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应用PACS系统测量相关解剖标志在鞍区病变经鼻蝶入路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病变264例,术前应用PACS系统根据患者CT及MRI影像测量经鼻至蝶、鞍区手术相关的解剖学和影像学参数,进行术前评估及制定手术计划,指导术中精确定位和确定手术范围。结果 本组病变直径为5-65 mm,其中〈10mm 86例,10-30 mm 125例,〉30 mm 53例。两侧颈内动脉内侧间的距离为(18.5±3.4)mm,垂体窝矢状径的长度为(11.2±2.3)mm,鼻小柱根部到鞍底中点的长度为(70.8±20.8)mm,蝶窦内鞍底部骨嵴与中线的相对距离为(3.1±2.2)mm。术后3 d MRI复查显示病变全切除202例,次全切除6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249例为垂体腺瘤,13例为Rathke囊肿,2例为垂体脓肿。本组无死亡病例,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ACS系统影像测量在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术前评估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术前制定手术计划增加评估手段和直观方法,有助于术中精确定位和确定手术范围。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胶质细胞原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启动子Ⅰ区甲基化水平对其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U25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浓度分别为1、5、10和20μmol/L)干预,以加入PBS为对照。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测定GDNF基因启动子Ⅰ区甲基化水平,RT-PCR检测GDNF m RNA的表达。结果与PBS组相比,1μmol/L 5-氮杂胞苷对GDNF基因启动子Ⅰ区甲基化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5、10和20μmol/L 5-氮杂胞苷均显著降低其甲基化水平(P<0.05)。与PBS组相比,1μmol/L 5-氮杂胞苷对GDNF 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5μmol/L 5-氮杂胞苷显著增加其表达水平(P<0.05),但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加(10、20μmol/L),其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 5-氮杂胞苷对GDNF基因具有去甲基化作用;GDNF启动子Ⅰ区去甲基化能够增加GDNF基因的转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