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彦

作品数:24 被引量:162H指数:6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丁苯
  • 11篇丁苯酞
  • 11篇苯酞
  • 9篇脑梗
  • 8篇梗死
  • 7篇脑梗死
  • 6篇卒中
  • 5篇血性
  • 5篇缺血
  • 5篇脑卒中
  • 4篇血管
  • 4篇血清
  • 4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蛋白
  • 3篇丁苯酞软胶囊
  • 3篇血管性痴呆
  • 3篇软胶囊
  • 3篇神经节
  • 3篇神经节苷脂
  • 3篇同型半胱氨酸

机构

  • 22篇保定市第二中...
  • 3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保定市第二医...

作者

  • 22篇唐彦
  • 9篇吕志坤
  • 9篇张晓红
  • 8篇卢波
  • 8篇杜双霞
  • 7篇李娜
  • 4篇冯志霞
  • 4篇闫欣
  • 3篇纪光
  • 2篇王亚男
  • 2篇王晓静
  • 1篇张海超
  • 1篇王茜
  • 1篇刘冬梅
  • 1篇李研
  • 1篇裴建行
  • 1篇韩莉
  • 1篇徐阳
  • 1篇王沙沙
  • 1篇赵小辉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医学食疗与健...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血压监测与分水岭脑梗死之间相关性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与分水岭脑梗死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分水岭脑梗塞组患者46例,非分水岭脑梗死组50例,无脑梗死组50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逐一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24小时平均血压(全面)、24小时平均血压(醒时)、24小时平均血压(睡眠)、24小时收缩压最大(全面)、24小时收缩压最大(睡眠)、收缩压最小(醒时)、24小时舒张压最大(全面)、24小时舒张压最大(醒时)、24小时舒张压最大(睡眠)等指标分水岭梗死组与分水岭脑梗死、无脑梗死组之间有差异(P<0.05),进一步进行两组组间分析可见分水岭组与非分水岭组、无梗死组有明显差异(P<0.05),而非分水岭梗死组与无梗死组无明显差异(P>0.05),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分水岭梗死发生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收缩压舒张压最大值改变最有意义。
吕志坤卢波冯志霞唐彦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分水岭脑梗死
神经节苷脂钠与丁苯酞联合应用对脑卒中患者血清Tau蛋白含量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探究神经节苷脂钠与丁苯酞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au蛋白含量影响及临床疗效。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顺序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au蛋白含量,临床治疗疗效,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au蛋白含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 <0. 05),同时观察组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观察组患者NIHSS及BI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丁苯酞联合注射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降低患者的Tau蛋白含量,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后期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唐彦李娜
关键词:丁苯酞神经节苷脂TAU蛋白神经功能恢复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脂联素、MCP-1及slCAM-1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丁苯酚对卒中大鼠脂联素、MCP-1和sl 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occlusion, p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SD大鼠分为Sham组、pMCAO模型组和NBP治疗组;甲酚紫染色法测定大鼠脑部梗塞面积;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 NSS)用于评定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脑部和血清中脂联素水平以及脑部MCP-1和sl CAM-1水平。结果:药物处理后pMCAO组大鼠存活率明显低于Sham组;NBP处理能够有效逆转pMCAO诱导的大鼠m NSS得分的升高;与Sham组相比,pMCAO组大鼠脑部梗塞面积显著增加,NBP处理明显减少了损伤大鼠的梗塞范围;与Sham组相比,p MCAO组大鼠脑部和血清中脂联素表达明显降低,而大脑MCP-1及sl CAM-1水平显著升高,NBP处理上调了大脑和血清脂联素的水平并抑制脑部MCP-1和sl CAM-1的表达。结论:丁苯酞通过上调脂联素表达,抑制MCP-1及sl CAM-1的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李娜孙克德唐彦闫欣马京京武娇张晓红杜双霞
关键词:丁苯酞脑缺血脂联素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部血管超声与分水岭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部超声检查斑块检出、颈动脉血管狭窄与分水岭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分水岭脑梗死组与非分水岭脑梗死组颈部血管超声的斑块检出率、病灶测颈动脉狭窄差别,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在两组之间及分水...
吕志坤唐彦冯志霞刘冬梅卢波王晓静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斑块颈动脉狭窄
参合农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参合农民复发性脑梗死的病因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二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发和初发的参加新农合的脑梗死患者763例(年龄>40岁),经影像学和临床体征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定诊断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用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患者TOAST分型构成情况是复发组病例组心源性脑栓塞85例(25.53%),其中房颤81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30例(39.04%),腔隙性脑梗塞91例(27.33%),其他43例(12.91%)。初发组病例组中心源性脑栓塞67例(15.58%),其中房颤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19例(27.67%),腔隙性脑梗塞140例(32.56%),其他88例(20.47%)。复发组与初发组比较,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房颤、卒中家族史有统计学差异(P
卢波唐彦吕志坤
