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驰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压气机叶顶间隙流动的控制研究
- 叶顶间隙流是叶栅通道中复杂流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压气机效率和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对叶顶间隙流动的成因和发展演变过程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各种主、被动流动控制手段的特点也较为明晰,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采用了合成射流对叶顶...
- 马驰
- 关键词:合成射流压气机叶栅非定常流场
- 文献传递
- 三角柱体对机翼根部马蹄涡的影响
- 2015年
- 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k-ωSST湍流模型和SIMPLE数值模拟算法,进一步探讨增加宽度比的三角柱体对于角区马蹄涡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三角柱体宽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马蹄涡的控制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定义的涡强系数(基于涡心位置及马蹄涡的涡量)能很好地表征马蹄涡的强度。当三角柱体宽度与机翼厚度相同时,即宽度比为b/T=1(b为三角形宽度,T为机翼最大厚度)时涡强系数降到原来的27%。文中的三角柱体的高度仅为机翼厚度的1/20,和当地边界层的厚度相当。此种三角柱既能控制马蹄涡,又不会引起流场的整体剧烈变化。
- 李明祝魁朱建勇马驰王建明
- 关键词:马蹄涡
- 过失速点的带间隙叶栅流动结构被引量:1
- 2016年
-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的非稳定工况取决于叶片的失速现象,失速会导致压气机性能的急剧下降,研究失速时叶栅流场结构对于预测喘振等不稳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以NACA64-A905型叶片为基础建立移动端壁模型,数值模拟了间隙高度为2%叶片弦长、攻角从-2°至30°的压气机叶栅通道流动情况,通过过失速点时的速度、流线和静压分布等研究其流动结构。结果表明,叶片处于过失速状态时,其附面层的分离状态沿叶高方向不同,泄漏涡会抵抗叶片顶部区域附面层分离,而通道涡有促进叶片根部附面层分离的作用,所以沿叶高方向分离逐渐减弱,且随着攻角的增大,叶片根部分离现象更明显。
- 王建明桂琳马驰王涵陈超
- 关键词:压气机叶栅
- 发动机进口整流支板端部流场
- 2016年
- 数值模拟了发动机进口整流支板端部流动情况,分析了整流支板下游流场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了发动机进口整流支板调节角度为0°和30°时的流场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整流支板端壁区的马蹄涡可延伸至支板下游较远距离,至少可达两倍支板弦长;马蹄涡在支板下游流场发展过程中涡心涡量逐渐减弱,涡空间范围逐渐增大;整流支板调节角度为30°时支板周围及下游的总压损失系数是调节角度为0°时的3倍。
- 马驰王涵桂琳马树元王建明
- 关键词:压气机马蹄涡
- 绊线对叶片根部马蹄涡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降低叶片根部马蹄涡的强度,在简化了的叶片-平板结构的上游某位置布置一根绊线.选用k-ωSST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使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不同固定位置、不同高度及不同形状的绊线对叶片根部马蹄涡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每一种绊线都能不同程度地削弱马蹄涡系.放置在距离叶片根部d/T=1处且高度h/T=1/20(T为叶片最大厚度,d为绊线距离叶片距离,h为绊线高度)的方形截面形状的绊线,对绊线后的流动分布、流向涡空间尺度和马蹄涡的涡量整体控制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定义了表明马蹄涡强度的涡强系数(基于马蹄涡涡心涡量及涡心位置),在此控制工况下涡强系数降到原来的16%.另外,在考虑减小绊线对上游流动影响的情况下,截面为斜角30°的绊线是比较好的选择.
- 王建明李明祝魁温学兵马驰
- 关键词:马蹄涡
- 合成射流对角区马蹄涡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为削弱角区马蹄涡的强度,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合成射流对角区马蹄涡的影响。在翼-平板交接处的平板上加载生成合成射流的控制腔,利用动网格技术模拟合成射流,使得控制腔底部壁面周期性振动。分析了合成射流对流场涡量、端壁表面摩擦系数和端壁表面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合成射流可以有效抑制机翼根部流场的三维分离,在分离点前X/T=-0.6位置引入合成射流可以使马蹄涡腿更向机翼壁面靠拢,在分离点后X/T=-0.33位置引入合成射流几乎可以完全消除马蹄涡。合成射流可以有效减弱马蹄涡在壁面的摩擦阻力。最后对合成射流的控制机理进行了讨论。
- 王建明马驰李明朱建勇马树元
- 关键词:马蹄涡合成射流动网格技术
- 一种叶顶叶栅结构对压气机间隙流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为减小压气机间隙流动带来的流动损失,提出了一种新的叶顶结构,即在常规叶片叶顶上构造出由数个小叶片组成的叶栅.通过对具有该结构叶片的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端壁移动对压气机间隙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结构明显改善了叶顶附近的流动状况,从泄压和导流两方面抑制了叶顶附近流体从压力面向吸力面的泄漏,有效削弱泄漏涡的强度,进而减小泄漏涡扩散带来的损失,提高了压气机气动性能,相比常规叶片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减小达1.158%.
- 陈一王建明马驰陈超申振华
- 关键词:压气机叶栅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