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斐
- 作品数:17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抑制牛磺酸上调基因1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2024年
- 目的:探讨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CIRI大鼠模型,分别转染反义寡核苷酸(ASO)-TUG1及其空白对照ASO-NC,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IRI组、CIRI+ASO-NC组、CIRI+ASO-TUG1组,采用mNSS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TUG1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各组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CIRI组大鼠脑组织中TUG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转染ASO-TUG1可显著降低TUG1的表达水平(P<0.05);CIRI+ASO-TUG1组大鼠的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低于CIRI组和CIRI+ASO-NC组(P<0.05);CIRI+ASO-TUG1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CIRI组和CIRI+ASO-NC组(P<0.05)。结论:降低TUG1的表达则可显著增加CIRI大鼠脑组织中BDN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
- 李斐江洪祥张惠凯张新元陈谦学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 神经外科研究生神经重症临床教学探讨被引量:2
- 2022年
- 神经重症是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交叉领域新兴的重要亚学科方向,逐渐受到神经外科临床医生的重视。做好神经外科研究生神经重症的临床带教工作是一项重要课题。神经重症专业跨度大、知识内容广,缺乏专门的临床教材,如何对神经外科研究生进行临床教学,并指导他们熟悉、掌握常见的神经危急重症的救治,是临床教学的难点。文章总结了本科室多年来神经外科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体会,从临床思维、专业知识、教学模式、临床操作技能、医患沟通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探讨神经外科研究生神经重症临床带教的新思路,以提高神经外科研究生神经重症的教学质量。
- 李斐陈谦学
- 关键词:临床教学神经外科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教育
- PDCA式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PDCA)模式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216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PDCA式CBL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及综合考评的方法评估两种不同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理论考试成绩显示观察组学生的成绩(91.83±5.65)分高于对照组(80.02±6.40)分,临床操作考试成绩显示观察组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测试成绩(86.00±6.77)分高于对照组(75.89±5.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教学认可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式C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临床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优势。
- 李斐陈谦学
- 关键词:PDCA循环案例教学法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最新MRI技术在指导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中应用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是指发生在颅内动脉血管壁上囊状的病理性扩张,其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的发生率约为3%。IAs的发病机制复杂,导致其破裂的确切生物学过程尚不明确,一旦破裂将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其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
- 周龙柯于勇柳再明叶晖李斐宋平李知阳王文举魏航宇(综述)蔡强陈谦学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血管壁MRI技术发病机制致死率病理性
- 前颅窝底巨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总结前颅窝底巨大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切除方式,并分析特殊类型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4年间我科收治的21例前颅窝底巨大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经影像学检查,并行显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切除)18例,近全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除1例颅神经功能术前完全丧失外,术后神经功能改善者17例,无改善者2例,加重者1例。术后随访复查头颅MRI,肿瘤全切除组病例未见复发,近全切除有2例复发。结论:前颅窝底巨大脑膜瘤手术切除难度大,根据肿瘤部位选择正确手术入路,采用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李斐陈谦学陈治标叶应湖蔡强王龙邓钢刘骏辉
- 关键词:前颅窝底脑膜瘤显微手术
- 颅内动脉瘤破裂并发脑内血肿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发脑内血肿(IC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42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并发ICH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截断值。结果 425例中,合并ICH 10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直径较大是合并IC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动脉瘤直径=1.1 cm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ICH的曲线下面积为0.736,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64.1%。结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以及动脉瘤直径在1.1 cm以上的颅内动脉瘤病人,一旦动脉瘤破裂,合并ICH风险较高,临床注意防治。
- 李斐陈谦学柳再明叶晖周龙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
- 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二例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1
- 2019年
- 近年来随着影像诊疗技术的发展,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的诊疗率有明显提高,Kim 等 [1]研究显示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已经达到 7.7%,且实际值可能高于此结果,因为并非所有脑肿瘤患者都会把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作为常规检查.
- 周龙陈谦学田道锋柳再明叶晖李斐
- 关键词:脑肿瘤颅内动脉瘤
-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27例PNSA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情况。结果 27例PNSAH患者首次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阴性,2周后复查DSA或脑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仍为阴性。住院期间所有患者病程呈良性过程,平均住院时间(13.5±3.2)天。随访7个月~10年,平均(5.2±3.1)年,无再出血,也没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PNSAH是一类特殊的、具有良好的病程和预后的SAH,其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少。临床上需严格其诊断标准。
- 李斐陈谦学
- 关键词: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预后
- 不同手术策略治疗动脉瘤性颅内血肿并脑疝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策略治疗动脉瘤性颅内血肿并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近6年收治的43例动脉瘤性颅内血肿并脑疝的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延迟造影组、急诊探查组以及保守治疗组3组,对各治疗组的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诊探查组预后明显好于延迟造影组及保守治疗组(P<0.05),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延迟造影组的预后明显好于前者,两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致颅内血肿并脑疝的患者,如无法及时行病因学诊断,急诊手术探查治疗能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李斐陈谦学陈治标叶应湖蔡强
- 关键词:动脉瘤颅内血肿脑疝急诊手术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相关性脑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相关性脑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栓塞治疗后是否发生脑血栓,将患者分为脑血栓组和无脑血栓组,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相关性脑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40例患者中,55例(22.9%)有MRI证实的术后脑血栓,其中15例(6.2%)有神经系统症状。栓塞后脑血栓组与无脑血栓组患者间的年龄、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高脂血症、手术持续时间、栓塞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手术持续时间[比值比=1.036,95%置信区间(1.018,1.054),P<0.001]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持续时间是动脉瘤介入栓塞相关性脑血栓事件的可调控独立危险因素。提高神经介入医师的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减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后脑血栓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李斐陈谦学王军民柳再明叶晖周龙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脑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