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景景

作品数:25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细胞
  • 12篇干细胞
  • 11篇创伤
  • 10篇神经干
  • 10篇神经干细胞
  • 9篇颅脑
  • 8篇颅脑创伤
  • 8篇脑创伤
  • 7篇基因
  • 5篇亚低温
  • 5篇过表达
  • 5篇大鼠神经
  • 4篇脑损伤
  • 4篇基因过表达
  • 4篇脊髓
  • 4篇胶质
  • 4篇创伤性
  • 4篇大鼠神经干细...
  • 3篇蛋白
  • 3篇星形

机构

  • 16篇武警后勤学院...
  • 9篇武警部队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王景景
  • 21篇李晓红
  • 20篇张赛
  • 20篇涂悦
  • 10篇孙洪涛
  • 10篇陈翀
  • 6篇程世翔
  • 6篇梁海乾
  • 3篇张仁坤
  • 2篇赵明亮
  • 2篇陈彦婷
  • 2篇康文博
  • 2篇王丽娜
  • 2篇徐超
  • 2篇陈江龙
  • 2篇张超
  • 1篇廖余平
  • 1篇栾佐
  • 1篇陈旭义
  • 1篇吴森

传媒

  • 3篇天津医药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2014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euroD1基因过表达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一群能自我更新并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可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NSCs分化受多种转录因子调控网络的影响,本实验旨在研究神经分化因子1(N...
张仁坤李晓红陈星王景景涂悦张赛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分化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弹性模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受到损伤刺激后弹性模量的变化。方法分离、提取新生2 d 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损伤组为应用细胞损伤仪损伤后6 h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照组不予损伤。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在液相下测试各组细胞的弹性模量,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纯化率达95%以上。损伤后6 h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紊乱,部分细胞胞体可见肿胀。获得了星形胶质细胞的力学地形图和力压痕曲线。损伤组星形胶质细胞弹性模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1 689±693)Pa vs.(724±283)Pa,P<0.01]。结论损伤刺激会造成星形胶质细胞弹性模量增大,为进一步从细胞水平了解创伤性脑损伤后的颅内物理微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陈淼彬李晓红吴森王景景孙洪涛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损伤弹性模量
过表达NeuroD1对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过表达Neuro D1对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以划痕实验制备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NV组)、对照病毒组(GFP组)和Neuro D1病毒组(Neuro D1组)。各组行划痕处理7 d后,NV组不感染病毒,GFP组感染携带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Neuro D1组感染同时携带GFP和Neuro D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24 h后同时更换神经元条件培养基。各组在1 d、2 d、3 d、5 d、7 d、14 d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别在感染病毒后7 d观察细胞DCX阳性率和14 d观察细胞Neu N阳性率。结果更换神经元条件培养基后,各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胞核明显饱满,胞浆减少,突起减少并延长。与Neuro D1组相比,NV组和GFP组细胞突起短而分枝多,胞核较小。感染病毒后7 d,NV组和GFP组细胞部分形态逐渐恢复以前形态而Neuro D1组维持变化后形态。与NV组和GFP组相比,Neuro D1组出现DCX(9.84%±2.06%)(F=40.107)和Neu N(8.25%±2.78%)阳性细胞(F=21.73),结果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Neuro D1的过表达可以介导体外培养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
康文博陈翀李晓红王景景涂悦张赛梁海乾
关键词:转分化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划痕
针刺对重型TBI后海马DG区神经再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刺对重型TBI后海马齿状回(DG)区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TBI组(n=10)、TBI+针刺组(n=10).采用电子可控性皮层冲击损伤仪建立重型TBI模型...
王景景涂悦陈彦婷李晓红
关键词:颅脑创伤针刺疗法神经再生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薏苡仁对颅脑创伤性脑水肿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6年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和中药薏苡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两者单独应用也取得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但对于他们联合应用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少之又少。文章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颅脑创伤性昏迷患者的醒脑开窍作用和通过调节氢离子(H^+)、钾离子(K^+)、钠离子(Na^+)、钙离子(Ca^(2+))等离子而达到减轻脑水肿及神经保护作用的中西医理论依据,并且阐述了薏苡仁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研究进展,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颅脑创伤性脑水肿的疗效。
苗笑梅程世翔孙洪涛王景景涂悦
关键词:颅脑创伤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薏苡仁脑水肿
