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艳玲
-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热处理镍钛系统预备弯曲根管清理效果的显微CT研究
- 目的:研究ProTaper Next、K3XF和Hyflex CM镍钛系统预备弯曲根管至不同工作宽度的清理效率与溢出根尖孔碎屑的量.方法:收集离体磨牙弯曲根管72个,随机分为9组,测量各组根管的平均曲度和平均工作长度,采...
- 陈典蔡艳玲韦曦
- 关键词:镍钛
- 新型化合物relacin与NaOCl对粪肠球菌的联合作用研究
- 目的:次氯酸钠(NaOCl)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根管冲洗剂,但高浓度的NaOCl对周围组织的毒性作用较大。因此,为降低NaOCl的使用浓度,减少组织损伤,同时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亟需寻找合适的药物与其联合应用。
- 蔡艳玲刘红艳韦曦
- 关键词:次氯酸钠粪肠球菌根管冲洗细胞毒性
- 新型化合物relacin对持续性根管感染致病菌的作用研究
- 目的:relacin是以细菌严谨反应信号分子(p)ppGpp的合成酶Re1为作用靶点的新型化合物,可通过抑制Re1酶的活性,减少(p)ppGpp的合成,从而降低细菌的生存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前期研究己证实14 mM...
- 蔡艳玲刘红艳李梦婕杨蕊琦韦曦
- 关键词:内氏放线菌具核梭杆菌抗菌作用根管消毒药物
- 文献传递
- 粪肠球菌调节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体外研究
- 目的:建立粪肠球菌(E.faecalis)感染破骨前体细胞体外模型,明确E faecalis感染对其破骨向分化能力的作用机制,揭示持续性根尖周炎优势致病菌Efaecalis对骨破坏过程的调节作用,以期为持续性根尖周炎的治...
- 许喆桢蔡艳玲陈晓川韦曦
- 关键词:粪肠球菌破骨细胞
- 文献传递
- 显微根尖手术的全周期管理被引量:7
- 2021年
- 显微根尖手术是实现疑难根尖周病患牙保存的有效手段。本文提出显微根尖手术的全周期管理理念,针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患牙的局部特点制定全面的检查、治疗和复查方案,以达到预期手术疗效,有效保留天然牙。全周期管理包括术前通过对患者的全身评估和口腔术区评估,针对患牙情况选择合适方法进行显微根尖手术;术中应用激光技术、骨窗技术、动静态导航等技术手段,使术式设计多样化,手术更趋于精细、微创;术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标准评定治疗效果,并对近远期疗效进行解读。
- 黄湘雅蔡艳玲韦曦
- 关键词:临床管理根尖周炎远期随访
- 单支锉技术预备离体牙弯曲根管的显微CT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比较两种单支锉技术预备离体磨牙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为临床上寻求有效、安全、快捷的根管预备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离体磨牙弯曲根管80个,编号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采用A(Reciproc)、B(OneShape)、C(Mtwo)和D(Revo S)4种镍钛器械行机动预备(分别为A、B、C、D组),记录单个根管预备的时间.各根管预备前后分别进行显微CT扫描,结合MeVisLab软件分析根管预备前后的牙本质去除量、未预备表面积百分比和根管偏移度.结果 在根管全长区域,各组间牙本质去除量、未预备表面积百分比和根管偏移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距根尖孔1 mm水平,A组的根管偏移度[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0.05(0.03)mm,显著小于B、C、D组[分别为0.05(0.04)、0.06(0.03)、0.06(0.04) mm](P<0.05);A组根尖4mm区域根管表面积和体积增加量分别为(2.14±0.76) mm^2、(0.38±0.15) mm^3,均显著大于B组[分别为(1.61±0.71)mm^2、(0.26±0.10) mm^3]和C组[分别为(1.61±0.48) mm^2、(0.25±0.11) mm^3](P<0.05),与D组[分别为(1.89±0.46) mm^2和(0.30±0.16) mm^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操作时间[分别为(86.3±24.6)和(85.9±21.3)s]均显著短于C、D组[分别为(147.4±28.3)和(126.3±27.7) s](P<0.01).结论 与序列锉(C、D锉)技术相比,A、B两种单支锉技术在弯曲根管中均有良好的成形能力,且能提高根管预备效率.
