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楠楠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乳化液膜的制备及其在1-萘酚废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在较低的转速下(720r/min),将磁力搅拌和超声方法结合,制备煤油-Span80-NaOH乳化液膜,在较温和条件下制备了稳定性较高的乳化液膜.将制备的乳化液膜应用于1-萘酚废水溶液的处理.系统考察了液膜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如NaOH浓度、超声时间、油内比等;废水处理的操作条件:外水相pH、接触时间和乳水体积比等因素对1-萘酚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NaOH浓度为2%、超声时间为5 min、油内比为1∶2、无需调节pH、接触时间为15min、乳水比为1∶5时,1-萘酚去除率可高达94%.
- 胡萌晓乔楠楠常嘉丽张朵朵马红竹
- 关键词:1-萘酚乳化液膜法超声
- Fe3O4-Bent粒子电极的制备及其对苯酚废水的降解研究
- 随着20世纪纳米技术的诞生,各种各样的磁性纳米材料被合成出来,Fe3O4因其卓越的内在磁力特性,能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实现与废水的快速分离,在水处理领域较有应用前景[1].但是由于裸露的Fe3O4颗粒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在酸...
- 乔楠楠胡萌晓马红竹
- 关键词:粒子电极电-FENTON苯酚
- 复极性粒子电-Fenton技术降解苯酚废水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本研究采用电-Fenton/三维电极联合技术降解苯酚废水,利用铁改性膨润土(Fe-Bent)作为粒子电极,考察了溶液初始p H、苯酚初始浓度、电流密度、电极间距及电解质浓度等电化学体系操作条件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同时监测了反应过程中铁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 H=3,电流密度125 m A/cm2,苯酚初始浓度100 mg/L,电极间距1.0 cm,电解质浓度0.05 mol/L,电解时间180 min时,苯酚的转化率可达到67.53%,COD去除率达57.11%。此时,溶液中铁离子的浓度为6.93 mg/L,沥出的铁离子较少,说明粒子电极较稳定。
- 乔楠楠胡萌晓马红竹
- 关键词:电-FENTON三维电极苯酚
- 三维电极法对SDBS的电催化降解(英文)
- 2014年
- 采用PVA对高岭土进行改性,制成了一种新型粒子电极-PVA-kaolin,并采用FT-IR、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将其填充在阴阳两极之间,在三维电极体系中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行了电催化降解。结果表明:PVA浓度0.1 g/L,PVA-kaolin投加量13 g,pH值为10,SDBS浓度300 mg/L,电流密度100 mA/cm2,Na2SO4投加量为3 g时降解20 min,SDBS去除率可达80.85%。动力学分析表明,相比于SDBS初始浓度,粒子电极投加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较大。另外,实验所制备粒子电极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
- 余婕乔楠楠何文妍王珊珊王静黄晓丽马红竹
- 关键词:粒子电极电催化PVA反应动力学
- 正交设计在酸改性粉煤灰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4年
- 采用盐酸改性,制备出盐酸改性粉煤灰(HCl-FA),并将其应用于吸附法处理甲基橙(MO)染料废水中。结果表明,(1)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MO染料废水初始浓度为200 mg/L、溶液初始p H值不调节、HCl-FA用量为4 g(即10 g/L)、反应温度为室温、吸附30 min。在此条件下,甲基橙的脱色率可以达到90.49%。(2)通过正交法优化实验得出最佳实验条件:MO染料废水初始浓度为200 mg/L、溶液初始p H值为5、HCl-FA用量为4 g(即10 g/L)、反应温度为15℃、吸附30 min。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MO脱色率可以达到91.09%。
- 黄晓丽马红竹胡萌晓余婕王珊珊乔楠楠
- 关键词:正交法粉煤灰甲基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