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胜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矿业工程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铜矿
  • 4篇黄铜矿
  • 3篇浮选
  • 3篇氨基
  • 2篇三唑
  • 2篇热力学
  • 2篇硫酮
  • 2篇捕收
  • 2篇捕收剂
  • 1篇德兴铜矿
  • 1篇丁基
  • 1篇动力学
  • 1篇选矿
  • 1篇选矿厂
  • 1篇氧化铜矿
  • 1篇药剂制度
  • 1篇乙氧基
  • 1篇闪锌矿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液

机构

  • 8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沙矿冶研究...
  • 1篇云南铁峰矿业...
  • 1篇江西铜业集团...

作者

  • 8篇刘胜
  • 7篇刘广义
  • 3篇黄耀国
  • 2篇钟宏
  • 2篇肖静晶
  • 1篇赵刚
  • 1篇张志勇
  • 1篇曲肖彦
  • 1篇孙辉
  • 1篇陈伟
  • 1篇郑晓

传媒

  • 2篇金属矿山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矿冶工程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铜业工程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黄铜矿吸附5-戊基-1,2,4-三唑-3-硫酮的热力学及机理被引量:9
2018年
以正己酸和氨基硫脲为原料,加热回流条件下得到己酰胺硫脲中间体,该中间体在碱溶液中成环并酸化制得5-戊基-1,2,4-三唑-3-硫酮(PETT),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确认其结构。研究PETT对黄铜矿的浮选性能及其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ETT是黄铜矿的优良捕收剂,其吸附于黄铜矿表面的优选p H范围为4.0~9.0,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焓变ΔH为54.27 k J/mol,熵变ΔS为278.82 J/(mol·K),吸附自由能变ΔG为-28.81 k J/mol(298 K)。PETT吸附于黄铜矿表面的过程可能为自发、吸热的单分子层化学吸附。PETT通过其三唑环内氮原子和环外硫原子与黄铜矿表面的铜原子成键而化学吸附于黄铜矿表面。
牛晓雪刘广义胡哲麻龙群黄耀国肖静晶刘胜
关键词:黄铜矿热力学XPS
辉钼矿与滑石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2024年
辉钼矿和滑石共伴生关系密切且可浮性相近,因此两者的高效分离一直是浮选领域的难点。目前辉钼矿-滑石分离工艺主要有浮钼抑滑石的正浮选和先浮选脱除滑石再浮钼的反浮选两类,两种工艺都涉及辉钼矿与滑石的抑制剂和辉钼矿捕收剂。近些年来报道了很多辉钼矿-滑石分离的新型药剂,但是缺乏对药剂化学组成、官能团和空间构型等方面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的系统总结和分析。因此,在总结了目前辉钼矿和滑石晶体结构与亲/疏水特性的研究进展基础上,较详细论述了辉钼矿和滑石抑制剂类型、吸附机理和应用效果,分析了抑制剂作用的构效关系,并介绍了辉钼矿/滑石抑制剂和辉钼矿捕收剂的分子设计最新进展。通过总结晶体结构和基面/端面的亲/疏水性性质,发现两种矿物的端面都存在离子溶解、氧化等行为,导致其亲水性较强,但由于基面占据了整体表面积的90%以上,因此两种矿物整体上表现出较好的天然疏水性,这是其浮选分离困难的根本原因。水溶性金属盐是传统的辉钼矿和滑石的无机抑制剂,存在用量大、选择性差的缺点,因而其应用受到限制。有机高分子物质是辉钼矿/滑石抑制剂的研究热点,该类药剂在矿浆中往往表现为酸性,此时辉钼矿/滑石表面的碱度越高,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就越强;在“强相互作用”时,这种酸碱相互作用可能表现为化学吸附,而在“弱相互作用”时,该作用表现为疏水吸引、氢键吸引、静电吸引等形式的弱吸附,这类抑制剂包括目前大量报道的多糖、腐殖酸等。因此,基于抑制剂在官能团种类与数量、空间构型等因素作用下与两种矿物的基/端面的Mo/Mg金属位点吸附的构效关系,采用组合或者接枝合成等方式设计高选择性分子结构,是开发辉钼矿/滑石抑制剂的思路之一。传统辉钼矿捕收剂以烃油类和巯基类药剂为�
刘栖巧车宇航陈伟刘胜刘胜赵刚
关键词:浮选辉钼矿滑石捕收剂构效关系
3-戊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浮选分离黄铜矿与闪锌矿及其机理被引量:2
2021年
考察了捕收剂3-戊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AATT)对黄铜矿和闪锌矿的浮选分离性能,并通过接触角、紫外光谱、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研究了AATT浮选分离黄铜矿和闪锌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pH>10.0时,AATT可实现黄铜矿与闪锌矿的高效浮选分离。AATT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为自发、吸热的化学吸附过程。pH=10.5时,AATT能显著增大黄铜矿表面疏水性,但对闪锌矿表面疏水化作用不明显,从而实现黄铜矿与闪锌矿之间的浮选分离。
孙辉张志勇张志勇刘锋越刘胜刘胜
关键词:黄铜矿闪锌矿浮选
