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泽

作品数:1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四库
  • 3篇四库总目
  • 3篇总目
  • 3篇文化
  • 3篇目录学
  • 3篇故事
  • 3篇汉志
  • 3篇《四库总目》
  • 3篇《隋志》
  • 3篇《汉志》
  • 2篇文化分析
  • 2篇文学
  • 2篇金瓶
  • 2篇金瓶梅
  • 2篇《金瓶梅》
  • 1篇雕龙
  • 1篇叙事
  • 1篇咏物
  • 1篇咏物诗
  • 1篇咏物诗词

机构

  • 13篇南开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4篇汪泽
  • 2篇宁稼雨
  • 1篇张静

传媒

  • 2篇天中学刊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安康学院学报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科学.经济....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目录学视野中的经学演变——以《汉志》《隋志》《四库总目》之经部书目为中心
2016年
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经部书目为中心,辅以其他公私书目,从部类命名、体例形态及所录图书诸方面,可窥测出中国经学及学术思想的演变趋势。经部类目设置、体例演进与古代书目整体形态变化相伴相生,经部典籍在最初来源和辑集归类方面体现了崇古倾向,于图书增衍的趋势中更多流露出趋新意识。经学由兴到衰,无论承袭还是新变,都没有脱离政治的干预作用。
汪泽
关键词:《汉志》《隋志》《四库总目》经部经学
从咏物谈晚唐诗与南宋词的交融嬗变——以李商隐、姜夔咏物诗词的比较为中心被引量:2
2015年
咏物诗词反映出不同诗歌体裁发展演变的内在轨迹。晚唐李商隐和南宋姜夔的咏物诗词于意象选择、思想意蕴、创作技巧上体现出两种文体的交融嬗变:李商隐咏物纤巧柔美,以诗体营造词境,姜夔意象纯美典雅,以诗韵提升艳词;李诗缘情而发,姜词具有言志思想,共同在诗词两界的游移间彰显了情志合一的特质;二人都倾向于交融物我、空际传神,使作品呈现出缥缈朦胧的特色。在跨界尝试的同时,李、姜没有摆脱文体形式的束缚,姜词吸收了李诗的创作手法,又借助词体优势将其深化发展。
汪泽
关键词:咏物诗词交融
庄子“天钧”“两行”观念的文学呈现——以白居易诗歌为观照对象被引量:1
2015年
"天钧""两行"是解读《齐物论》的关键,且与《庄子》本旨"逍遥"紧密相联。中唐诗人白居易深受庄学影响,其诗歌反映出对《齐物论》《逍遥游》等篇目的谙熟崇尚;以乐天诗为观照对象,立足于遂性、中隐、梦戏三方面,可透视"天钧""两行"哲理范畴的诗意呈现,为后代文人及文学作品对庄子哲学的接受提供一个认知视角。
宁稼雨汪泽
关键词:庄子《齐物论》《逍遥游》白居易
文学及文学思想演变的目录学审视——以《汉志》《隋志》《四库总目》之集部书目为中心
2015年
由《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集部目录出发,可观测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汉代作为文学起步期,文学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教实用色彩;隋唐文学全面繁荣,文学思想趋于独立近情;清代文学进入集大成的总结阶段,文学思想体现出理性正统化特点。由汉至清,中国文学及文学思想在总体走势上趋于进步,但无法从根本上脱离正统意识形态的束缚,有关纯文学的研究活动未能成为经史之外的独立学科。
汪泽
关键词:文学目录学《汉志》《隋志》《四库总目》集部
目录学视野中的子学演变——以《汉志》《隋志》《四库总目》之子部书目为中心被引量:1
2015年
由《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的子部目录出发,辅以其他公私书目,通过对部类成立、类目调整现象的考察,发现子学具有如下演变规律:先秦九流学说走向没落;"小说"实现古今名实合一;实用技术类书籍地位提升;由汉至清目录编者对子学、子书的评价逐渐降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古代子学演变过程中所体现的学与术,学术与思想,学术思想与社会文化的种种关系。
汪泽
关键词:《汉志》《隋志》《四库总目》子部子学
长门买赋故事形态流变及其文化分析
2015年
长门买赋故事以史传、骚体赋为背景材料,被诗歌、小说、戏曲、文论、史评等多种文类载体传播、重释。文章以历史原型为参照,从情节、人物两方面梳理该故事形态的流传演变状况,对贯穿其流变历程的文化内涵加以归纳分析。陈后贬居因由呈现出罪尤减少、冤痛增加的趋势,结局经历了悲——喜——悲——悲喜杂陈的递变过程;其个人形象逐渐美化。长门买赋故事的广泛流传,与中国古代士人普遍存在的弃妇意识有关。
汪泽
关键词:弃妇
司马相如故事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以中国叙事文化学为依据
2016年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领域的司马相如故事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成果类别上,包括原始文献整理,论文与专书章节著述;从研究对象来看,涉及通俗文学中的司马相如其人其事,传记史料对相如生平行迹的载录阐释,以及诗文作品中的相如本事、相如典故等。相关研究于文献考据、理论解读、文章分析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中国叙事文化学可以为司马相如故事研究激发出新的学术增长点。
汪泽
《朱蛇记》故事文本流变与文化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梳理由唐至清《朱蛇记》的文本形态,可以发现其中的故事情节、主题在流传演变过程中所融涉的丰富的文化意蕴,如科举仕宦与文人命运、性别观念和女性处境、故事素材的时代文化功能等。而文学文体因素亦影响到故事流变,人物消长、情节增删等明显演变多由通俗文本实现;史子文献对于朱蛇故事粗陈梗概,起到稳定保存基本形态的作用。
汪泽
关键词:故事流变文化文体
从孟玉楼形象管窥晚明社会的市民文化精神
2015年
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带动了社会心理的变化,市井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异于传统儒家礼教的新型市民文化。小说《金瓶梅》于此时应运而生,在书中一个重要女性——孟玉楼的形象设计上,体现出重商逐利的价值追求,注重自我的主体意识以及呼唤公平的果报观念,三者皆属于晚明市民文化的范畴。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有利于把握16世纪中国的市民文化,透视晚明社会心理与时代精神。
汪泽
关键词:《金瓶梅》孟玉楼晚明市民文化
《金瓶梅》三类女性的人格解读
2018年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构成。依据此理论,《金瓶梅》中的女性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淫妇"的"纵欲"体现了"本我"的强烈释放,其身心毁灭是"本我"欲望无限膨胀的结果;吴月娘恪守礼教的压抑人生显示出代表社会道德的"超我"约束力量;孟玉楼的圆满结局以"本我"自然欲求与"超我"道德意念的暂时妥协为条件,但宣告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女性"自我"人格的初步胜利。对此三类女性进行人格解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进步与局限。
汪泽
关键词:《金瓶梅》女性本我自我超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