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浩
- 作品数:60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一种基于DFB的自匹配滤波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FB的自匹配滤波装置及方法,利用半导体激光器腔体、光纤光栅滤波器、不同温度形变系数的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等光学和电子器件构成合金模块,通过将半导体激光器腔体粘贴在第一金属的表面、光纤光栅滤波器黏贴在第...
- 马闯苏学敏罗浩李照印于晋龙
- 一种基于光电振荡器的超弱频偏光检测系统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光电振荡器的超弱频偏光检测系统,包括OEO谐振腔链路和OEO腔长调节链路,所述OEO谐振腔链路包括激光器、马赫‑曾德调制器、光纤分束器、光延迟线、光电探测器、放大器、第一功率分配器、带通滤波器、压控移相...
- 王子雄李照印罗浩于晋龙
- 一种马赫-曾德尔调制器自动偏压控制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赫-曾德尔调制器自动偏压控制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属于微波光子学领域,装置包括:激光器、马赫-曾德尔电光调制器、射频源、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第四功分器、光电探测器、电谱仪、混频器、低通滤波器...
- 于晋龙罗浩王菊马闯韩旭
- 一种F-P腔正交检测的高精度微位移测量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P腔正交检测的高精度微位移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分布式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电光调制器、第一任意波形发生器、光环形器、低精细度F‑P型干涉仪、掺铒光纤放大器和正交检测系统;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端与电光调...
- 王菊高也于晋龙罗浩苏学敏
- 一种具有超低相位噪声可调能力的锁相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超低相位噪声可调能力的锁相环,包括光电振荡器,分频器,鉴相器,环路滤波器,VCO,定向耦合器,混频器,低通滤波器和两个放大器;光电振荡器输出信号分为两路:一路输入混频器作为本振信号;另一路经过分频器后...
- 于晋龙胡天涛马闯罗浩
- 新型载药壳聚糖季铵盐的合成、结构与性能(英文)被引量:20
- 2008年
- 通过羧甲基壳聚糖接枝二甲基十八烷基环氧丙基氯化铵,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和分子量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QACMC).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核磁共振谱(1H-NMR)、X射线衍射(XRD)谱、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等对其分子结构、结晶和热性能进行研究,同时研究QACMC的吸湿保湿性能,并与透明质酸(HA)、壳聚糖(chitosan)和羧甲基壳聚糖(CM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QACMC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结晶度可达72.3%;其吸湿保湿性低于透明质酸(HA)和羧甲基壳聚糖,而受季铵基团取代度和QACMC分子量的影响,羧酸盐和季铵盐两种亲水基团对QACMC吸湿性的影响不具有协同作用;QACMC对亲脂性药物盐酸米诺环素的载药率可达10.9%(质量分数),远高于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
- 梁晓飞王汉杰田惠罗浩常津
- 关键词:壳聚糖季铵盐吸湿保湿
- 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非线性互联系统分散控制研究
- 非线性互联系统是一类由多个非线性子系统通过关联项联接而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高维度、强耦合、强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集中控制方法对互联系统直接设计控制器是困难的,为解决这个难题,分散控制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适应...
- 罗浩
- 关键词:自适应动态规划互联系统分散控制HJB方程最优控制
- 长春新碱靶向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内外研究
- 本文采用W/O/W复乳法制备了长春新碱靶向缓释微球,并从基体材料PLGA、有机溶剂、内水相乳化剂和外水相乳化剂等四个方面研究了影响微球载药率的关键因素,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微球制备的最佳条件和载药率。
通过透...
- 罗浩
- 关键词:叶酸腺样囊性癌生物相容性
- 文献传递
- rhEGF缓释微球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修复的作用
- 2008年
- 采用W/O/W方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缓释微球,表征了缓释微球形貌和粒径分布,研究了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微球形貌规则,粒径均匀;药物包封率达85.6%;缓释时间达24h.细胞实验表明,微球比rhEGF原液具有更好的促进细胞增殖作用;通过观察动物实验中溃疡面积变化、组织病理切片和PCNA表达,发现微球组治疗效果优于生长因子原液组和空白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rhEGF缓释微球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董晓庆徐俊王伟财罗浩梁晓飞张磊王汉杰王鹏华常津
- 关键词:缓释微球糖尿病皮肤溃疡
- 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治疗和诊断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分别阐述了纳米生物技术在药物缓释、靶向投递、组织修复、生物芯片、诊断试剂及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常津罗浩
- 关键词:纳米生物技术纳米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