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志强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知识共享
  • 2篇共享
  • 1篇信息共享
  • 1篇哲学
  • 1篇真理
  • 1篇政治哲学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共享机制
  • 1篇知识共享模式
  • 1篇知识生产
  • 1篇网络
  • 1篇网络环境
  • 1篇无政府主义
  • 1篇民主
  • 1篇科学知识
  • 1篇科学知识生产
  • 1篇技术官僚
  • 1篇公有
  • 1篇公有性
  • 1篇共享机制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烟台大学

作者

  • 3篇胡志强
  • 2篇丁大尉
  • 1篇白惠仁
  • 1篇王衍行

传媒

  • 2篇科学学研究
  • 1篇科学与社会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开放获取知识共享机制——基于科学社会学视角的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开放获取知识共享机制的本质是构建全球范围内开放共享的知识获取平台,其目的在于打破科学信息的商业垄断。本文指出,科学信息的商业垄断是知识资本化的产物,但它区别于市场模型下科学知识合理的保密行为。同时,开放获取知识获取范式中的"开放性"要求也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公有性"规范,两者存在价值判断、实现路径、制度保证以及约束对象等四个方面的差异。
丁大尉胡志强
关键词:知识共享公有性
网络信息共享与当代科学知识生产的新特征——基于对arXiv知识共享模式的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网络等新技术已嵌入科学知识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基于网络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创作已成为当代科学知识生产的重要特征。文章以arXiv知识协同创作模式为例,分析了网络信息空间中知识共生产的内涵与功能,进而指出:基于网络的科学知识生产活动已经呈现出知识发表与学术评价的开放性、知识传播与科研合作的广泛性、知识的协同创作与科学共同体的虚拟重构、知识生产与知识增长的历时性等新特征,并认为当代科学家只有注意学习和利用网络资源,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
丁大尉胡志强王衍行
关键词:信息共享ARXIV科学知识生产
科学政策的政治哲学——评《科学、真理与民主》
2016年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曾预言道,“当科学之环变得更大时,它会在更多地方碰到悖论”。与尼采的时代相比,如今我们更能感觉到一系列的不和谐,比如技术官僚的统治与无政府主义之间的对立,以及科学技术与道德关怀的对立、商业与艺术的对立。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生活的各个层面,与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都密不可分,现代社会越来越依赖专家提供关键信息以做出决策。
胡志强白惠仁
关键词:政治哲学《悲剧的诞生》民主真理无政府主义技术官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