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
- 作品数:55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激光驱动装置和获得均匀光场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驱动装置与获得均匀光场的方法,所述激光驱动装置是一种基于窄带低空间相干光获得均匀光场、用于激光聚变级的高激光驱动装置。窄带低空间相干光作为激光驱动装置的种子源,放大传输单元对种子源进行放大,频率转换单...
- 朱健强张笑琪汤更秀陶华刘志刚
- 文献传递
- 高功率脉冲激光动态光场及动态焦斑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 一种高功率脉冲激光动态光场及动态焦斑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高功率脉冲激光器产生的脉冲相干光通过光强衰减片后,经过一块会聚透镜聚焦,然后照射到一块电光偏转器上,电光偏转器的作用是对经过会聚透镜后的光束产生高速的角度偏转,在...
- 陶华昌成成欧阳小平刘诚朱健强
- 高分辨率数字全息显微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一种高分辨率数字全息显微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该装置是在普通全息装置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在小孔光阑和成像设备之间加入一块分布已知的随机相位板,从而在加入待测样品后能够将更多的物光信息散射到成像设备的靶面。采集一组全息数据先用...
- 蒋志龙程君陈文潘兴臣陶华刘诚朱健强
- 文献传递
- 单次曝光相位恢复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一种单次曝光相位恢复成像装置,包括LD光源、半球壳、小孔、样品、二维位移平台、二维光电探测器、电脑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和成像方法,先通过二维位移平台移动样品,对照明光阵列进行标定,得到每一个照明光束的复振幅分布;再用...
- 刘诚昌成成陶华潘兴臣朱健强
- 文献传递
- PIE成像方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2
- 2016年
- 作为一种新近发展的无透镜成像技术,PIE(ptychographical iterative engine)不但保持了传统相干衍射成像方法装置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克服了视场受限和收敛速度慢等缺点,还具有成像范围可扩展、收敛速度快、抗噪声能力强等优势,在光学、X射线和电子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研究,是一种有可能在大范围内替代现有相位成像技术的新方法。主要介绍了PIE方法的技术背景、技术现状、相关应用及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 姚玉东刘诚潘兴臣陶华王海燕朱健强
- 关键词:成像系统PIE迭代算法相位恢复
- 玻璃内部残余应力三维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 一种玻璃内部残余应力三维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包括:照明系统、二维扫描系统、暗场产生系统、待测样品和数据采集系统。照明系统由光源和准直系统组成,为待测样品提供照明;二维扫描系统是一个可以二维移动的小孔;暗场产生系统由两个通...
- 昌成成陶华邢童璐林强吴丽青张国文刘诚朱健强
- 一种基于电光偏转晶体的超短脉冲时间切片测量装置和方法
- 一种基于电光偏转晶体的超短脉冲时间切片测量装置和方法,超短脉冲光源发出的脉冲光经过起偏器起偏,然后经过电光晶体偏转形成在空间上时间拉伸的衍射光斑。用强度探测器记录该衍射光斑,然后利用多模态相位恢复算法将不同时间的脉冲复振...
- 朱健强徐英明潘良泽陶华刘诚
- 相位恢复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一种相位恢复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包括光源、光纤、变焦光纤准直器、聚焦透镜、二维位移平台、第一鱼眼轴承、第二鱼眼轴承、空心管道、样品、二维光电探测器、电脑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通过变焦光纤准直器将光束的焦点调节到第一鱼眼...
- 刘诚昌成成董学陶华潘兴臣朱健强
- 计算光学成像在惯性约束聚变中的应用及技术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随着能量输出能力的不断提升,高功率激光驱动器运行对光学元件的性能和打靶光束的质量都有了更高要求。传统测量仪器结构复杂、精度有限,难以满足实验需求。朱健强课题组将计算成像技术引入到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的参数测量中,精确测量大口径光学元件的形貌、应力分布、热畸变等特征,脉冲光束的时间、空间、近远场分布等参量,以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相干衍射成像(CDI)技术,开发出单次曝光三维PIE(ptychography iterative engine)技术、多模态相干调制成像(CMI)技术、分束编码成像技术等,建立了相干衍射成像技术的解析模型,在数学上分析了CDI技术解的唯一性。本文主要综述了课题组在惯性约束聚变中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 昌成成潘良泽徐英明吴丽青陶华刘登陈飞刘诚朱健强
- 关键词:相位测量激光放大器
- 相干衍射成像的数学唯一解问题研究
- 2024年
- 相干衍射成像(CDI)作为主流的无透镜计算成像迭代技术,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成像、波前诊断、光学元件测量等领域。基于CDI和Ptychography技术,Ptychographic Iterative Engine(PIE)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成像质量和收敛速度。随后,研究人员基于相干衍射成像技术发展了多模态相干调制成像、三维PIE技术、分束编码成像等技术,并将这些技术用于可见光、X射线、紫外光、太赫兹等波段的相位恢复和波前测量。长期以来的相干衍射成像技术缺乏明确的数学解析计算公式和定量的误差分析理论,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为测量仪器在光学测量和计量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为研究和解决相干衍射成像技术的数学唯一解问题,本课题组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相干衍射成像系统的底层数学理论模型,计算了CDI、CMI、3PIE、多模态PIE及ePIE等算法的数学解析解,确定了成像中唯一解的条件,为相干衍射成像及其衍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数理基础。
- 吴丽青昌成成陶华何小亮刘诚刘诚
- 关键词:光计算相位恢复唯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