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田露
- 作品数:27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天地深一体化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与更新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地深一体化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与更新方法,根据SAR卫星的存档数据获得卫星维度的目标区域地面沉降信息,构建地面监测网获得地面维度的目标区域地面沉降信息,构建地下监测网获得地下维度的目标区域地面沉降信息,根...
- 龚绪龙闵望陆华喻永祥蔡田露卢毅刘明遥刘源张岩顾春生
- 不同环境温度和含砂率对黏性土干缩开裂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在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中,土体因失水而产生收缩、开裂的过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十分复杂。其中,环境温度在土体开裂的起始与结束中,起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鲜见关于土体内部黏土、砂粒配比对于裂隙发育影响的研究。故本研究设置了不同环境温度、含砂率条件,展开一系列室内蒸发试验,通过记录试验过程中土体内部水分散失以及表面裂隙发育、发展情况,利用相关图形分析软件,对裂隙率、裂隙网络的几何形态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探究不同温度、含砂率对土体干缩、开裂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砂粒的存在,导致土体内部的结构发生改变,部分输水通道被堵塞,从而延长了自由水的运移路径,水分蒸发速率随着含砂率的增加而降低。(2)砂粒的存在将导致土体表面提前产生开裂,此现象受含砂率的影响较小,与是否含砂有关。(3)土体内部含砂率越高,裂隙发育纵深越小,延伸长度越短,同时裂隙的宽度与含砂率呈反比。(4)相同含砂率条件下,环境温度越高,水分蒸发速率、土体表面形成的裂隙宽度越大,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表面裂隙提前产生。
- 卢毅卜凡蔡田露龚绪龙陆华万佳俊王梓顾凯
- 关键词:环境温度水分运移
- 一种将光纤埋入深钻竖孔的装置及安装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光纤埋入深钻竖孔的装置及安装方法,本发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单元、光纤装配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牵引单元包括电动伸缩杆和锥头柱体,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内杆底部设有电磁继电器,所述锥头柱体的左侧和右侧各设有一...
- 朱锦旗卢毅于军魏广庆龚绪龙蔡田露王光亚刘明遥
- 一种天地深一体化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与更新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地深一体化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与更新方法,根据SAR卫星的存档数据获得卫星维度的目标区域地面沉降信息,构建地面监测网获得地面维度的目标区域地面沉降信息,构建地下监测网获得地下维度的目标区域地面沉降信息,根...
- 龚绪龙闵望陆华喻永祥蔡田露卢毅刘明遥刘源张岩顾春生
- 一种综合评价土体固结状态的方法
- 一种综合评价土体固结状态的方法,属于岩土工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若周期在1月内,选用标准固结试验方法获取土层的先期固结压力P<Sub>c</Sub>,结合密度和水位数据计算固结比OCR,采用OCR描述土体的固结状态;若周...
- 苟富刚蔡田露卢毅李明亮陆徐荣李进
- 一种用于流动性地下水的自动监测分析装置及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流动性地下水的自动监测分析装置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支撑柱、泵送单元、控制通讯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泵送单元包括潜水泵、管道、流量计、保护盖、探杆和水质监测传感器;所述控制通讯单元包括数据控...
- 龚绪龙卢毅蔡田露鄂建袁桂华李进刘明遥
- 一种可测量试件弹性极限的单轴压缩试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测量试件弹性极限的单轴压缩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荷载的加压单元(1)、用于测量所述试件(10)轴向变形量的两个相同的位移传感器(2)、用于将荷载从加压单元(1)传递给所述试件(10)的上加...
- 卢毅于军蔡田露龚绪龙宋泽卓汪勇王光亚吕菲菲
- 一种用于流动性地下水的自动监测分析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流动性地下水的自动监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支撑柱、泵送单元、控制通讯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泵送单元包括潜水泵、管道、流量计、保护盖、探杆和水质监测传感器;所述控制通讯单元包括数据控制模块...
- 卢毅于军龚绪龙蔡田露鄂建袁桂华李进刘明遥
- 一种测量微小直径材料加筋土体粘结强度的拉拔试验装置及测量标定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微小直径材料加筋土体粘结强度的拉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土单元、夹持单元和拉力控制单元,所述容土单元与拉力控制单元呈水平向固定在同一试验台上,所述夹持单元通过固定细小端口的拉绳来连接容土单元和拉力...
- 于军蔡田露张岩卢毅龚绪龙梅芹芹李伟王光亚
- 连云港地面沉降监测与驱动因素协同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针对江苏连云港地区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复杂地面沉降问题,该文提出一套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为主、有机结合地面常规测量、地下水位及分层位移监测的“星—地—内”立体综合观测与驱动因素协同分析框架,并成功应用于获取研究区2012—2020年的地面沉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沉降受不良地质条件、独特沉积特征及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监测时段内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571 mm;综合时空变化特征来看,连云区沉降主要由软土固结和工程建设活动引起,呈持续发育状态;灌南和灌云区沉降由地下水开采引起,但不同阶段采水层位和需求存在明显差异:2012—2016年以开采深层地下水满足工业和生活需求为主;2017—2020年则以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浅层地下水开采为主。
- 闵望龚绪龙龚绪龙蔡田露
-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下水开采协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