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湘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介素6-572G/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偏头痛相关性研究
- 背景及目的: 偏头痛(migraine)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搏动性中重度头痛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休息或睡觉后可缓解。偏头痛在人群中发病率和患病率都较高,给患者的...
- 林湘
- 关键词:偏头痛白介素-6病理机制
- 文献传递
- 偏头痛患者血浆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水平的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不同亚型偏头痛患者血浆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的变化,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方法将227例偏头痛患者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A组,n=98)和发作间期组(B组,n=129);同时根据患者先兆症状的不同又分为四个亚组,即A1组-无先兆的偏头痛发作期患者(n=71),A2组-有先兆的偏头痛发作期患者(n=27);B1组-无先兆的偏头痛发作间期患者(n=94),B2组-有先兆的偏头痛发作间期患者(n=35);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BMI、血压、血脂),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浆PPARs水平,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浆中PPARα、PPARβ/δ水平明显高于发作间期及健康对照者的水平(572.3±68.1VS 306.3±69.2VS 301.49±74.3、591.1±72.2VS 233.1±105.6VS 245.68±101.7,P<0.05),而PPARγ水平发作期组低于发作间期组及健康对照组(157.2±104.4VS 230.3±97.2VS 221.86±95.9,P<0.05);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发作期PPARα、PPARβ/δ、PPARγ水平与发作间期比较均有明显差异(574.9±68.5VS 308.8±70.2,588.5±70.5VS 242.7±109.7,159.8±101.6VS 233.2±96.4,P<0.05)。PPARs水平在发作间期患者组与健康对照者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是偏头痛发作期或发作间期,有先兆与无先兆患者血浆PPARs水平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PARs参与偏头痛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有无偏头痛先兆发生无关。
- 张贺敏何秋林湘刘苏丽陈晓虹
- 关键词:偏头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发病机制炎症
- 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浆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δ水平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血浆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β/δ,PPARβ/δ)水平,探究其与偏头痛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共59例作为病例组,再根据患者有无先兆症状分成有先兆组和无先兆组两个亚组,同时选取2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浆PPARβ/δ水平,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偏头痛患者血浆中PPARβ/δ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浆中PPARβ/δ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ARβ/δ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病过程;与有无先兆无关。
- 张贺敏刘苏丽何秋何秋林湘
- 关键词:偏头痛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