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文艳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子宫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2篇多囊
  • 2篇多囊卵巢
  • 2篇多囊卵巢综合
  • 2篇多囊卵巢综合...
  • 2篇性功能障碍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瘤
  • 2篇平滑肌瘤病
  • 2篇综合征
  • 2篇卵巢
  • 2篇卵巢综合征
  • 2篇肌瘤
  • 2篇腹膜
  • 2篇腹膜播散
  • 2篇腹膜播散性平...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机构

  • 8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金文艳
  • 4篇黄晓晖
  • 4篇曾俐琴
  • 3篇范保维
  • 2篇罗喜平
  • 2篇李荔
  • 2篇赵春梅
  • 1篇蔡仁燕
  • 1篇周玉红
  • 1篇胡克
  • 1篇和秀魁
  • 1篇缪华章
  • 1篇钟志成
  • 1篇李洁明
  • 1篇陈丹
  • 1篇陈雅颂
  • 1篇宋悦
  • 1篇董艳娜
  • 1篇彭雪红
  • 1篇陈秋平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D-二聚体在预测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D-二聚体在预测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盆腔手术后出现下肢DVT的42例病人(DVT组),收集同期进行全子宫切除未发生下肢DVT的3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非DVT组),检测两组病人术前7 d内,术后第1天和DVT组病人发现血栓当天的D-二聚体值。分析两组病人发生下肢DVT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第1天,DVT组D-二聚体值(5.21 mg/L±4.28 mg/L)较非DVT组(1.6 9 mg/L±1.0 5 mg/L)明显升高(t=4.67,P<0.05)。DVT组术后第1天的D-二聚体值较术前明显升高,DVT发现当天的D-二聚体值较术后第1天下降,但仍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下肢DVT的时间,最早术后第1天,最晚术后52 d,术后3 d^5 d是发现血栓的高峰期。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 D-二聚体检测具有快速、经济、无创等优点,盆腔手术后第1天D一二聚体值对预测下肢DVT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黄晓晖曾俐琴范保维金文艳董艳娜彭雪红罗喜平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D-二聚体盆腔手术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基因表达谱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正常组(PCOS-E)和子宫内膜病变组(PCOS-EH)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PCOS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致病基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检查+诊刮术的PCOS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两组PCOS-E和PCOS-EH。两组中各随机选取10例子宫内膜标本,利用芯片差异显著性分析(SAM)软件筛选两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ene Ontology(GO)及Pathway富集分析,建立基因表达谱。结果:基因芯片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有表达意义的基因29871个,PCOS-EH组子宫内膜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共810个,其中上调基因408个,下调基因402个。GO生物学过程富集类别128个,分子功能富集类别23个,细胞组成富集类别19个,发现多个基因功能簇的富集。共筛选出23条代谢通路的差异基因,涉及Wn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其中Wnt信号通路的负调控(q-value=4.96E-05)具有显著差异。利用KEGG通路分析发现,Wnt信号通路中涉及8个基因,其中2个差异基因表达下调(SFRP1=-2.70、SFRP4=-4.55),6个差异基因表达上调(WIF1=11.88、DKK4=9.40、NKD1=8.93、WNT6=4.65、BAMBI=3.79、PRKCG=2.99),表达均显著差异。结论: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基因表达谱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存在明显差异,累及Wnt信号传导通路,这些改变可能与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相关,相关基因表达(产物)可作为早期预测的生物标记物。
李小芳胡克李洁明金文艳陈秋平周香城张小伟周嘉禾钟明琳李荔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基因芯片技术WNT信号通路
补肾中药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性功能障碍及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性功能障碍和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术后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A组不采用其他任何干预措施,B组给予补肾中药治疗,C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D组给予补肾中药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治疗前(T0)、治疗后6个月(T1)、治疗后12个月(T2)四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_(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性功能[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水平差异。结果:T0时,四组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水平、盆底肌电生理指标、FSF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四组中医证候积分、LH、FSH水平及Ⅰ、Ⅱ类盆底肌肌纤维疲劳度均低于T0时,且B组、C组、D组均低于A组,D组低于B、C组(P<0.05);四组血清E_(2)、FSFI评分及Ⅰ、Ⅱ类盆底肌肌纤维的肌电平均值均高于T0时,且B、C、D组均高于A组,D组高于B、C组(P<0.05)。结论:补肾中药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有效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性功能障碍及盆底功能。
金文艳和秀魁杜重洋欧阳菲赵春梅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术补肾药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功能
检测PGRMC1含量的试剂在制备诊断和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PGRMC1含量的试剂在制备诊断和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试剂盒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PCOS患者卵巢组织中平均PGRMC1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颗粒细胞中PGRMC1mRNA平...
