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丽红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细胞
  • 3篇血细胞分析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分析
  • 2篇细胞学
  • 1篇蛋白
  • 1篇新鲜全血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铁
  • 1篇血清铁蛋白
  • 1篇血细胞分析仪
  • 1篇血细胞计数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数
  • 1篇血小板数量
  • 1篇乙二胺四乙酸
  • 1篇乙二胺四乙酸...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机构

  • 5篇云南省第二人...

作者

  • 5篇田维娟
  • 5篇侯霞
  • 5篇邓德耀
  • 5篇朱丽红
  • 1篇李增安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云南医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3种抗凝剂对血细胞分析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及其形态影响探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肝素、枸橼酸钠3种抗凝剂对血细胞分析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及其形态的影响。方法使用 SYSMEX XE -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别用EDTA- K、肝素、枸櫞酸钠抗凝的静脉血标本,同时推片进行瑞氏染色观察血细胞形态是否发生改变。结果与EDTA-K,抗凝组相比,使用肝素抗凝时,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小板数量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瑞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白细胞、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易见血小板聚集。使用枸橼酸盐抗凝时,未进行稀释校正时,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稀释校正后,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氏染色后,红细胞及白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血小板多散在分布,偶有聚集现象。结论EDTA-K,是一种良好的抗凝剂,在血细胞分析中可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肝素会使血小板聚集,不宜作血细胞分析抗凝剂。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替代EDTA-K2抗凝的静脉血细胞计数,但计数结果需进行稀释校正,并同时观察血小板是否有凝集现象。
侯霞邓德耀田维娟朱丽红李端萍
关键词:肝素抗凝枸橼酸钠抗凝血细胞计数
骨髓细胞学、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查对不明原因贫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学联合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检查结果对不明原因贫血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不明原因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结果通过联合检查,有160例患者(74.4%)明确贫血的原因,其中缺铁性贫血98例(45.58%),巨细胞性贫血15例(6.98%),溶血性贫血10例(4.65%),急性白血病6例(2.79%),慢性病性贫血18例(8.37%),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3例(1.39%),淋巴瘤5例(2.3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例(2.33%),另外55例(25.6%)贫血的原因不能明确。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是必要的,同时进行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检测,在确定贫血类型和对症治疗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对大部分不明原因贫血的患者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侯霞邓德耀田维娟朱丽红
关键词:贫血骨髓细胞学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
469例患者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9例患者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结果 469例患者中,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84例,脑脊液细胞学呈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最高可占97.5%;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51例,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混合细胞增多反应;病毒性脑膜炎的患者295例,呈淋巴细胞增多反应;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例,脑脊液中检出隐球菌;脑寄生虫脑膜炎23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13例脑囊虫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侯霞邓德耀田维娟朱丽红
关键词:脑脊液细胞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新鲜全血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比对及偏倚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对2台不同品牌的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进行方法学比对及偏倚评估。方法以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考仪器,Abbott 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为比对仪器。选择新鲜全血样本40份,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血小板计数(PLT),计算相关系数(r)、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对偏倚,判断2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2台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好。在使用新鲜全血为校准品时,2台仪器检测的8个项目的r均大于0.975,相对偏倚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2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用新鲜全血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能及时发现仪器间的系统误差。
侯霞邓德耀李增安田维娟朱丽红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偏倚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危急值首次由美国George D.Lundberg 教授于1972年提出,从2007年我国出台的《患者安全目标手册》首次明确规定了临床实验室必须要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1]。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以及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认可准则》等都对危急值报告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也对危急值要求进行统计,检验危急值成为检验全过程中分析后阶段的重要质量评价指标,危急值管理成为重要的医院评价指标。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及认可准则要求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但未明确规定如何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2]。为了更好的了解我院在血细胞分析检测中危急值的应用现状,我们分析2017年全年血细胞分析中出现的危急值,研究危急值的界限设置是否合理,同一界限对于不同科室病人是否适用,调查危急值通报时间,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以促进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改进,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侯霞刘建梅邓德耀田维娟朱丽红李端萍
关键词:危急值血细胞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