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好学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放流
  • 3篇增殖放流
  • 3篇浙江近海
  • 3篇近海
  • 2篇鱼类
  • 2篇渔业
  • 2篇生态位
  • 2篇条石鲷
  • 2篇标志放流
  • 1篇带鱼
  • 1篇氮含量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丁香
  • 1篇丁香酚
  • 1篇多维标度
  • 1篇应激
  • 1篇营养生态
  • 1篇营养生态位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鱼类群落

机构

  • 12篇浙江省海洋水...
  • 8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3篇王好学
  • 11篇徐开达
  • 8篇周永东
  • 5篇李鹏飞
  • 3篇张洪亮
  • 3篇蒋日进
  • 2篇朱文斌
  • 2篇卢占晖
  • 2篇胡翠林
  • 2篇徐国强
  • 1篇张亚洲
  • 1篇潘国良
  • 1篇柴学军
  • 1篇梁君
  • 1篇王忠明
  • 1篇隋宥珍
  • 1篇毕远新
  • 1篇王伟定
  • 1篇姜亚洲
  • 1篇朱增军

传媒

  • 3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水产学报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海域商渔与船碰撞事故特征、原因及避碰对策被引量:3
2016年
搜集了2011-2015年近200起发生在浙江及周边海域的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详细资料,从碰撞事故发生的海域、时间、渔船作业类型及渔船运行状态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事故发生的特征和规律,并因此探讨了碰撞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碰撞的针对性措施,旨在为遏制或减少浙江海域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发生提供参考。
徐开达戴乾朱文斌卢衎尔王好学张洪亮朱增军
关键词:浙江近海碰撞
岱衢洋鱼类索饵场仔稚鱼的生态位及其分化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掌握重要鱼类索饵场仔稚鱼的生态分布,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文章基于2011—2012年岱衢洋海域4个航次的定量采样,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该海域仔稚鱼群落与海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岱衢洋海域仔稚鱼的生态位宽度可分为广生态位、中生态位和窄生态位,其中广生态位种对资源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且分布范围较广,而窄生态位种对资源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分布不均匀;生态位宽度与相对重要性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仔稚鱼群落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6的种对占总种对数的24.24%,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仔稚鱼分布存在明显的生态分化现象,仔稚鱼的生态位特征和生态习性受温度、盐度、悬浮物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樊紫薇蒋日进蒋日进张琳琳徐开达王好学
关键词:仔稚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带鱼保护区春秋季鱼类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2018年
基于2014年5月(春季)和11月(秋季)在带鱼保护区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分类回归树(CART)方法研究了带鱼保护区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和群落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水域春季共捕获鱼类75种,隶属14目49科63属;秋季捕获鱼类78种,隶属15目50科64属。春、秋两季鱼类空间结构均可划分为2个组群,经单因子相似性(ANOSIM)分析,不同季节的2个组群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CA分析表明,影响春、秋季鱼类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温度、盐度、水深以及浮游动物。春季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65±0.60,丰富度指数为2.46±0.90,秋季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42±0.53,丰富度指数为1.89±0.60。CART分析表明,影响春季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因素有Chl.a、DO、水深、p H和浮游动物(磷虾类和浮游幼体);秋季多样性主要受温度、水深和盐度的影响,丰富度主要受水深和温度的影响。
胡翠林张洪亮张洪亮张亚洲潘国良徐开达毕远新梁君王好学
关键词:带鱼保护区鱼类群落典范对应分析分类回归树
浙江北部海域条石鲷标志放流及回捕调查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明浙江北部海域条石鲷标志放流回捕和移动分布情况,于2017-2018年采用挂牌标志开展条石鲷放流试验。依托标志回捕宣传册进行标志鱼有奖回捕,测量标志鱼体长、体质量,收集回捕日期、地点、方式等信息,整理分析相关数据。2次共放流标志条石鲷36482尾,共308尾回捕标志鱼被流刺网、垂钓、地笼和蟹笼捕获,回捕率为0.84%。流刺网回捕鱼数量占总回捕数量的比例为66.6%。通过对回捕信息的分析,发现回捕到的条石鲷均在岛礁附近,具有较强的恋礁习性。标志鱼最北移动到浪岗列岛,最南到宁波渔山列岛,放流附近海域占回捕总数量的85.4%。放流后30 d内标志条石鲷生长较慢,随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75 d后,体长、体质量分别平均增长了59.2%和136.0%。
王好学徐开达周永东陈璐李鹏飞徐国强朱凯
关键词:条石鲷