基于不同时间窗的延迟亚低温对颅脑创伤大鼠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的延迟亚低温(MHT)治疗对颅脑创伤(TBI)大鼠脑组织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常温治疗(NT)组、MHT 15 min组、MHT 2 h组及MHT 4 h组。采用电子可控性皮质损伤装置制备大鼠TBI模型,造模完成后NT组给予常温(37℃)维持6 h,3个亚低温组分别于TBI后15 min、2 h、4 h给予低温(33.0±1.0)℃维持6 h。3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大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缺陷,与NT组相比,3个亚低温组m NSS评分均降低(P<0.01)。HE染色结果显示3个亚低温组神经细胞结构较规则、排列相对整齐,神经元坏死数量减少,核碎裂、溶解现象减轻。与NT组相比,3个亚低温组均能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和Caspase-3表达(P<0.05)。以上实验结果均显示MHT 15 min组疗效优于MHT 2 h组,而MHT 2 h组和MHT4 h组疗效相当。结论恰当地延迟亚低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缓解脑损伤进展。
赵万勇李晓红王景景徐超王丽娜陈江龙张赛孙洪涛
关键词: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BCL-2相关X蛋白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亚低温时间窗
基于脑血管重建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制备及性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制作用于脑血管重建研究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缓释微球并研究其性质。方法采用W1/O/W2复乳溶剂挥发法制作VEGF-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和载罗丹明B微球;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结构;采用微量蛋白测定法测定微球中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对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进行研究;将用罗丹明B标记的微球注入大鼠颞肌组织,分别于第10天和第30天取颞肌组织行冰冻切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微球表面光滑无孔隙,粒径为4~10μm;微球载药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显示其平均载药量为(25.50±1.57)%,平均包封率为(85.07±0.15)%,累积释放率可达80%以上;微球在颞肌组织中可持续存在30 d以上。结论 VEGF-PLGA微球能稳定长时间释放VEGF,可用于脑血管重建研究。
赵明亮陈翀张超涂悦王景景张赛梁海乾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烟雾病
一种适用于颅内外血管重建研究的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检测结扎大鼠双侧颈内动脉及一侧椎动脉(3-VO)是否可以在保留颈外动脉的同时,造成大鼠慢性脑缺血。方法分别制造假手术对照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2-VO)及3-VO组动物模型;于造模4周后行脑血流量测定;于第8周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脑血流测定结果显示与假手术[(47±8.797)ml·min^-1·100 g^-1]相比,2-VO[(24.30±8.999)ml·min^-1·100 g^-1]、3-VO[(9.870±2.208)ml·min^-1·100 g^-1]组脑血流量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2-VO组[(14.78±7.84) s]、3-VO[(14.86±7.96)s]组第5天潜伏期与假手术组[(8.33±4.88)s]相比,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VO组与3-VO组相比,其潜伏期无明显差异;与假手术组[(37.20±9.21)s,(10.01±2.91)次]相比,2-VO组[(20.13±5.80)s,(6.60±3.19)次]、3-VO组[(20.05±5.76)s,(6.55±2.59)次]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VO、3-VO模型组海马CA1区有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结扎双侧颈内动脉及一侧椎动脉可造成大鼠慢性脑缺血,并造成与2-VO相似的行为学表现。
张超李晓红涂悦李建伟王景景程世翔张赛梁海乾
关键词: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脑血流量
NeuroD1基因过表达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张仁坤李晓红陈星王景景涂悦张赛
3-D打印胶原蛋白-硫酸肝素仿生脊髓支架的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利用3-D生物打印机制备胶原蛋白-硫酸肝素仿生脊髓支架,为组织工程化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细胞载体。方法制备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水凝胶,采用3-D打印仿生脊髓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排水法计算孔隙率,体外降解实验测量支架p H值和质量变化。取孕14 d SD大鼠的胎鼠脑皮质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实验分为2组,A组取仿生脊髓支架体外与NSCs共培养,B组直接将细胞悬液接种于预涂左旋多聚赖氨酸的24孔培养板上。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与形态变化,MTT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SCs的分化情况。结果 3-D打印机成功制备出胶原蛋白-硫酸肝素仿生脊髓支架,扫描电镜显示内部具有纵行排列、平行的微孔结构,孔隙率为90.25%±2.15%;体外降解实验中,支架p H值未发生明显变化,8周左右支架降解完全,符合组织工程支架要求。MTT检测示两组培养1、3、7 d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两组均可见大量神经球分化,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培养7 d A组扫描电镜观察示细胞黏附于支架上,大量细胞伸出轴突,并且有神经球形成;免疫荧光染色示,两组均可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定量分析显示A、B组分化率分别为29.60%±2.68%和10.90%±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0,P=0.01)。结论 3-D打印的胶原蛋白-硫酸肝素仿生脊髓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促进NSCs增殖和分化,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张仁坤涂悦赵明亮陈翀梁海乾王景景张赛李晓红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生物相容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