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涛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含硫氨基酸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是参与人体代谢非常重要的物质。Hcy将含硫氨基酸、还原型的叶酸以及部分B族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代谢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Hcy代谢受阻会引起高Hcy血症。高Hcy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病理变化从而导致人体发生多种病理改变引发多种疾病。Hcy的升高与其代谢途径中的酶相关。本文将对Hcy代谢相关酶中的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MTR)、胱硫醚合成酶进行综述。目前MTHFR多态性与疾病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余两个基因多态性相对较少。
- 张洪涛曹贤乌仁稍付裕曹青凤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同型半胱氨酸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甲硫氨酸合成酶
- 新建三甲医院前4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了解我院新建分院前4年内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3年8月—2017年8月4年内检出的12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4年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7%、8.0%、4.0%和6.1%。主要分离自痰106株(86.9%)、分泌物10株(8.2%)、血液2株(1.7%)等标本。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ICU)58株(47.5%)、内科25株(20.5%)、外科24株(19.7%)、烧伤科7株(7.4%)等科室。第一年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在33.3%以下。第二年除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升高(P=0),均在77.1%以上。第三、四年耐药率略有下降,妥布霉素下降幅度最大(P=0)。左氧氟沙星在4年内耐药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6)。未发现替加环素耐药株。4年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DR-ABA)的检出率分别为8.3%、77.1%、88.5%和83.7%。我院第一例MDR-ABA为患者入院前一周在另一家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期间携带后进入的。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及MDR-ABA的检出率均在第一年相对很低的情况下,在第二年骤然升高到接近国内综合性医院报道的数据。标本分布和科室分布在第一年相对均匀分散,在第二年急剧集中到痰标本和ICU。对近期内有在MDR-ABA流行的大型医疗机构就诊经历的患者,可以在入院前进行MDR-ABA筛查,必要时进行隔离,也不失为控制MDR-ABA传播的一种可行办法。
- 张娜曹青凤高金亮李晓华彭召红张洪涛李洪文曹美娜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 2016—2018年某三甲医院碳青霉烯类非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了解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临床分离株的分布,碳青霉烯类非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non-susceptibl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nSPA)流行情况,及PA耐药性的变迁,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8年临床科室培养标本中分离CnSPA的标本信息及其药敏数据,分析CnSPA的标本、科室来源,以及与患者年龄、性别间的关系,并计算CnSPA/PA的构成比。结果 3年间共分离PA 179株,分离株数呈逐年递增趋势;PA菌株主要分离自痰(73.2%),其次为尿(6.7%)和创面分泌物(6.7%)。共分离CnSPA 73株,分离株数呈逐年递增趋势;CnSPA菌株主要分离自痰(86.3%),创面分泌物(6.8%)。CnSPA最常见于外科(占32.9%),而CnSPA/PA的构成比ICU居于首位(87.5%)。CnSPA多分离于61~70岁年龄段人群,以男性为主。PA菌株中CnSPA构成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耐药率下降趋势,其中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低。结论 该院CnSPA分离率较高,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外科、老年男性患者,ICU的CnSPA/PA的构成比居于首位,应针对不同科室及人群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强化碳青霉烯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预防和控制CnSPA的产生和传播。
- 彭召红张娜张洪涛李晓华曹青凤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 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在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粒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趋化、黏附、吞噬和杀菌的功能。某些特殊情况下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增多,意味着病理情况的出现。正常情况下人体外周血以分叶核粒细胞为主,有少量杆状核粒细胞。该文概括总结了在部分疾病中未成熟粒细胞出现的临床意义,如在外伤、肿瘤、感染、应激反应及怀孕等情况下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增加,让读者对未成熟粒细胞有更深的认识,更加客观地分析和治疗疾病。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增加可能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相关。因此,正确看待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 张洪涛乌仁稍周波徐倩(综述)曹贤
- 关键词:脓毒症肿瘤外周血预后
- 2种快速光学法与魏氏法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结果一致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2种快速光学法和魏氏法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5家医院402例患者(以骨科和风湿免疫科患者为主)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血样本,分别采用2种快速光学法(A方法和B方法)和魏氏法检测ESR。按照ESR的医学决定水平和血细胞比容(HCT)进行分组,比较2种快速光学法和魏氏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魏氏法ESR结果为15.00(7.00~38.00)mm,A方法和B方法分别为15.90(7.59~36.28)和23.00(10.00~46.00)mm。2种快速光学法检测结果与魏氏法均存在系统偏差(P<0.05),但相关性较好(P<0.05)。魏氏法ESR为20.00 mm时,A方法的分类效能与魏氏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方法与魏氏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CT(HCT<0.35)组B方法与魏氏法ESR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正常HCT(0.35≤HCT≤0.45)组和高HCT(HCT>0.45)组A方法与魏氏法ESR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快速光学法检测ESR与魏氏法的相关性较好,但存在系统偏差。实验室在将ESR分析仪应用于临床实践之前,需进行全面的验证,建立适合的参考区间,以保证不同体系间ESR检验结果互认的客观、准确。
- 彭朝阳李宏波周建明张洪涛杨霞贾波沈红强
- 关键词:红细胞沉降率魏氏法性能评价
- PCR及其相关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Mullis等[1]首次公开发表的一种DNA体外扩增技术。其发表后激发起了人们对这项技术的兴趣,并且由此翻开了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的新篇章。然而刚开始时,人们对PCR技术并不看好。因为它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成本非常高,并不能得到普遍应用。
- 张洪涛
-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PCRPOLYMERASE体外扩增实时荧光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