李荔缪华章冯潜叶喜阳欧艳兰李小芳蔡仁燕金文艳宋悦陈雅颂钟志成张小伟周嘉禾钟明琳赵新科
文献传递
非手术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是临床较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关于FSD的相关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行为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FSD主要治疗措施仍是非手术治疗,为探寻FSD最佳保守治疗方法,一些新技术得到广泛研究,此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女性性功能障碍治疗的相关文献,对FSD的非手术治疗中的电磁刺激技术、激光、手法、干细胞治疗等治疗方式的研究进行综述。
薛玉欣周玉红金文艳赵春梅
关键词:女性性功能障碍非手术疗法
妊娠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母胎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比分析妊娠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母胎影响的情况,评估妊娠期腹腔镜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妊娠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病例各20例,将腹腔镜组、开腹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5min的动脉血气分析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术后镇痛、术后恢复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妊娠期腹腔镜手术组麻醉时间较开腹组短[(18.91±8.76)min vs.(35.28±14.67)min;t=4.28,P〈0.05],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短[(17.85±6.32)min vs.(30.27±10.41)min;f=4.56,P〈0.05];腹腔镜组出血量较开腹组少[(15.48±10.24)ml vs.(25.48±15.56)ml;t=2.40,P〈0.05]。腹腔镜手术组拔尿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f6.58±0.92)h、(6.98±1.69)h、(18.52±3.45)h,较开腹组的(24.63±3.85)h、(25.37±5.34)h、(23.67±7.81)h短(t=2.70,14.68,20.39;P〈0.05)。妊娠期腹腔镜术后疼痛较开腹手术明显轻(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15min的动脉血气分析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和正常妊娠组的流产率、早产率、足月分娩率、出生缺陷率、新生儿Apgar评分、足月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对母胎的影响小,妊娠期腹腔镜手术不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
黄晓晖范保维罗喜平金文艳曾俐琴陈丹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妊娠子宫动脉血流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浅析
2015年
目的 探讨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PD)发生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近期诊治的2例LPD患者病历资料并复习LPD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LPD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源于性激素、医源性因素、遗传学因素或者腹膜化生;患者多无症状,多数发现盆腹腔包块而就诊,多在术时发现;治疗可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为首选.结论 LPD为良性平滑肌瘤,但具有恶性肿瘤的播散性生物学行为,治疗方案应考虑患者有无生育要求以及病变严重程度等因素.同时,应避免发生医源性LPD.
金文艳曾俐琴黄晓晖范保维
关键词: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腹腔镜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DPL)的预防和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3例腹腔镜术后DPL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结合文献检索获得的14篇国内外关于腹腔镜术后DPL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文献复习,总结腹腔镜术后DPL的临床特点、预防及诊治方法。结果 (1)采集纳入本研究的3例腹腔镜术后DPL患者病历资料结果为:均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LM)史,并采用子宫旋切器取出肌瘤;均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常规体检发现盆腔包块;术前诊断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术中发现DPL并予以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2)14篇国内外腹腔镜术后DPL相关文献及本研究DPL患者临床特点分析:14篇文献及本研究共计24例腹腔镜术后DPL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子宫平滑肌瘤,均有LM史或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LSH)史,并使用子宫旋切器取出肌瘤病史。所有患者均为育龄期妇女,20.8%(5/24)患者未孕、未育;8.3%(2/24)患者曾服用雌激素或孕激素治疗;58.3%(14/24)患者无特殊症状和体征,仅常规体检发现盆腔包块或子宫肿物;25.0%(6/24)患者因"腹痛"就诊,其余患者症状为腹胀、腹部不适和月经量增多;33.3%(8/24)患者此前有≥2次子宫部位手术史。结论对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应慎重选择其腹部手术方式和子宫旋切器的使用,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肌瘤碎片组织在盆、腹腔播散。针对DPL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黄晓晖曾俐琴金文艳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瘤病腹腔镜检查腹膜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