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成新

作品数:35 被引量:372H指数:11
供职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4篇分子标记
  • 12篇水稻
  • 12篇分子标记辅助
  • 10篇陆地棉
  • 9篇棉花
  • 9篇基因
  • 7篇育种
  • 5篇叶枯病
  • 5篇杂交
  • 5篇杂种
  • 5篇轮回选择
  • 5篇枯病
  • 5篇白叶枯
  • 5篇白叶枯病
  • 5篇XA21基因
  • 4篇杂种优势
  • 4篇转基因
  • 4篇分子标记辅助...
  • 4篇标记辅助选择
  • 3篇稻瘟

机构

  • 26篇安徽省农业科...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三明市农业科...
  • 1篇安徽省桐城市...
  • 1篇桐城市新渡镇...

作者

  • 35篇易成新
  • 16篇杨剑波
  • 13篇倪大虎
  • 12篇李莉
  • 10篇汪秀峰
  • 8篇张天真
  • 5篇赵伟
  • 5篇郭旺珍
  • 5篇产焰坤
  • 5篇宋丰顺
  • 4篇路曦结
  • 4篇吴家道
  • 4篇张翼
  • 4篇朱协飞
  • 4篇张毅
  • 3篇杨可胜
  • 3篇宣云
  • 3篇陆徐忠
  • 3篇王文相
  • 3篇闵留芳

传媒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棉花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棉花
  • 1篇农村实用技术...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2005安徽...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陆地棉三体的诱发、鉴定、研究和利用——IV.第19染色体三体的发现及鉴定
1999年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个新的陆地棉三体(Ftr-6)的发现,并对其形态,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构型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其与一套易位系杂交F_1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的细胞学检测,证明Ftr-6可能是第19染色体的三体.
郭旺珍易成新唐灿明孙敬潘家驹张天真
关键词:陆地棉三体易位系染色体
转Xa21基因大米对大、小鼠的毒性评价试验
对转Xa21基因大米进行了ICR小鼠、SD大鼠急性毒性试验和SD大鼠9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大、小鼠经口给样LD50>20g/kg体质量,转基因大米无毒副作用;90天喂养试验中,16、32、64g/kg体质量个剂量组的...
易成新倪大虎吴家道杨剑波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大米毒性试验
文献传递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的研究
<正>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温室抗性鉴定,将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Xa21基因和高抗稻瘟病的Pi9(t)基因转到不同的水稻品系中,并且得到了含双抗基因的纯合株系。经多个白叶枯病病菌和稻瘟病病菌人工接种鉴定,含Xa21...
倪大虎易成新李莉汪秀峰杨剑波
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三基因聚合系被引量:70
2008年
水稻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水稻的两大主要病害,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的杂交、自交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稻瘟病的Pi9(t)基因和抗白叶枯病的Xa21及Xa23基因聚合到同一株系中,经多代大田或/和温室接菌鉴定、室内标记选择和田间农艺性状的筛选,获得了4个三基因聚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L17-L20。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0个稻瘟病小种、中国流行的7个白叶枯病菌系c1-c7以及安徽省流行的白叶枯病菌系进行大田或,和温室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株系L17-L20对20个稻瘟病小种均表现出抗性,抗性水平与Pi9(t)基因的供体亲本75-1-127相当,抗谱相同;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和抗谱与Xa23基因相似,不论在苗期还是在成株期均抗白叶枯病。与Xa21、Xa23基因的供体亲本M12和CBB23相比,成株期的抗性水平有所增强。利用多重PCR技术,在同一PCR反应中可同时选择Pig(t)和Xa21基因,提高了PCR选择效率。
倪大虎易成新李莉汪秀峰张毅赵开军王春连章琦王文相杨剑波
关键词:白叶枯病稻瘟病XA21基因
分子标记用于棉花杂交种纯度测验的初步研究(英文)被引量:40
1999年
分子标记技术已经被广泛地用于棉花的遗传育种研究中。本研究利用RAPD- PCR技术,对我国现有的皖杂40 杂种棉组合的纯度测验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OPW09 引物可以很容易地把皖杂40 F1 杂种和它们的亲本加以区别;棉花杂种的纯度可以很快的加以鉴定;从而避免每年冬天去海南的异地鉴定,节省时间和杂种种子的成本。
易成新张天真
关键词:杂种棉纯度鉴定分子标记棉花
陆地棉分子标记辅助轮回选择聚合育种——Ⅰ.群体创建与基础群体的评价被引量:7
2004年
以抗黄萎病轮回选择基因库g2中的不育株为主体亲本,分别与高强纤维品系P7235、抗黄萎病种质P60182转Bt基因抗虫棉山西Bt(SHXBt)和中心Bt(ZHXBt)杂交后再进行聚合杂交,合成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础群体C0。随后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表型选择,共获得P1、M1、MP1、P2、M2和MP2等6个选择群体。分析C0群体中的3种分子标记,发现基础群体C0的遗传基础是平衡的。将C0、g2与对照SU12进行比较,C0群体的抗虫性和各纤维品质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g2和SU12,早熟性和产量性状不显著低于g2与SU12;多数性状在3个群体之间的样本方差存在差异,而且以C0群体的选择潜势较大。比较了各性状在可育株与不育株之间的差异,明确了进行进一步分析的材料基础。
易成新郭旺珍朱协飞闵留芳张天真
关键词:陆地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轮回选择
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85
2007年
皖稻185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定向改良协优57(协青早AX057)的父本而选育出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在2004年品比、2005年中籼验证试验和试种示范中,表现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适宜于在江淮流域作一季中稻种植。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名称:皖稻185.
杨剑波李莉易成新汪秀峰赵伟陆徐忠宋丰顺
关键词:杂交中籼水稻所分子育种技术协优57试种示范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降低籼稻057的直链淀粉含量被引量:39
2005年
以4种低直链淀粉含量(AC)的籼稻品种(R367、91499、盐恢559、恢527)作优质基因的供体,以产量配合力较强的三系籼稻恢复系057为受体轮回亲本,对高AC值的057进行回交改良.在回交改良中利用分子标记对控制AC值的基因型进行选择,并对分子标记鉴定的Wx基因3种表达类型(GG、TT、GT)植株稻米的AC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GG型植株的稻米AC值高于20%;GT型的变化较大,为17.71%~28.48%;TT型的小于18%.经最小显著差数法(LSR)检验,3种基因型间AC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这种分子标记对稻米AC值的辅助选择是可靠有效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降低了057的AC值.
张士陆倪大虎易成新李莉汪秀峰王宗阳杨剑波
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育种稻米品质
水稻雄性不育新材料SC316的育性遗传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连续回交方法,将SC316不育基因转育到中籼898品种中,研究不同世代回交群体、姊妹交群体及可育单株后代群体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SC316不育基因在这些群体中的表现符合1对显性核不育基因遗传规律,该不育材料携带有显性核不育基因。
台德卫易成新黄显波杨剑波李莉
关键词:水稻雄性不育显性核不育基因
利用SSR标记分析部分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5
2007年
以我国16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包括水稻雄性不育系、恢复系、杂交种以及少量常规稻,从分布在水稻基因组的12条染色体上3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4对多态性丰富、重复性高的引物,这些引物在16份材料间共扩增出61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4.36个等位基因。聚类分析表明: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7-0.97之间。生产中应用的BT型水稻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分别聚类于不同的类群,遗传关系较远。
宣云赵伟宋丰顺易成新倪大虎李莉杨剑波
关键词:粳稻SSR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