3种日本黄姑鱼放流标志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挂牌、金属线码和切腹鳍3种标志方法对大规格(平均体长(10.3±0.6)cm)和小规格(平均体长(6.8±0.5)cm)的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进行标志实验.14d室内暂养实验结果表明:3种标志方法对日本黄姑鱼平均成活率影响不大;而挂牌标志组标志成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其中大规格组标志成功率显著高于小规格组(p<0.05).除肝体比外,标志鱼的主要生长指标受标志方法影响均极显著(p<0.01);饵料转换效率和脏体比受标志鱼体规格影响极显著(p<0.01);标志方法和鱼体规格的交互作用对脏体比影响显著(p<0.05),对饵料转换效率和肝体比影响极显著(p<0.01).3种标志方法中挂牌标志组的多项生长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金属线码标志组的饵料转换效率和切腹鳍标志组的脏体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得出:切腹鳍可用于短期标志,金属线码标志对鱼体生长影响较小,当日本黄姑鱼体长大于10.0cm时可采用挂牌标志法以提高标志鱼回捕率.
徐开达王好学姜亚洲胡翠林王忠明卢占晖朱文斌柴学军周永东
关键词:日本黄姑鱼
运输振荡对条石鲷幼鱼生理应激和水体总氨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优化增殖放流技术,减少运输胁迫,选取体长(118.9±8.1) mm、体质量(39.6±8.4)g的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作为研究对象,在振荡频率0、60、100、140、180 r/min下模拟运输24 h,研究振荡频率对条石鲷幼鱼生理应激以及对水体总氨氮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振荡频率的提高,条石鲷幼鱼血液中的皮质醇、血糖、乳酸水平升高(P<0.05),肌糖原水平则降低(P<0.05);运输水体的总氨氮含量也随着振荡频率的提高而快速升高。结果表明,较高的振荡频率会加剧条石鲷幼鱼的生理应激,提高其能量消耗,并导致运输水质快速恶化。
李哲周珊珊王好学王嘉浩陈璐徐开达
关键词:振荡频率条石鲷生理应激
鳀鱼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被引量:5
2015年
以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在东海和黄海采集到的633尾鳀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了分析,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鳀鱼的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鳀鱼的主要饵料生物种类有16种,太平洋磷虾是其最重要的饵料。其食物组成存在季节差异,按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排序,鳀鱼在春季以太平洋磷虾、小拟哲水蚤、细足法虫戎和长尾类糠虾幼体为主要食物;在夏季以太平洋磷虾、大眼蛮、细足法为主食;在秋季以太平洋磷虾和美丽大眼剑水蚤为主食;在冬季太平洋磷虾、美丽大眼剑水蚤、长尾类糠虾幼体、中华哲水蚤和丽隆剑水蚤为主食。统计分析检验表明,鳀鱼鱼的平均胃饱满度系数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1),春季和秋季的摄食强度较大,而夏季和冬季的摄食强度较低。
蒋日进李鹏飞刘志坚王好学隋宥珍郭安托
关键词:鳀鱼食物组成摄食强度
浙江近海甲壳类资源增殖放流现状研究
2024年
甲壳类作为增殖放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养护、补充自然海域的渔业资源。文章基于2017-2021年浙江省甲壳类增殖放流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甲壳类放流种类与数量、放流资金等的年间变化趋势及放流海域、放流规格的空间、数量分布,结果显示:浙江省2017-2021年甲壳类增殖物种有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等6个种类,共计放流522045.5万只,投入资金3320.2万元,其中放流量、投入资金最多的是日本对虾,放流量最少的是拟穴青蟹,投入资金最少的是葛氏长臂虾,放流区域涉及温州、宁波、台州、舟山等市,各区域间的放流布局不平衡,且主要集中在小、中规格。文章将对浙江近海甲壳类放流物种存在的效果评估工作不足、个别增殖物种放流效果不佳、甲壳类放流储备物种少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今后完善科学的增殖放流管理提供依据。
王孟佳徐开达徐开达周永东王好学朱凯周永东陈璐
关键词:增殖放流浙江近海甲壳类
浙江近海海洋鱼类增殖放流现状分析
2023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近海的主要渔业资源呈现衰退趋势,因此从2000年至今相关单位持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以修复渔业资源。文章基于2017—2021年浙江近海鱼类增殖放流统计数据作出分析,对比放流资金、放流数量、放流物种等变化趋势得出:2017—2021年主要在浙江近海12处重要的增殖放流海域投放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等16种海洋鱼类,累计投入放流资金11 285.9万元,投放海洋鱼类苗种共计46 799.8万尾,其中标志鱼投入共330.1万元,放流苗种48.8万尾。调查和文献报道显示,增殖放流对增加浙江近海海洋鱼类生物资源量、恢复海洋鱼类群落结构、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调研情况和相关文献梳理了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今后科学规范实施增殖放流提供参考。
陈欣怡徐开达徐开达王好学李鹏飞王孟佳
关键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浙江近海
丁香酚对褐菖鲉的麻醉效果
2023年
【目的】探究丁香酚对标志规格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体长(88.12±4.87)mm]的麻醉效果,为褐菖鲉标志放流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10~180 mg/L共12个丁香酚质量浓度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浓度下鱼体可达到的最终麻醉阶段,初步筛选出适宜的浓度范围,依据麻醉复苏时间以及复苏率进一步确定有效麻醉质量浓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空气暴露实验比较研究。【结果】褐菖鲉在大于30 mg/L质量浓度中可在3 min内达到Ⅳ期麻醉,在小于80 mg/L质量浓度中麻醉5 min未出现死亡及明显应激反应,初步筛选得到适宜浓度范围为30~80 mg/L;参考常用有效麻醉质量浓度选定标准,结合复苏实验得到褐菖鲉有效麻醉浓度为40~50 mg/L,此时褐菖鲉可在3 min内入麻、7 min内复苏、麻醉15 min后成活率100%;褐菖鲉在小于150 mg/L溶液中麻醉5 min全部存活,麻醉5 min以上时多组出现死亡;在40 mg/L浓度下进行空气暴露实验,15 min时平均复苏时间最短,之后平均复苏时间随空气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由此认为在空气中15 min时褐菖鲉已复苏,为尽量避免鱼体应激,应在15 min内完成离水实验操作。【结论】丁香酚对标志规格褐菖鲉的适宜麻醉浓度为40~50 mg/L,离水操作应控制在15 min内,若需快速麻醉可选用50~150 mg/L丁香酚,并控制麻醉时间在5 min内以免造成麻醉致死。
陈欣怡王好学王好学李鹏飞徐开达
关键词:褐菖鲉丁香酚麻醉效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