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娜

作品数:12 被引量:155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黄土丘陵
  • 4篇丘陵区
  • 4篇黄土丘陵区
  • 3篇生态
  • 3篇时空演变特征
  • 3篇乡村聚落
  • 3篇聚落
  • 2篇生态风险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化配置
  • 1篇整治
  • 1篇整治模式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补偿
  • 1篇生态风险评估
  • 1篇生态服务
  • 1篇生态服务价值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土壤

机构

  • 1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甘肃省水利科...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2篇石培基
  • 12篇吴娜
  • 5篇刘春芳
  • 5篇潘翔
  • 1篇朱国锋
  • 1篇魏伟
  • 1篇胡想全
  • 1篇焦贝贝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经济地理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2016第六...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酒嘉地区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依据干旱区绿洲城镇特点,建构绿洲特色城镇指标体系,改进中心性强度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型,集成区域城镇空间格局研究方法,提出一套针对绿洲型城镇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并以酒(泉)嘉(峪关)地区为例,分析其城镇等级和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酒嘉地区以肃州区和嘉峪关市为区域中心城镇,玉门、敦煌和金塔为区域次中心城镇,瓜州、阿克塞和肃北为地方中心城镇。2山脉、沙地和砾质戈壁的阻隔改变城镇辐射圈大小和方向。肃州区和嘉峪关市辐射范围最大,敦煌市次之,肃北县最小。3酒嘉地区城镇体系以肃州区和敦煌市为核心,形成东西两组团。城镇沿交通线延伸,以黑河、疏勒河为主轴展布。4酒嘉城镇空间组织无圈层推进特征。
吴娜石培基潘翔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均衡性视角的生态风险评估及管控优先区识别——以兰州市为例被引量:11
2020年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生态风险评价,是当前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以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首先采用InVEST模型评估研究区水质净化、水源供给、土壤保持3种生态系统服务.在此基础上,从均衡性发展视角,基于栅格单元构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算法,合成区域内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并分析兰州市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时空特征.最后,结合生态系统服务正向逆向转化指数和传统生态风险模型,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逆向转化的生态风险评估模型,从生态系统服务均衡性视角对兰州市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并识别管控优先区.结果表明:①2005-2015年,兰州市生态系统综合服务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2005、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分别为0.15、0.12.其中,水源供给服务和土壤保持服务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水质净化服务相对稳定.②兰州市发生生态系统服务逆向转化的生态系统以1、2、3级低生态风险为主,不同等级风险呈圈层递减的分布格局,不同等级的生态风险在各县区的分布差异较大.③生态风险管控的优先次序是: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红古区、西固区、七里河区、城关区、安宁区.其中,榆中县和皋兰县3级及以上风险区占比大于25%,属于重点优先管控区域,永登县是次重点优先管控区域.最后结合《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初步探讨了兰州市生态风险管控策略.
潘翔石培基吴娜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风险
干旱绿洲区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判识--以酒嘉地区为例
干旱区绿洲城镇特点,建构绿洲特色城镇指标体系、改进中心性强度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型,集成区域城镇空间格局研究方法,提出一套针对绿洲型城镇的空间格局判识方法.该方法分三步:一是从城镇规模、资源基础等6方面考虑构建具有绿洲地...
吴娜石培基
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格局优化——以七里河区为例
乡村聚落是农户居住场所,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研究,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02年的Landsat 7 ETM和2012年的SPOT 5遥感影像,采用实地访谈法,景观格局分析和GIS空间分...
李骞国石培基刘春芳吴娜
关键词:乡村聚落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格局优化--以七里河区为例
乡村聚落是农户居住场所,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研究,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02 年的Landsat 7 ETM 和2012 年的SPOT 5 遥感影像,采用实地访谈法,景观格局分析和GI...
李骞国石培基刘春芳吴娜
关键词:乡村聚落
不同视角下基于InVEST模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以渭河甘肃段为例被引量:38
