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

作品数:105 被引量:46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8篇手术
  • 14篇细胞
  • 13篇寰枢
  • 12篇有限元
  • 11篇肺癌
  • 10篇枕寰枢复合体
  • 10篇切除
  • 10篇内镜
  • 9篇畸形
  • 8篇手术治疗
  • 8篇细胞肺癌
  • 8篇颅颈
  • 8篇颅颈交界
  • 7篇导航
  • 7篇生物力学
  • 7篇颅颈交界区
  • 7篇镜检
  • 6篇有限元分析
  • 6篇入路
  • 5篇神经内镜

机构

  • 9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5篇北京大学首钢...
  • 8篇北京工商大学
  • 6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包头市第四医...
  • 1篇北京航天航空...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临床...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05篇王鹏
  • 33篇余新光
  • 15篇张远征
  • 14篇乔广宇
  • 12篇周定标
  • 11篇王亮
  • 11篇杨明会
  • 9篇许百男
  • 9篇贾淑娟
  • 9篇李绍旦
  • 8篇陈晓雷
  • 8篇刘长庭
  • 7篇孙宝君
  • 7篇孟春玲
  • 7篇尚爱加
  • 6篇佟怀宇
  • 6篇孟祥辉
  • 6篇潘隆盛
  • 6篇周涛
  • 6篇王芙昱

