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菲

作品数:16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电刺激
  • 4篇电刺激疗法
  • 4篇压力性
  • 4篇术后
  • 4篇盆底
  • 4篇子宫
  • 4篇疗法
  • 4篇刺激疗法
  • 3篇压力性尿失禁
  • 3篇生物反馈
  • 3篇失禁
  • 3篇脱垂
  • 3篇尿失禁
  • 3篇盆腔
  • 3篇疗效
  • 3篇宫腔
  • 3篇宫腔粘连
  • 2篇胆汁淤积
  • 2篇胆汁淤积症
  • 2篇再粘连

机构

  • 16篇湖南省妇幼保...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6篇吴菲
  • 10篇罗军
  • 6篇龙婷
  • 5篇阳丽
  • 4篇刘莉
  • 3篇何薇薇
  • 3篇李能
  • 2篇曾海燕
  • 2篇吴湘
  • 2篇谢日学
  • 1篇向华
  • 1篇申竑
  • 1篇贺彤
  • 1篇陈颖
  • 1篇李昂
  • 1篇曾伟奇
  • 1篇程卫
  • 1篇吴静
  • 1篇张珂

传媒

  • 6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胡疏肝散加味干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均予相同西医治疗,治疗组再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汁酸、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经不同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胆汁酸、ALT及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治疗组为9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确切。
吴菲向华阳丽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妊娠柴胡疏肝散临床疗效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α-羟丁酸脱氢酶、α-谷胱甘肽转移酶、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与新生儿肺损伤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α-谷胱甘肽转移酶(α-GST)、胎盘生长因子(PIGF)水平与新生儿肺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检的70例正常孕妇作为正常组。检测两组的α-HBDH、α-GST、PIGF水平,并统计新生儿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研究组随孕周增加α-HBDH、α-GST水平升高,PIGF水平降低(P<0.05);与轻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比较,重度患者α-HBDH、α-GST水平较高,PIGF水平较低(P<0.05);α-HBDH、α-GST、PIGF水平与新生儿肺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α-HBDH、α-GST、PIGF水平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表达异常,α-HBDH、α-GST、PIGF水平与新生儿肺损伤程度有关。
何薇薇李萍阳丽吴菲李能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Α-羟丁酸脱氢酶新生儿肺损伤
CD147、FOXM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31例宫颈癌及35例对照组CD147和FOXM1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中CD147、FOXM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D147、FOXM1的阳性表达与FIGO2018宫颈癌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CD147和FOXM1在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方面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D147和FOXM1有望成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新指标。
吴湘吴菲阳丽曾伟奇申竑罗军
仿生物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仿生物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IUA)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因中重度IUA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在TCRA后给予仿生物电刺激+人工周期治疗,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在TCRA后仅行人工周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情况、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B超检测排卵期内膜厚度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月经改善率为89.36%(42/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36/51),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宫腔形态恢复较好,行分离粘连手术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及R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仿生物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治疗能有效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内膜生长,联合应用较单独激素治疗能更好地提高中重度IUA的治疗效果。
吴菲罗军龙婷曾海燕刘莉符元春
关键词:子宫疾病电刺激疗法
仿生物理治疗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疗效分析
罗军吴菲
LBC和HR-HPV DNA检查对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EEP术后切缘累及患者随访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BC)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查(HR-HPV DNA)对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子宫环形电切除术(LEEP)后切缘累及患者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宫颈上皮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且切缘有病灶累及患者124例,随访术后12个月情况,并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采用LBC和HR-HPV DNA进行检查。结果术后1年内有52.42%的患者LBC和HR-HPV DNA均阴性,47.58%的患者出现LBC异常和(或)HR-HPV DNA阳性;LBC异常和(或)HR-HPV DNA阳性者出现残留/复发比例为20.34%,明显高于LBC和HR-HPV DNA阴性者(6.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7,P<0.05);LBC异常和(或)HR-HPV DNA阳性,提示病灶有残留或复发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56.48%,阳性预测值为20.34%,阴性预测值为93.85%。结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且LEEP术后切缘累及患者,随访复查LBC和HR-HPV DNA检查,对评估病变残留/复发有一定作用。
