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曦

作品数:8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建筑科学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电气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油纸
  • 3篇油纸绝缘
  • 3篇有限元
  • 3篇绝缘
  • 3篇放电
  • 3篇纸绝缘
  • 2篇沿面放电
  • 2篇溶解气体
  • 2篇变压
  • 2篇变压器
  • 2篇产气
  • 2篇产气规律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有限元
  • 1篇弹塑性有限元...
  • 1篇电力变压器
  • 1篇调幅
  • 1篇延性
  • 1篇一氧化碳
  • 1篇应力

机构

  • 7篇重庆大学
  • 2篇国网重庆市电...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国网重庆市电...
  • 1篇国网重庆市电...

作者

  • 8篇陈曦
  • 4篇陈伟根
  • 2篇陈明政
  • 2篇黄音
  • 2篇王正霖
  • 1篇杜杰
  • 1篇白绍良
  • 1篇江天炎
  • 1篇王志军
  • 1篇王有元
  • 1篇苏小平
  • 1篇周渠
  • 1篇毕茂强
  • 1篇钱国超
  • 1篇万福
  • 1篇杨剑锋
  • 1篇杜玲玲
  • 1篇王悠
  • 1篇邹经鑫
  • 1篇顾朝亮

传媒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重庆建筑大学...
  • 1篇工业建筑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现代电力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V型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的一氧化碳检测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论文基于光反馈原理及V型增强腔技术,结合量子串级激光器,搭建了CO吸收光谱检测系统.研究并实现了光反馈效应(反馈相位自动可调)、偶数和奇数腔模式效应、激光器阈值电流降低效应.系统有效反射率达到99.979%,在物理长度为47 cm的光腔内实现了4.48 km有效吸收路径.通过自动调节V型腔长,使光谱分辨率从0.005 3 cm^(-1)提高到0.001 1 cm^(-1).通过阿伦方差分析,确定了最高信噪比的积分时间为53 s.气体压强40 torr,温度20°C时,系统对CO(R(6)吸收线)检测准确度及检测极限分别达到(97.79±0.07)%和(0.49±0.04)ppb.也分析和证明了气体压强对CO的峰值吸收强度、检测准确度及检测极限的影响.
万福陈伟根漆薇邹经鑫顾朝亮杜玲玲陈曦
关键词:腔增强吸收光谱一氧化碳
变压器油纸绝缘沿面放电特性及其产气规律被引量:20
2011年
基于油纸绝缘沿面放电模型,在实验室模拟变压器油箱内进行局部放电试验,研究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发展特性及其特征量的变化规律,并着重研究放电发展过程中油中溶解气体的变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幅值在放电起始阶段呈上升的趋势,放电2~3h幅值达到最大,然后放电强度开始慢慢减弱;随着油纸绝缘局部放电的发展,CO的绝对产气速率以一个值为中心上下波动,变化幅值较小;而油中沿面放电H2和CH4的绝对产气速率先增加再减少,放电谱图变化与油中溶解气体绝对产气速率变化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
陈伟根杨剑锋凌云陈曦
关键词:变压器油纸绝缘沿面放电溶解气体
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及发展机理被引量:5
2015年
相对于气体介质放电理论,对工程复合绝缘介质放电物理过程的机理研究甚少。论文对交流耐压下的油纸绝缘沿面放电进行了机理分析和仿真研究。基于气体中沿面放电和液体中流注理论,论文认为沿面放电缺陷模型中的高压电极与油纸绝缘交界面处的三角形区域的高场强将导致初始电子发射。在沿面放电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电、热和机械应力的作用下,油纸绝缘系统会产生微小的气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微小气泡导致的电场畸变以及气泡中的电子崩可能是导致沿面放电发展甚至击穿的主要原因。通过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基于真实实验模型的仿真物理模型,对其电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并研究了微小气泡等环境因素对于沿面放电发展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陈曦王悠江天炎毕茂强
关键词:油纸绝缘沿面放电物理模型有限元
非强柱弱梁钢筋混凝土框架试验及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两榀单层单跨混凝土框架在竖向荷载下的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全过程分析,对“梁强于柱”和“梁柱等强”框架的极限荷载、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变形、位移延性和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在配筋适当的情况下,“梁强于柱”和“梁柱等强”框架在正常使用荷载下裂缝宽度和挠度均能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且均具有较好的延性,能实现充分内力重分布。
陈明政黄音陈曦王正霖白绍良
关键词:混凝土框架位移延性内力重分布
预应力框架次弯矩浅析被引量:2
2007年
预应力框架次弯矩与连续梁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探讨了预应力框架等效荷载次弯矩与轴次弯矩产生的机理及其计算方法,分析了次弯矩对弯矩调幅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考虑次弯矩影响的预应力框架弯矩调幅设计建议,该建议采用总量控制的方法,并考虑了次弯矩的有利作用与不利作用,可以对预应力框架调幅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黄音陈曦陈明政王正霖
关键词:预应力框架弯矩调幅
变压器顶层油温预测热模型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被引量:42
2011年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运行寿命及负载能力与油温密切相关,运行在高温、强辐射地区的变压器容易因为过热而导致早期故障,顶层油温是变压器油温的重要指标。为此,在分析几种典型顶层油温热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变压器所遭受的太阳辐射以及热时间常数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引入代表辐射的修正项,同时分析不同滞后时间变量与不同离散方法对热模型的影响,得到了一种改进的顶层油温预测热模型。通过对某750 000kVA/500kV变压器进行实际计算并与现场监测数据比较,同时对比分析考虑各不同因素后的模型的预测精度,发现综合考虑热辐射、滞后时间变量并采用改进欧拉离散方法的热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具有平均误差1.21、均方误差1.19的精度。结果表明该改进热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变压器顶层油温。
陈伟根苏小平陈曦周渠钱国超
关键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热模型太阳辐射
包钢新1号高炉炉壳整体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为了解包钢新 1号高炉炉壳在事故荷载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在对高炉炉壳进行弹性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高炉炉壳进行了整体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得到了结构的塑性区域产生、发展以及最终应力 -应变分布规律 。
王志军陈曦田丰齐晓玉
关键词:炉壳弹塑性有限元ANSYS
油纸绝缘局部放电与油中产气规律的典型相关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方法(dissolved gas analysis,DGA)是对局部放电进行检测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其准确度有一定局限性,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油中溶解气体和变压器实际故障之间关系的研究。该文基于3种常见的油纸绝缘局部放电模型模拟实验,将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应用于局部放电与油中产生气体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相关分析法能定量地评估局部放电发展过程中的统计特征参数与油中溶解气体含量2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参数向量对相关性的贡献,挖掘出每组参数中的主要特征向量,如沿面放电特征统计参数为偏斜度sk和峰值个数pk,特征气体为乙烯、乙烷。实验结果为局部放电产气机制研究和提高DGA法的准确度提供参考。
陈曦陈伟根王有元杜杰
关键词:局部放电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油纸绝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