传媒

  • 8篇解放军医学院...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7篇中国微侵袭神...
  • 5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保健医学...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健康博览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9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简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定位的内镜辅助下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内血肿被引量:59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简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内镜辅助下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内血肿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6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以医院综合式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实现血肿和患者的颅脑外形轮廓的三维可视化。术中以基于安卓手机的图像融合软件,将三维可视化的血肿和颅脑外形通过手机摄像头与患者的头像实现匹配,可以辅助精准定位血肿的位置,制定优化的穿刺路径。血肿穿刺器穿刺至预设的位置,引导透明的导引器到位,内镜下清除血肿。术后次日复查颅脑CT,以3D—Slicer软件计算血肿的体积以及残留血肿的体积。记录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通过虚拟现实联合增强现实帮助血肿定位及穿刺路径设计后,穿刺器及工作鞘组均达到预设的位置,手术时间为(54.0±9.6)min,内镜实际操作时间为(33.0±7.2)min,术中出血量为(80.0±21.5)ml。无术后再出血的病例。术前血肿量为(60.1±22.3)ml,术后残留血肿量为(4.3±2.4)ml,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5.4%。术前GCS评分为(6.7±1.6)分,术后1周为(12.6±1.9)分,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于自发性幕上脑内出血,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方法有助于定位血肿和设计优化的穿刺路径和穿刺靶点,联合神经内镜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的预后。
孙国臣陈晓雷侯远征刘磊张家墅汤浩李翀王鹏徐兴华余新光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内镜虚拟现实
显微手术治疗骶管Tarlov囊肿
目的:探讨骶管Tarlov囊肿(骶管囊肿)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对25例有症状的骶管囊肿患者进行了显微手术治疗,并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本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按照骶管内囊...
尚爱加张远征乔广宇佟怀宇潘隆盛王鹏
关键词:骶管囊肿显微外科手术影像学诊断
孤立性纤维瘤被引量:6
2007年
孤立性纤维瘤比较少见,临床中易误诊、漏诊,需要依靠免疫组化确诊。手术以外的治疗方式及预后仍未定论。笔者通过文献回顾对该病的诊治、影像学和病理特点进行综述。
王鹏余新光乔广宇柴伟
关键词:纤维瘤影像学病理学
上胃疾病变化的临床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根据15年胃镜检查资料,分析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胃癌(GC)及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总检出率、年度检出率、年龄高峰分布、平均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等。方法选择1990年1月-2004年12月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四种疾病总检出率、年度检出率、年龄高峰分布、平均发病年龄。结果 DU、GU、GC、RE总检出率分别为17.3%,4.1%,1.8%及1.1%,DU、GU年度检出率呈下降趋势,GC、RE年度检出率呈上升趋势,DU、GU、GC、RE平均检出年龄分别为(43.51±8.08)岁、(51.82±6.98)岁、(67.00±7.28)岁、(60.00±9.72)岁,年龄高峰分布分别为30—39岁、60-69岁、≥70岁、≥70岁。结论 DU、GU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可能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关,GC、R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上升原因需大规模临床实验研究进一步阐明。
贾淑娟冯晓宏刘金陵王治兰陈俊红郁海静王鹏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癌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
2022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疗帕金森病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与机制,为帕金森病临床用药、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检索专利公布公告官网建库至2022年5月31日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复方。建立Excel表,对纳入的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后,采用Excel及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频数统计等数据挖掘。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高频药物,利用TCMSP与TCM database@Taiwan获取药物成分并运用TCMSP平台与Swiss ADME筛选,通过UniProt与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收集靶点;从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帕金森病疾病靶点,取药物-疾病靶点交集,使用Cytoscape3.8软件制作“药物-疾病-靶点”网络,运用Metascapep平台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113项中药专利复方,涉及药物394味,其中天麻、当归、白芍等药物最常用;药物四气以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心、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7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成8类。获得药物靶点442个,疾病靶点4 884个,药物-疾病公共靶点324个。结论:研究发现治疗帕金森病中药专利复方等药物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心、脾经为主,治法主要为固护肝肾,滋补气血,熄风疏络。核心成分有4-乙氧基甲基苯基-4’-羟基、棕榈酸、木犀草素等;主要作用靶点有PTGS2、PTGS1、SCN5A、等;参与PI3K-Akt、cAMP等信号通路。研发相关复方可根据临床症候,适当化裁,灵活使用此类药物,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潘宇王亮王鹏杨明会
关键词:PD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用药规律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分子机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TCMSP查找补肾活血颗粒活性成分,进行ADME筛选,将得到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与PD作用靶点相结合,得到疾病-药物共同作用靶点;使用STRING11.0对获得的疾病-药物作用靶点构建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对疾病-药物靶点功能与通路的富集分析,继而使用Cytoscape 3.7.1构建补肾活血颗粒-PD靶点-作用通路网络图;借助于AUTODOCK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操作。结果补肾活血颗粒治疗PD的核心活性成分是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丹参酮等;主要靶点有PTGS2、PTGS1、SCN5A、ADRB2和CHRM1等;主要信号通路有PI3K/AKT、Toll样受体信号等,其功能主要为调节细胞凋亡和神经炎症反应。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补肾活血颗粒多层次、多环节治疗PD的作用机制。
王鹏王亮侯晓圆潘宇李绍旦杨明会
关键词:补肾活血颗粒帕金森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厄洛替尼治疗吉非替尼耐药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评价厄洛替尼对吉非替尼耐药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15例NSCLC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并出现病情进展,改换为厄洛替尼150mg,1次/日,直到病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为止。观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疗效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厄洛替尼治疗吉非替尼耐药共15例进展期NSCLC患者,1例获得PR,4例获得SD,客观有效率为6.7%,疾病控制率为33.3%。获有效和稳定的5例患者中4例曾吉非替尼治疗获益。厄洛替尼治疗的中位疾病进展期(TTP)和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11天和223天。厄洛替尼获益的5例患者较未获益的10例患者获得更长的TTP(111天v.s 35.5天,P<0.05)。厄洛替尼最常见的副反应为轻度皮疹和腹泻。结论厄洛替尼似乎是治疗吉非替尼耐药的进展期NSCLC的有效药物,尤其是对于曾予吉非替尼治疗可以获益的患者,但厄洛替尼不应作为常规的二线选择,对患者谨慎筛选很有必要。
王鹏刘长庭孙宝君钱小顺刘庆辉
关键词: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
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机特点探析被引量:3
2022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多表现为正虚邪恋,以气虚为核心,或肺脾肾气虚,或气阴两虚,或气虚兼痰浊、血瘀,且“虚”的病机特点和“瘀”的病理状态始终贯穿于其中,相互交织出现。从肾虚与血瘀角度分析COVID-19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中医基本病机特点,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COVID-19重型和危重型的中医诊断、用药治疗、预后特点等方面提供参考。
王亮王鹏侯晓圆张俊修李绍旦杨明会
关键词:重型危重型疫病肾虚血瘀
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依西美坦对绝经后P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依西美坦对绝经后孕激素受体(PR)阳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绝经后PR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依西美坦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常规化疗+依西美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治疗方案比较,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PR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和生存期相当,但节拍化疗可减少不良反应,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江涛王鹏刘烨沈华
关键词:卡培他滨节拍化疗依西美坦生存期
关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发生irAE后免疫治疗再挑战
2024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是近年来肿瘤学领域最重要的突破之一,为不同类型的实体瘤治疗提供了新的范式。ICIs通过阻断免疫内在下调因子,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和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或其配体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增加抗肿瘤免疫力[1]。然而,由于免疫应答增强和免疫系统失衡,患者可能会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
张东王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