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爱萍

作品数:1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诉讼
  • 5篇民事
  • 5篇民事诉讼
  • 4篇诉讼法
  • 4篇权利
  • 4篇民事诉讼法
  • 3篇权利保护
  • 2篇权利保护制度
  • 2篇纠纷
  • 2篇《民事诉讼法...
  • 1篇调解
  • 1篇多元解决机制
  • 1篇新社会
  • 1篇证据收集制度
  • 1篇证明责任分配
  • 1篇社会治理
  • 1篇审查
  • 1篇识别方法
  • 1篇司法
  • 1篇司法解释

机构

  • 9篇山西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9篇马爱萍
  • 1篇王玉

传媒

  • 3篇中共山西省委...
  • 1篇社科纵横
  • 1篇公民与法(综...
  • 1篇中国民事诉讼...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基本模式的重构
长期以来,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于证据收集问题关注不够,尤其是证据收集制度的基本模式不合理,造成了司法实践中证据无法收集、证人不作证等诸多棘手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基本模式进行反思与重构,是解决这...
马爱萍王舒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证据收集制度权利保护
从三部《民事诉讼法》看我国权利保护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马爱萍
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研究——以“互联网+”纠纷解决机制为视角
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大量增多且日趋激烈,互联网的勃兴与繁荣对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的纠纷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我国政府在探索解决这些纠纷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
马爱萍杨爱琴
关键词:社会治理多元解决机制
文献传递
家事纠纷诉讼调解转介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家事纠纷诉讼调解转介机制是法院将已经受理的家事纠纷由法官调解转介给特定的调解组织或人员调解的审判工作机制,其制度内涵有三点:转介主体、转介范围和转介程序。该机制是审判工作机制而非调解的一个类型,因此与委托调解、强制前置调解和协助调解不同。家事纠纷诉讼调解转介机制属于司法调解权的分化,既是对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婚姻家庭法变革的需要,更契合民事诉讼社会化的趋势。作为家事审判领域的制度创新,诉讼调解转介机制是民事诉讼“调审分离”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其最终趋势是实现调解与审判的全面分离。就家事纠纷解决而言,未来时期内该机制的实效发挥倚赖于专门的调解机构与专业的调解队伍建设。
翟树杰马爱萍
关键词:诉讼调解
我国民事诉讼权利保护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基于三部民事诉讼法的角度
2009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两部民事诉讼法,分别是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和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在2007年全国人大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又进行了修改。由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演进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基于法院主管和管辖、证据制度、再审事由的变化以及执行救济权利等的变化发现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权利保护的历史轨迹。
马爱萍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权利保护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91条之探讨——以罗森贝克的“规范说”为对照被引量:2
2018年
我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91条突破了过去对证明责任及其分配规范的认识局限,吸收了罗森贝克"规范说"的合理内核,但其在术语使用以及基本内涵方面仍与"规范说"有所不同,这些差别影响了证明责任的本质与实体法规范的准确适用,因此,《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应进行相应的修正。此外,对于采用"规范说"所引致的外部问题,一方面应对《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以及现行实体法进行梳理、解释或者修正,另一方面应重视现今实体法立法表述在证明责任分配领域的作用。
马爱萍和佳佳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证明责任分配
民事诉讼中抗辩的识别
抗辩是当事人对抗相对方主张的一种防御手段,'抗辩者承担证明责任,否认者不承担证明责任'这一条古老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表明了抗辩在证明责任分配上的特殊意义.然而,在司法实务中,混淆抗辩与其他诉讼防御手段的情形十分常见,在证明...
马爱萍王玉
关键词:民事诉讼识别方法
文献传递
文书提出之秘密保护被引量:2
2021年
文书提出命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与案件有关的证据被全部提交,有利于缓解“谁主张,谁举证”规则与证据偏在之间的矛盾,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实质平等和贯彻证据裁判规则意义重大。但是,文书提出命令的发出隐藏着秘密泄露的潜在风险,其秘密保护范围不明、审查程序欠缺等可能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与证据法价值、社会道德相冲突。与域外先进经验相比,我国的文书提出命令制度虽已基本确立,但却未能充分考虑其秘密保护。因此,必须厘清文书提出的除外事由,构建秘密审查程序与判断机制,强化除外事由的证明责任承担,加大秘密保护权利的救济,以充分发挥文书提出命令的重要作用。
马爱萍王晓娜
关键词:文书提出命令权利救济
智慧法院建设的挑战与应对被引量:1
2020年
建设智慧法院既是国家战略的需求,又是提高司法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实践中,虽然智慧法院建设在提升诉讼效率、创新纠纷解决机制、预防司法腐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人工智能在审判中的广泛运用,不可避免地造成法官自由裁量权弱化、当事人的平等诉讼地位受到冲击等消极影响。为此,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必须科学定位智慧法院,合理适用人工智能,促进数据共享和法院独立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司法治理能力现代化。
马爱萍张瑜
关键词:人工智能诉讼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