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治平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肠癌
  • 1篇凋亡
  • 1篇星状细胞
  • 1篇原发癌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直肠肿瘤
  • 1篇鼠肝
  • 1篇术后
  • 1篇双原发癌
  • 1篇瞬时转染
  • 1篇脾静脉
  • 1篇肿瘤
  • 1篇周期
  • 1篇转染
  • 1篇转移灶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梅州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万云乐
  • 4篇陈治平
  • 3篇俞建东
  • 1篇翁杰
  • 1篇贾长库
  • 1篇孟晓春
  • 1篇黄晓明
  • 1篇杨青壮
  • 1篇陈涛
  • 1篇吴潇
  • 1篇李雯莉

传媒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合并原发性肝癌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分析:附40例报告
2023年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合并原发性肝癌(PHC)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40例CRC合并PHC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0例中有23例(57.5%)同时性双原发癌和17例(42.5%)异时性双原发癌患者,两组发病年龄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4(2~81)个月,31例生存,患者2年生存率为77.6%,5年生存率为61.0%。第一原发癌为CRC的患者(27例)和第一原发癌为PHC的患者(13例)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第一原发癌种类、发病年龄、发病间隔以及是否存在CRC相关基因突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RC合并PHC双原发癌患者,第一原发癌种类、发病年龄、发病间隔以及是否存在CRC相关基因突变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治平卓宪华俞建东林泽宇李国林万云乐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肿瘤双原发癌
细胞增殖抑制基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观察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SG)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制备携带HS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瞬时转染至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HSG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HSG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状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SG对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p21、p27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组HSG的mRNA(14.93 ±1.10比1.03±0.33,14.93±1.10比1.00 ±0.15)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转染后细胞生长减缓,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5);转染组G0/G1期细胞比例和凋亡率分别为[(66.57±1.29)%、(23.88 ±0.96)%],与空白对照组[(49.32±2.86)%、(3.38±0.16)%]和阴性对照组[(52.46±3.17)%、(3.54±0.24)%]比较明显增高(P<0.05);转染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p27表达升高,PC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G基因过表达可有效的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的增殖,使其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其凋亡,并可能是通过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发挥作用.
吴潇林泽宇陈治平翁杰杨青壮万云乐陈涛贾长库
关键词:肝纤维化瞬时转染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颈部淋巴清扫术后严重淋巴漏的非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措施在甲状腺癌颈部清扫术后严重淋巴漏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严重淋巴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对严重颈部淋巴漏的防治方法进行探讨。结果通过饮食控制、营养支持、局部加压包扎、负压引流、生长抑素、以及高浓度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局部注射等非手术治疗综合措施,可促进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严重淋巴漏患者的愈合。结论饮食控制、营养支持、局部加压包扎、负压引流、生长抑素、以及高浓度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局部注射等非手术治疗综合措施,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严重淋巴漏的防治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首选。
俞建东陈治平林泽宇黄晓明卓宪华陈琴钟创越万云乐
关键词:甲状腺癌
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角度与左半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规律的关系
2019年
目的分析肠系膜下静脉(IMV)汇入门静脉系统角度与左半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的关系。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13例行全腹部+盆腔CT检查的左半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门静脉系统重建三维图像,将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类型分为IMV汇入门静脉角、IMV汇入肠系膜上静脉(SMV)、IMV汇入脾静脉(SV)3种类型,分析IMV汇入门静脉系统分型和成角情况以及成角与肝转移灶分布关系。结果全组男性68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58.4岁;同时性肝转移93例(82.3%),异时性肝转移20例(17.7%);其中结肠脾曲癌2例(1.8%),降结肠癌7例(6.2%),乙状结肠癌42例(37.2%),直肠上段癌62例(54.8%);肝内单发病灶共38例(33.6%),多发病灶共75例(66.4%)。根据三维重建结果将IMV汇入门静脉系统情况分为3型:IMV汇入门静脉角(17例,15.0%),IMV汇入SMV(31例,27.4%),IMV汇入SV(65例,57.6%)。113例左半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IMV汇入门静脉角共17例,IMV与SMV成角>90°患者转移灶100%位于肝左叶,IMV与SM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20%)和肝左叶(80%),肝转移灶分布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V与S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25%)、肝左叶(0%)和肝左右叶(75%),IMV与S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20%)、肝左叶(80%)和肝左右叶(0%),肝转移灶分布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V汇入SMV共31例,IMV与SM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66.7%)、肝左叶(8.3%)和肝左右叶(25%),IMV与SM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26.3%)、肝左叶(36.8%)和肝左右叶(36.8%),肝转移灶分布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V汇入SV共65例,IMV与S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50%)、肝左叶(35.7%)和肝左右叶(14.3%),IMV与S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21.6%)、肝左叶(25.5%)和肝左右叶(52.9%),肝转移灶分布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
林泽宇李雯莉钟海烽孟晓春俞建东陈治平黄从云万云乐
关键词:肝转移肠系膜下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