2018年
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项目研究的核心内容。为提高补偿标准的可操作性,以渭河干流甘肃段为研究区,基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范围界定,在考虑耕地向多种林地转化情况下采用In VEST模型和加权法核算流域新增生态服务量,并以新增生态服务价值为补偿上限,农户机会成本为补偿下限,先从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导向视角,探讨15°—25°和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的差异化补偿标准。再从利益公平分配视角,耦合机会成本投入与生态系统服务产出,探讨生态补偿净收益不同地区的差异化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甘肃段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范围为146.39—481.98万元km^(-2)a^(-1)。(2)重要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保留区迎水面15°—25°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需补偿金额13.95—33.55亿元。2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需要补偿金额12.96—28.35亿元。(3)各县/区比较,退耕还林净收益麦积区最大,陇西县最小。其生态补偿范围分别为202.23—727.92、96.99—136.53万元km^(-2)a^(-1)。
吴娜宋晓谕康文慧邓晓红胡想全石培基刘玉卿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退耕还林
酒嘉地区中心城区扩张的时空格局演化研究
2016年
基于统计数据和酒(泉)嘉(峪关)地区1987—2013年5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采用空间关联、网格分割等方法分析了酒嘉地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扩张的集聚特征及时空格局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酒(泉)嘉(峪关)中心城区呈一体化扩张,2000年以前呈背向式扩张,2000年以后呈现出酒泉向西为主,向南为辅,嘉峪关向东为主,向西为辅的相向式扩张,预计未来3—5年两市将自然融合为一体。2酒嘉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张规模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0年以后中心城区扩张速度明显高于以前,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指数表现出先增后减的特征。3建设用地扩张的热点区从孤立点逐渐轮换、跃迁、延伸、粘合,形成连片趋势发展的团状聚集结构,建设用地扩张高值簇的比重出现了先降后升再降的现象。4酒嘉中心城区扩张具有定向开发、沿交通线轴向发展、从中心向外围扩张、逐河流沿岸和绿洲盆地分布、较多占用戈壁荒草地的特征。
吴娜石培基潘翔刘春芳李骞国
基于乡村转型的黄土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被引量:16
2014年
以典型黄土丘陵区——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以65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基于农村发展特征综合数据库,采用Delphi与AHP方法,从乡村发展度、乡村转型度、城乡协调度出发评价了乡村转型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比较优势。结果表明:1七里河区乡村发展度、乡村转型度、城乡协调度均具有明显随坪台区—丘陵区—低山区—中山区变化的海拔梯度格局。坪台区区位优势明显,乡村转型发展水平最高;丘陵区农业发展基础好,乡村转型发展水平较好;南部低、中山区乡村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支点和动力,乡村转型度相对较低。2坪台区位于城市边缘且"城乡结合部问题"明显;丘陵区村庄分布零散且农户对居住环境改善需求强烈;低山区原土风貌特征明显且集聚整治空间有限;中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且居民点废弃比例较高。3采取城乡融入型、前山集约型、低山提升型、中山迁移型4种整治模式可实现七里河区农村居民点多元化和差别化的科学整治。
刘春芳石培基焦贝贝吴娜李骞国
关键词:乡村转型农村居民点黄土丘陵区整治模式
甘州区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
随着生态空间日益萎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趋加剧。为了协调经济发展空间与生态保护空间的矛盾问题,促进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与经济学原理,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对张掖市建...
童华丽石培基包山虎吴娜
关键词:建设用地优化配置
文献传递
长江流域土壤相对湿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7年
以1992~2012年长江流域196个土壤观测站的旬土壤相对湿度资料为基础,通过线性趋势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分析0~50 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年际、年内时空分异和季节变化特征,并从气候和NDVI要素探寻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年均土壤相对湿度自1992年以来整体上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26%/a。江源地区土壤相对湿度增幅大于其他地区。(2)土壤相对湿度表现为东南和西南部较高,东北和西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点。(3)四季土壤相对湿度增加的强烈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秋季、冬季、夏季、春季。(4)土壤相对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潜在蒸发减少和NDVI增加。
吴娜石培基朱国锋潘翔
关键词:土壤相对湿度年际变化影响因素NDVI长江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