- 曾雅婕古丽莎蔡艳玲陈典韦曦
- 关键词:根管制备牙科器械
- 具核梭杆菌与变异链球菌共聚集的环境适应性及转录组学研究
- 目的:探讨"桥梁"菌具核梭杆菌与"先驱"菌变异链球菌共聚集前后环境适应性的改变及共聚集调控转录的差异基因,以期为调控牙菌斑生物膜形成过程提供潜在靶点。材料与方法:收集10名健康者的龈上牙菌斑经厌氧培养后作为牙菌斑菌群(P...
- 杨蕊琦刘亭君周佳妮卢先俊蔡艳玲许喆祯郭丽宏韦曦
- 关键词:具核梭杆菌变异链球菌环境适应性转录组学
- 文献传递
- 锥形束CT与导板引导微创开髓精确性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与三维打印导板引导微创开髓造成的偏移距离与偏移角度,探讨该操作的精确性。方法收集40颗人离体单根双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开髓前进行CBCT扫描。对所有样本进行编号,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分为A、B两组,每组20颗牙,包括40个根管。微创开髓洞型采用“Truss”开髓洞型的设计。其中A组为三维打印导板引导开髓组,根据CBCT图像制作导板;B组为CBCT引导开髓组,根据CBCT图像确定牙合面开髓的位置与方向,于样本标记后直接开髓。两组样本开髓后,在CBCT图像中测量并计算各开髓孔在牙合面与髓角平面的面积、颊腭向与近远中向的偏移距离及偏移角度,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故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分析。开髓孔在牙合面平面的面积分别为A组(1.34 ± 0.18)mm^2、B组(1.30 ± 0.15)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0.876,P =0.393)。髓角平面的面积分别为A 组(1.74 ± 0.20)mm^2、B 组(1.67 ± 0.24)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 1.290,P =0.194)。B组牙合面近远中偏移距离[(0.37 ± 0.26)mm]小于A组[(0.52 ± 0.3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 =2.237,P =0.024)。两组的牙合面颊腭向偏移距离、髓角颊腭向偏移距离、髓角近远中偏移距离、颊腭向偏移角度及近远中偏移角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使用CBCT可精确引导常规根管解剖形态患牙的微创开髓,CBCT结合导板对引导微创开髓的精确性与单独使用CBCT相比无显著提高,且两种引导方法对微创开髓洞型的大小无明显影响。
- 王文铄蔡艳玲蒋宏伟韦曦
- 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具核梭杆菌与变异链球菌共聚集的环境适应性及转录组学研究
- 目的:探讨"桥梁"菌具核梭杆菌与"先驱"菌变异链球菌共聚集前后环境适应性的改变及共聚集调控转录的差异基因,以期为调控牙菌斑生物膜形成过程提供潜在靶点。
- 杨蕊琦刘亭君周佳妮卢先俊蔡艳玲许喆祯郭丽宏韦曦
- 关键词:具核梭杆菌变异链球菌环境适应性转录组学
-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在人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不同状态人牙髓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 FGF)的表达特点,以及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人牙髓细胞(h DPC)中b FGF的表达水平,探讨b FGF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正常、深龋及牙髓炎牙髓组织中b FGF 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1 mg/L LPS刺激h DPC 6、12、24、48 h后b FGF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LPS刺激h DPC后b FG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深龋牙髓组织中b FGF水平显著上调,而正常和牙髓炎牙髓组织中b FGF表达无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LPS刺激h DPC后,b FGF和HSP70 m RNA水平同步上调,在12 h达峰值;Western blot显示,LPS刺激h DPCs 12、24、48 h后b FG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h DPC;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证实,LPS刺激12 h后h DPC中b FGF呈强阳性表达,而正常h DPC中b FGF呈弱阳性表达。结论 b FGF在深龋牙髓组织中高表达,且LPS刺激早期可上调h DPC内b FGF表达,推测b FGF可能参与牙髓组织防御修复反应,可能是细胞抗损伤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
- 陈丽红陈丽虹蔡艳玲舒珊韦曦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脂多糖牙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