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伟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禅宗时间观对唐代诗人心理的突破
- 2014年
- 禅宗的时间观是禅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儒家和道家的时间意识之后,它对于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尤其是魏晋以后唐代诗人的心态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诗人主体在经历了自先秦至魏晋以来由对客观时间的把握到内在情感时间的觉醒这样重大的转变后,进一步开启了对本真时间的体悟,从而出现了第二轮对于时间哲学的突破。
- 孙伟伟
- 关键词:唐代诗人心理
- “缺席”与“召唤”——倪瓒“亭下无人”的美学诠释
- 2015年
- 人物作为中国山水画的构成元素之一,对画面情节的补充和画家思想的揭示有着重要功能。而倪瓒在其画作里,有意将人的存在取消,从而使"空亭"这一意象符号成为一种哲学标志。"亭下无人"既是"在"的缺席,也是一种有所向往的"召唤",其蕴含的美学意义和人文情怀有助于对倪瓒这位画家以及中国山水画所潜藏的思想性有更加深刻的探讨与分析。
- 孙伟伟
- 关键词:倪瓒缺席召唤美学
- 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悲剧精神
- 2015年
- 悲剧精神的核心在于反抗,本质上是人的本能欲望和生命力的高扬。反抗的心理驱动力表现为生本能、死本能和超越本能,其中生本能又分为自我保存本能和爱欲本能。中国的古典悲剧精神既符合这几种本能,同时又体现了本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心理。
- 孙伟伟章池
- 关键词:心理学中国古典悲剧悲剧精神
- 时间的咏叹调——试论汉乐府诗中的时间意识被引量:1
- 2016年
- 对时间的体悟构成两汉乐府诗的重要题材,从中窥探到古人对世界的直观感受和强烈的生命意识。通过对汉乐府诗中关于时间意识的两大主题——"忧生"和"畏死"进行哲学层面的探讨,发现主体在客观时间和内在时间的冲突下的三种态度:妥协,抗衡,超越,继而在对客观时间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的同时,更因对内在本源时间的发觉而认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 孙伟伟
- 关键词: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