陈颖朱巧玲唐毅吴菲贺彤
经阴道植入网片与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长期效果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TVM)与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NTR)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诊治的207例重度POP患者,按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分度均在Ⅲ度及以上,同时伴有临床症状。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TVM组和NTR组,TVM组为经阴道植入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术,NTR组则采用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加宫骶韧带悬吊加阴道前后壁和会阴体修补术。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范围:41~82个月),完成随访164例(79.2%,164/207),其中TVM组76例、NTR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随访两组术后1、3、5年时的主、客观治疗效果。客观疗效采用手术成功的3项复合标准,即:(1)阴道前后壁脱垂最远端距离处女膜≤0 cm,同时顶端下降距离≤1/2阴道全长;(2)根据“经常看到或感到阴道有肿物脱出吗?”判定相关的POP症状消失;(3)未因脱垂而再行手术或子宫托治疗;同时满足以上3条标准者为手术成功(即客观治愈),反之为复发(术后3个月及以后)。主观疗效评价采用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分。结果术后5年TVM组患者的主观、客观治愈率分别为89.5%(68/76)和94.7%(72/76),NTR组的主观、客观治愈率分别为80.7%(71/88)和85.2%(75/88),TVM组的主客观治愈率均显著高于NTR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69,P=0.002;χ^(2)=3.969,P=0.046)。TVM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3%(4/76),NTR组为14.8%(13/88),TVM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NTR组(P=0.046)。两组患者的术后PFDI-20和PFIQ-7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TVM组的网片暴露率为1.3%(1/76)。结论本研究的TVM与NTR长期比较结果显示,TVM治疗重度POP的长期主客观疗效均显著优于NTR,复发率显著低于NTR,提示TVM对治疗重度POP有一定的优势。
吴湘吴菲蒋静阳丽何薇薇李能张珂陈黎任诗帆吴静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聚丙烯类外科网骨盆底
7-二氟亚甲基-5,4'-二甲氧基染料木黄酮对大鼠压力性尿失禁模型肛提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2017年
目的研究7-二氟亚甲基-5,4'-二甲氧基染料木黄酮(DFMG)对压力性尿失禁(SUI)Wistar大鼠模型肛提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产伤及卵巢切除的方法建立SUI Wistar大鼠模型,检测漏尿点压力和腹部漏尿点压力,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肛提肌组织。分离并培养大鼠肛提肌细胞,实验组分为正常对照组、SUI组、SUI+DFMG(2、4、8μmol·L-1)处理组。MTT和FCM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myc、Fas、caspase-8、bcl-2、bax、cyto-c和caspase-9。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UI组肛提肌细胞增殖率下降,凋亡率升高,bcl-2表达下调,c-myc、Fas、caspase-8、bax、cyto-c、caspase-9表达上调;用DFMG处理SUI大鼠模型肛提肌细胞后,细胞增殖率升高,凋亡率下降,bcl-2表达升高,c-myc、Fas、caspase-8、bax、cyto-c、caspase-9表达减少。结论 DFMG可抑制SUI大鼠模型肛提肌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下调c-myc、Fas、caspase-8、bax、cyto-c、caspase-9表达有关。
李能罗军吴菲何薇薇李昂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
硅胶子宫托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对患者盆腔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硅胶子宫托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67例,均给予硅胶子宫托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进行分级评定,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并测定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12个月POP-Q分级盆腔脱垂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Z=4.361,P=0.000)。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两组PFDI-20、PFIQ-7评分均逐渐降低,且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两组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和膀胱最大容量均逐渐上升,且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8例,溃疡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硅胶子宫托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好。
谢日学吴菲冯力元郭慧卢丹
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尿流动力学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因子宫良性疾病行经腹全子宫切术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70例)。研究组于术后3个月开始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宣教。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询问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情况、检测盆底肌肉电生理指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较研究组均明显偏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研究组盆底肌肉肌力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肌电位值低于术前,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均明显高于术前,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降低子宫切除术后SUI发生率,提高盆底肌肉肌力,是预防及治疗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安全、有效的方法。
吴菲罗军阳丽
关键词:电刺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