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2篇血管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术后
  • 2篇腺癌
  • 2篇介入
  • 2篇梗死
  • 1篇单抗
  • 1篇弹簧圈
  • 1篇凋亡
  • 1篇凋亡因子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新辅助化学治...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穴位
  • 1篇穴位按摩

机构

  • 7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李鹏
  • 3篇张婷
  • 3篇邓淼
  • 2篇刘起鹏
  • 1篇徐东晓
  • 1篇郭晓
  • 1篇程建新
  • 1篇张鲲

传媒

  • 1篇淮海医药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新中医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血管动脉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血管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血管动脉瘤患者304例,利用电脑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增高,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血管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预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小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李鹏
关键词:BARTHEL指数并发症预后神经功能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地奥司明片治疗,对照组加用按摩与上肢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2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数(BCLE-SEI)、淋巴水肿纤维化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肿胀、VAS疼痛、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及上肢活动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BCLE-SEI评分、淋巴水肿纤维化分级评分、VAS肿胀评分、VAS疼痛评分、FACT-B维度(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及其他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上肢上举、内旋、外旋、水平屈曲及水平伸展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5项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患肢水肿和疼痛程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李鹏刘起鹏张婷郭晓邓淼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穴位按摩艾灸疼痛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疗效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9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改良根治手术,观察组采用保乳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乳房外科优良率、生存质量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复发率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可减少并发症,保持乳房外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张婷郭婉莹李鹏邓淼
关键词: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手术
高强度瑞舒伐他汀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2022年
目的:探讨高强度瑞舒伐他汀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的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各44例。A组接受常规治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B组接受常规治疗+rt-PA静脉溶栓治疗+瑞舒伐他汀10 mg·d^(-1)治疗,C组接受常规治疗+rt-PA静脉溶栓治疗+瑞舒伐他汀20 mg·d^(-1)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A组68.18%、B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A组,巴氏指数(BI)评分高于A组,C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A、B组,BI评分均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血sVCAM-1、sICAM-1浓度均低于治疗前,B组治疗后血sVCAM-1、sICAM-1浓度均低于A组,C组治疗后血sVCAM-1、sICAM-1浓度均低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急性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瑞舒伐他汀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可下降低sVCAM-1、sICAM-1浓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有效降低复发率。
李鹏王亚杰张鲲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瑞舒伐他汀静脉溶栓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前交通微小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观察组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比较两组的栓塞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栓塞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结论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栓塞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远期预后较好。
李鹏徐东晓
关键词:弹簧圈预后
曲妥珠单抗联合术前新辅助化学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因子和凋亡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术前新辅助化学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因子和凋亡因子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方案进行术前新辅助化学治疗,21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21 d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诱骗受体3(DcR3)及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观察2组患者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恶化(PD)以及化学治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pCR)情况,比较2组患者缓解率(RR)和pCR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EA、CA153、VEGFA、VEGFB、VEGFC水平及DcR3,COX-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EA、CA153、VEGFA、VEGFB、VEGFC水平及DcR3,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EA、CA153、VEGFA、VEGFB、VEGFC水平及DcR3,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RR和pCR率分别为75.00%(30/40)、45.00%(18/40),对照组患者RR和pCR率分别为45.00%(18/40)、20.00%(8/40),观察组患者RR和pCR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学治疗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因子及凋亡相关分子表达水平,提高近期疗效。
张婷刘起鹏郭婉莹李鹏乔伟强邓淼
关键词:曲妥珠单抗新辅助化学治疗肿瘤标志物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3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13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PCI治疗前检测血清TGF-β、IL-33水平,接受PCI治疗后进行为期1 a的随访,依据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评估预后并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及TGF-β、IL-33水平,分析血清TGF-β、IL-33水平与AMI患者PCI预后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接受PCI后经1 a随访,预后不良有32例,占24.62%(32/130);预后不良组治疗前血清TGF-β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IL-3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TGF-β水平与AMI患者PCI预后呈负相关(r=-0.513,P<0.001),血清IL-33水平与AMI患者PCI预后呈正相关(r=0.391,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TGF-β水平低表达、IL-33水平过表达可能是AMI患者PCI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R>1,P<0.05)。结论血清TGF-β、IL-33水平与AMI患者PCI预后存在一定关系,且血清TGF-β低表达、IL-33高表达提示AMI患者PCI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
李鹏程建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3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