S-[(2-羟胺基)-2-乙氧基]-N,N-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黄铜矿的浮选性能与作用机理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巯基-异羟肟酸基表面活性剂—S-[(2-羟胺基)-2-乙氧基]-N,N-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HABTC),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单矿物和实际矿浮选实验、吸附动力学和吸...
刘胜刘广义钟宏阳湘琳
关键词:黄铜矿
3-己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被引量:9
2015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唑硫酮类表面活性剂—3-己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HATT),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及磁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其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黄铜矿吸附HATT优选的p H值为4~8,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活化能为13.06 k J/mol;HATT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焓变ΔH为71.52 k J/mol,熵变ΔS为348.7 J/(mol·K),吸附自由能变ΔG为-28.95 k J/mol(298K)。HATT可能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于黄铜矿表面,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FTIR光谱分析进一步证实HATT以化学方式吸附在黄铜矿的表面。浮选试验结果也表明,HATT是黄铜矿的优良捕收剂。
曲肖彦刘广义刘胜钟宏肖静晶
关键词:黄铜矿热力学动力学
提高德兴铜矿泗洲选矿厂铜回收率的途径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德兴铜矿低品位矿石(铜品位0.31%)难磨难选的特点,在矿石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浮选试验研究。矿石黄铜矿主要呈浸染状分布,部分呈细小粒状分布于脉石中或被脉石包裹,少量黄铜矿与黄铁矿毗邻嵌布。全流程闭路浮选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1.60%,粗选石灰调矿浆pH值为8.0时,以Mac-12+丁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2扫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至-0.037 mm占68%,经1粗2精2扫铜硫分离浮选,获得的铜精矿铜回收率和品位分别为85.56%、27.27%,较现场当班铜精矿铜品位提高了1.68个百分点,铜回收率提高了3.95个百分点。提高矿浆pH值或优化捕收剂配比可改善粗选泡沫结构,提高浮选指标。
罗时军刘建国何月华唐冬梅毛祥荣刘胜黄耀国刘广义
关键词:德兴铜矿药剂制度
铜矿浮选捕收剂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4年
浮选是铜矿分离回收最经济、最主要的富集方法。捕收剂可选择性调控铜矿物表面疏水性,增加铜矿物与脉石矿物间的疏水性差异,是铜矿浮选分离技术的核心要素。论文综述了硫化铜、氧化铜、氧化-硫化铜矿浮选捕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黄药与黄原酸酯、黑药及其衍生物、硫氮与硫氮酯、硫氨酯和硫脲及其组合浮选硫化铜的最新研究成果;唑/嗪硫酮类等螯合剂浮选硫化铜的性能与机理;羟肟酸类、唑/嗪硫酮类等螯合捕收剂浮选氧化铜矿的性能与机理;巯基-肟基双配体螯合捕收剂和唑/嗪硫酮类等螯合剂同时疏水浮选氧化和硫化铜矿物的机制。最后,展望了铜矿浮选捕收剂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
王璐瑶刘胜刘广义朱远斌
关键词:氧化铜矿硫化铜矿浮选捕收剂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液中的微量辛基羟肟酸被引量:4
2016年
研究发现在pH 11.02~11.39范围内,紫外吸收光谱中辛基羟肟酸在216 nm处有特征吸收峰,据此建立了测定水溶液中微量辛基羟肟酸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在pH 11.2的Na_2HPO_4-NaOH缓冲溶液中,辛基羟肟酸在216 nm处的吸光度与其浓度在1.0×10^(-5)~2.1×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1.4×10^(-6)mol·L^(-1)。摩尔吸光率为6.613×10~3 L·mol^(-1)·cm^(-1),是可见分光光度法中铁(Ⅲ)-辛基羟肟酸络合物在535 nm处的摩尔吸光率的10倍。采用此方法测定2个辛基羟肟酸样品,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2.0%。
郑晓刘广义黄耀国刘胜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PH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