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梅

作品数:4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动车
  • 2篇机动车
  • 2篇机动车驾驶
  • 2篇机动车驾驶员
  • 2篇驾驶
  • 2篇驾驶员
  • 2篇儿童
  • 2篇车驾
  • 1篇递质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素质
  • 1篇身体
  • 1篇身体条件
  • 1篇神经递质
  • 1篇特异
  • 1篇特异度
  • 1篇综合评价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流行病

机构

  • 4篇安徽三联事故...

作者

  • 4篇金会庆
  • 4篇张树林
  • 4篇解梅
  • 2篇戴平
  • 1篇余皖生
  • 1篇潘涛
  • 1篇王文跃
  • 1篇陈朴
  • 1篇陈嵘

传媒

  • 2篇人类工效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综合评价的研究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探讨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检测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 通过专家咨询法确立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适性检测指标体系 (重点是心理素质客观测量指标 )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分布在5个城市的在职机动车驾驶员和初考驾驶员共 140 0 0余人进行 6种 (7项 )心理指标检测 ,取得基本统计分析数据 (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 )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 ,建立综合评价方程 ;采用百分位数法对综合评价值划分等级范围。结果 分别建立了在职驾驶员和初考机动车驾驶员心理测量指标综合评价方程 ;确立了分级界值。通过在职驾驶员中事故组与非事故组比较 ,两者平均综合评价值 (分别为 5 4.6 3和 2 9.0 5 )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 =14.6 8,P <0 .0 1;H =73 .6 1,P <0 .0 0 1) ;综合评价等级与事故发生情况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总一致性 =92 .99% ;卡帕 (kappa)值 =0 .85〕。结论 本研究所得的综合评价方程能够有效地筛选事故倾性驾驶人员 ,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金会庆张树林戴平解梅刘一帆
关键词: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机动车驾驶员身体素质条件及测评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6
2001年
筛检身体条件指标 ,为制定国家标准提供依据。在 3个城市作车祸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以筛检与事故倾性有关的指标。在 5个城市作整群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确定与事故倾性有关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以 1 :1和 1 :2病例对照研究对筛检出评价驾驶员的指标进行验证。从 2 8项指标中筛检出身高、视力、听力、血压和肺活量为驾驶员必备条件。复杂反应、速度估计、操作机能、动视力、夜视力、深视力与驾驶员安全驾驶有高度联系 (OR >3 )。用指标组合来评判驾驶员 ,经过验证 ,特异度为 86.84 %和 88.1 6% ,灵敏度为92 .1 1 %和 91 .2 3 % ,Kappa值达到 0 .7895和 0 .765 3 ,Yuden指数等于 0 .7895和 0 .793 9。研究表明筛检的指标和以指标组合法评价驾驶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金会庆余皖生张树林戴平解梅刘一帆孙业桓马恒之
关键词:机动车驾驶员身体条件测评指标特异度
儿童非致死性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2
1999年
探索1~14岁儿童非致死性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合肥、天津、锦州、舟山等5个地区(包括城乡)的1~14岁在册儿童15228名,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况调查。儿童非致死性意外伤害总体发生率为11.34%。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儿童非致死性意外伤害存在地区性差异(P0.01)和城乡差异;时点分布主要集中在每天的9:00~11:00及15:00~17:00,一年中以夏、秋季最为多见。儿童非致死性意外伤害以跌伤最为多见,其次是体育运动伤、动物咬伤、打架伤、切割伤和烫伤等。
金会庆张树林陈朴解梅王文跃
关键词:儿童流行病学
儿童事故倾性与外周血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关系的初探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讨意外伤害多发儿童的神经生化特征,为筛选事故倾性儿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71对事故倾性儿童和安全组儿童外周血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进行分 析。结果事故倾性儿童体内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相比于安全组儿童普遍偏低,其中5-羟吲哚乙 酸和多巴胺水平差异显著,而两组儿童体内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未发现有显著差异。结论 事故易发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为可能与其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活性有关。
金会庆张树林解梅潘涛陈嵘
关键词:儿童儿茶酚胺神经递质激素病例对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