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军
- 作品数:29 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中药复方协同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9年
- 胃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于恶性肿瘤前列。相对于西方医学而言,传统中医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在胃癌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综合近些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从中医理论着手对胃癌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中药复方协同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进展期胃癌的诊疗与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邢增智李帅陈园园张爱军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中药复方
- 一种小续命汤基准样品的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续命汤基准样品的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属于中药分析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步骤(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步骤(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步骤(1)所得的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然后用色谱指纹图谱软件对所测得的色...
- 张爱军代珊李帅毛九州朱红梅陈东辉
- 文献传递
-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注册管理及高质量转化要素分析被引量:20
- 2020年
- 本文对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概念、注册管理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注册管理政策沿革以及转化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来源于经典方剂的中成药质量现状,2020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实行单独管理的办法,2018年《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2018年《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2019年《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及其物质基准的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系列文件的政策导向及技术重点,以及现阶段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转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申请人如何适应新形势下中药新药高质量研制要求,切实推进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转化提出建议供参考。
- 曾瑾杨安东张爱军方清茂易进海张磊陈平尹竹君戴瑛李莉赵军宁
- 关键词:《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 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制剂:干蟾皮1‑9份、守宫1‑9份、金荞麦30‑50份、喜树果20‑40份、西洋参6‑16份、仙鹤草10‑30份、灵芝6‑24份。本发明还提供...
- 张爱军张智敏谭正怀杨军陈东辉谢刚张莉李帅
-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古代名方透脓散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构建BP神经网络系统优化透脓散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倍量,煎煮时间,提取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以黄芪甲苷总量为评价指标,正交实验数据为样本,构建BP神经网络系统,对透脓散提取工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仿真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14倍量水,煎煮1.0h,煎煮3次。结论:采用BP神经网络可以不增加实验次数进行实验结果预测,误差<1%,不仅得到最佳条件,且能预测条件变化对结果的影响,较好地优化透脓散的提取工艺,亦为其他古代名方的提取工艺优化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李帅唐玉朱红梅毛九州张爱军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透脓散
- 正交设计结合药效学试验优选膝可保胶囊的纯化工艺
- 目的:优选膝可保胶囊的纯化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抗炎药效学试验确定膝可保胶囊的工艺路线.以芍药苷和秦皮甲、乙素总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纯化工艺.结果:采用水提醇沉方法,纯化工艺为浸膏相对密度1...
- 张爱军宋军杨敏刘海霞
- 关键词:纯化工艺药物效应动力学抗炎作用
- 一种华蟾素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华蟾素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提取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华蟾酥毒基含量在0.15%以上,脂蟾毒配基含量在0.10%以上。该提取物是由干蟾皮经过水煮、过柱、洗脱、浓缩、干燥等工艺制备而成,本发明有效去除提取物中的...
- 张爱军谭正怀
- 文献传递
- 一种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组合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组合物,涉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药物领域,以花椒或藤椒、辣椒及川芎或者其提取物为原料,按照重量份计比例为花椒或藤椒0.5~5.0:辣椒0.01~0.1、川芎5.0~50.0的比例配...
- 谭正怀张爱军苟文伊唐大轩熊静悦陈园园张秀刘琪张莉
- 文献传递
- 一种中药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挥发油制剂
- 本发明属于天然促透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挥发油制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中药饮片和水混合,进行回流提取,得到中药挥发油粗品;将所述中药挥发油粗品依次进行脱水和减...
- 朱红梅张爱军李帅
- 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的监管科学被引量:2
- 2024年
- 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的核心在于量质传递,即指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可量化或质量可控的药用植物从饮片或提取物、中间体到制剂的传递过程,以全链条质量控制为目的确保中药安全与疗效。本文基于中药质量控制、评价研究现状及监管挑战,探讨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的监管新方法,并以古代经典名方新药转化实践案例,提出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复方制剂质量评价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在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推进中药监管科学在中药质量可控性和安全监管,解决中药质量监管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提供参考。
- 曾瑾陈平刘阳张璐张璐戴瑛华桦杨安东戴瑛方清茂易进海杨安东张爱军方清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