关键词:脑梗塞复发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6例,按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43例。单一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和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单一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37%,明显高于单一组的58.1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SOD及MDA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联合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SOD水平及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改善程度均明显大于单一组患者(P<0.05),而痴呆程度量表(CDR)评分及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单一组患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9.30%比4.65%,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痴呆能提高治疗效果,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MDA水平和激活SOD,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张凡唐彦窦艳霞马萍纪光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血管性痴呆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血液流变学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不同类型癫痫病人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不同类型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癫痫病人1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发作类型分为部分性发作型(PS)组(55例)、继发性全面发作型(SGS)组(43例)、全面发作型(GS)组(35例)和Lennox Gastant综合征(LGS)组(21例)。所有病人均采用丙戊酸加拉莫三嗪进行治疗,至有效或不能耐受时停药,比较各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发作频率、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PS组为89.09%、SGS组为86.05%、GS组为82.86%、LGS组为80.9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各组癫痫发作频率、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期6个月的治疗期间,4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79%,均未给予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不同类型癫痫病人均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王亚男杜双霞张晓红唐彦李娜
关键词:癫痫拉莫三嗪丙戊酸
神经节苷脂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ACW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ACWI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Hcy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GF、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G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丁苯酞治疗ACW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Hcy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唐彦张凡窦艳霞马萍纪光
关键词: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同型半胱氨酸神经节苷脂丁苯酞
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8
2015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0例老年V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高压氧联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浆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细胞间黏附因子(IG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结果实验组MMSE、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浆TGF-β、IGF-1水平显著升高,IGAM-1显著降低(P<0.05),其中实验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高压氧能够提高V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氧自由基、炎症因子,进而保护脑组织细胞功能有关。
张晓红杜双霞卢波吕志坤唐彦冯志霞
关键词:丁苯酞高压氧血管性痴呆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记忆能力及海马5-HT1A受体和PKA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和大鼠海马5-HT1A受体和PKA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丁苯酞组(n=15)。丁苯酞组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并按照每天60 mg/kg的剂量灌胃丁苯酞,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玉米油,共给药2周。治疗完成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和Morris水迷宫测试(n=15)。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检测梗塞区域(n=15)。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PKA激酶活性(n=6)。使用钙检测试剂盒测定海马组织的细胞内[Ca^(2+)]浓度(n=6)。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1A)受体(5-HT1A)、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1)和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1(AMPA1)的表达(n=6)。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苯酞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降低,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升高(P<0.05);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较显著降低(P<0.05);大鼠的PKA激酶活性和细胞内[Ca^(2+)]浓度显著升高(P<0.05);丁苯酞组大鼠的5-HT1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而AMPA1和NMDA1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丁苯酞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下调海马5-HT1A受体活性并激活PKA信号通路。
孙克德李娜唐彦闫欣马京京武娇张晓红杜双霞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丁苯酞5-HT1A受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