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百坤
-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个月以下小儿麻疹临床分析
- 2012年
- 麻疹为春冬季高发传染病,以6个月到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性抗体,麻疹发病率较低。现对我院5年来收治的6个月以下小儿麻疹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 刘百坤
- 关键词:小儿麻疹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1年。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HBVDNA阴转率为81.3%,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6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无一例患者死亡,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拉米夫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百坤
-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肝硬化
- 六个月以下小儿麻疹62例临床分析
- 2003年
- 刘百坤楮晓旭梅忠卓
- 关键词:小儿麻疹麻疹病毒传染病
- 长期传代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背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后是否能保持其生物学特性、能量代谢方式和多向分化潜能等仍存在争议,有待于进一步全面系统研究。目的:观察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5,10,15代,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检测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能力;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衰老标记蛋白p21、p16、p53表达。结果与结论:第5,10,1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呈贴壁生长,第15代细胞体积增大,增殖能力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减少(P<0.05);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划痕愈合和侵袭能力逐渐减弱(P<0.05),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潜能未见显著性差异,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能力逐渐降低(P<0.05)。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增多(P<0.05),衰老标记蛋白p21、p16、p53表达逐渐增加(P<0.05)。结果表明:长期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变化,第10代以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由于衰老导致活性降低。采用第10代以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适合于临床研究/治疗。
- 赵文静刘百坤李秋莲陈曦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能量代谢衰老
- 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1
- 2007年
- 刘百坤宋飞张为众
- 关键词:肝源性糖尿病瘦素胰岛素抵抗
- 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讨论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方法慢性肝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护肝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优思弗500.1mg/次治疗组30例,服用3个月早晚各1次。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肝治疗30例。复查肝功能在两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肝胆B超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血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IV型胶原(C-IV)、层粘连蛋白(LN)较治疗前明显的下降了,且对照组PⅢP、HA的下降幅度明显,治疗后的治疗组转球蛋白、氨酶明显的降低,CD4+T、CD8+T、CD3+T、CD4+T明显的升高。结论较好的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是优思弗能,改善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促进并恢复肝功能,对慢性肝病具有一定的肝保护作用和抗纤维化作用。
- 刘百坤
- 关键词: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优思弗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连续3个周期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组患者同时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3个周期。结果观察肝癌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常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提高肝癌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单纯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肝功能保护作用,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 侯建心何敏刘百坤
- 五倍子酸对肝癌HepG2细胞索拉非尼化疗增敏作用
- 2025年
- 目的观察五倍子酸(GA)联合索拉非尼(Sora)对HepG2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GA组、Sora组和GA+Sora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CompuSyn软件分析联合用药指数(CI值);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肝癌HepG2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右下方,植瘤6 d后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GA组、Sora组和GA+Sora组,每周测量1次肿瘤大小和质量,药物干预21 d,处死裸鼠,取肿瘤称重。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GA和Sora作用HepG2细胞48 h的IC_(50)值分别为(123.47±5.16)μmol/L和(9.87±0.98)μmol/L,Sora与70μmol/L GA(IC_(30))联用后,IC_(50)降至(2.06±0.35)μmol/L,不同浓度Sora与70μmol/L GA联合用药CI值均<1;各组细胞克隆形成数分别为234.0±20.4、147.0±12.1、129.3±13.3、73.0±7.6,GA+Sora组细胞克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GA组和Sora组(P值均<0.05);处理48 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8±0.29)%、(15.17±1.56)%、(18.65±1.48)%和(34.60±5.36)%,GA+Sor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GA组和Sora组(P值均<0.05);处理24 h后,各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55.59±5.08)%、(29.34±4.36)%、(21.80±5.16)%和(6.47±2.75)%,GA+Sora组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GA组和Sora组(P值均<0.05);处理48 h后,各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23.7±13.0、168.3±10.9、155.3±29.1和62.7±19.7,GA+Sora组穿膜细胞数低于对照组、GA组和Sora组(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GA组、Sora组和GA+Sora组细胞中MMP-2、MMP-9、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Bcl-2关联X蛋白(Bax)、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GA组、So
- 刘百坤王志茹赵文静
- 关键词:索拉非尼五倍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