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帅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环保科技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动态膜
  • 2篇厌氧
  • 2篇自生动态膜
  • 2篇污泥
  • 2篇产酸
  • 1篇厌氧产酸
  • 1篇厌氧发酵
  • 1篇脂肪酸
  • 1篇剩余污泥
  • 1篇薯渣
  • 1篇碳源
  • 1篇脱氮
  • 1篇脱氮除磷
  • 1篇污水
  • 1篇污水脱氮
  • 1篇污水脱氮除磷
  • 1篇滤布
  • 1篇膜分离
  • 1篇挥发
  • 1篇挥发性脂肪酸

机构

  • 3篇江南大学

作者

  • 3篇刘宏波
  • 3篇刘和
  • 3篇黄帅
  • 3篇马惠君
  • 2篇符波
  • 1篇朱艳芳
  • 1篇田悦
  • 1篇殷波
  • 1篇白洁
  • 1篇白杰
  • 1篇陈兴春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自生动态膜分离厌氧产酸污泥效果与特征研究
2015年
采用自生生物动态膜(SFDM)分离高浓度发酵产酸污泥(非牛顿流体),研究了自生动态膜对发酵污泥中发酵底物的截留及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选择透过性效果,考察了自生生物动态膜阻力构成和膜污染层成分.结果表明:自生动态膜在运行3d后,出水悬浮性固体(SS)基本保持在1.5g/L以下,多糖截留率为40%,蛋白质截留率为75%;运行5d时,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截留率稳定在45%左右,可以稳定截留分子量较大的物质;VFAs的截留率仅维持在3%左右,可以选择性透过动态膜.自生动态膜运行阻力主要来自动态膜层,粘附在膜面的胞外蛋白质是主要膜污染贡献物质.
马惠君黄帅刘和陈兴春刘宏波白杰
关键词:自生动态膜污泥发酵
红薯渣和城市污泥混合发酵产酸强化污水脱氮除磷
2015年
投加红薯渣促进城市污泥厌氧发酵产酸量,并将所得有机酸应用到污水处理外加碳源,强化污水脱氮除磷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红薯渣和城市污泥混合发酵产酸比单一污泥发酵效果更好,有机酸产量可提高3倍左右,且做补充碳源时品质好,发酵液中COD∶TN∶TP约为160∶1∶1.6。将混合发酵所得有机酸应用到污水脱氮除磷外加碳源,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所得有机酸优于污泥热碱预处理碳源和乙酸钠,污水处理出水中平均COD、TN和TP分别为(32.1±1.45)、(4.8±0.52)和(0.7±0.18)mg/L,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87.2±1.20)%和(90.0±0.18)%。因此,红薯渣的投加,可以大大提高城市污泥发酵产酸效果,优化发酵液碳源的品质。
朱艳芳刘宏波马惠君田悦黄帅符波刘和
关键词:红薯渣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碳源脱氮除磷
分离高浓度污泥产酸发酵液的自生动态膜形成机制
2015年
采用自生生物动态膜分离高浓度污泥发酵液,研究了动态膜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污泥发酵液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自生动态膜的形成过程受污泥浓度的影响较小,污泥浓度仅影响初始膜通量,不影响稳定时的膜通量.膜通量随着滤布孔径和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动态膜的形成过程符合死端过滤模型,分别由以下4个过程构成:先通过与膜基材孔径相似的污泥颗粒堵塞膜基材孔,其后在膜基材上形成单层污泥,进而在膜基材上形成多层污泥,最后,大颗粒污泥继续沉积到污泥层上.动态膜形成后,对污泥颗粒和溶解性COD(SCOD)的截留率分别为98%和28%,对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的渗透率在82%以上,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中的蛋白质是动态膜的主要成分.
黄帅刘宏波殷波马惠君符波刘和白洁
关键词:自生动态膜滤布膜分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