:8
2018年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福利政策领域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欧洲高福利制度在历史上曾起到了促进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这一制度催生了不想工作的福利懒汉,破坏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拖累经济发展,福利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刘保中李春玲
关键词:高福利福利国家
产品二维属性视角下的农产品品牌塑造——以雨林古茶坊的品牌化构建实践为例
2020年
农产品品牌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经之路,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学经济时代,产品美学价值和情感属情成为影响产品差异化与品牌塑造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云南一家典型茶叶企业的品牌化发展为例,通过微观化的案例方法来探寻农产品品牌的构建过程及其机理。农产品品牌的塑造需要在回归产品本位的基础上,辅之以多维面向的产品属性定位,通过功能性开发和情感性二维基本路径,丰富产品的功能差异性和美学差异性,并从认知与情感两个层面在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建立积极的联系。探讨如何通过产品属性分析来建立农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而塑造强势品牌,这对于培育有高市场竞争力的中国农产品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邱晔刘保中李先军
关键词:产品差异化
我国城乡家庭教育投入状况的比较研究——基于CFPS(2014)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2
2017年
家庭教育投入是影响我国城乡教育分层的重要机制。本文使用CFPS2014年的数据,在教育期望、教育支出和教育参与三个维度上对当前我国城乡家庭教育投入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城乡家庭对子女均具有较高的教育期望水平,但是两类家庭在教育支出尤其是课外补习支出上差距明显。此外,城市家庭对子女学习的关怀和监督行为总体上要好于农村家庭。本文最后总结出了城市家庭"高教育期望+高课外补习支出+互动式参与"、农村家庭"高教育期望+低课外补习支出+单向式参与"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投入模式。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把握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家庭教育投入的具体差异,更好地理解城乡教育不平等的形成机制和形成过程,而且对当前教育公平政策的完善具有启发意义。
刘保中
关键词:城乡家庭教育投入教育期望教育支出教育参与
健康变化对中国老年人自评生活质量的影响——基于CLHLS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被引量:27
2015年
以往研究发现,老年人健康状况与自评生活质量之间密切相关。但这些研究一般采用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对健康的测量也往往选择单维的指标。本文以"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CLHLS)的跟踪数据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肌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三个方面分析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变对他们自评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肌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的改善,均能够提高老年人自评生活质量的水平,但是三者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同时,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在肌体健康和老年人自评生活质量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李建新刘保中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固定效应模型
城乡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差异及变化分析——基于CLHLS项目调查数据被引量:29
2015年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CLHLS)中的2002年和2011年两次截面调查数据,在宏观环境—个体特征—社会心理机制的研究框架下,分析了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后,城乡老年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差异依然存在。同时还发现,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城乡差别主要来自于城乡老年人社会心理和城乡宏观政策环境的差异。与2002年相比,2011年城乡老年人口满意度差别在缩小,这些都与近些年来农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初步建立和农村医疗保障状况改善有关。
李建新刘保中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城乡结构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被引量:21
2019年
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是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乡结构变迁呈现:从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和巩固到城乡二元体制的松动和转型,再到城乡统筹和融合的历史轨迹。随着我国城乡发展战略的根本改变以及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由城乡二元体制导致的城乡不平衡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但总体上看,我国城乡结构仍然处于失衡的状态,面临着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显著、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制度壁垒依然严重等发展问题。解决深层次的制度难题是未来城乡结构调整的基础和关键。为此,应从制度改革入手,消除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结构转变。
刘保中邱晔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