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红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毒性
  • 3篇有机污染
  • 3篇有机污染物
  • 3篇污染
  • 3篇污染物
  • 2篇基线
  • 1篇大型溞
  • 1篇毒性机理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系统
  • 1篇氧化磷
  • 1篇氧化磷酸化
  • 1篇生物富集
  • 1篇水分配系数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生物
  • 1篇农药
  • 1篇种间
  • 1篇种间关系

机构

  • 6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赵元慧
  • 6篇王晓红
  • 1篇刘娴
  • 1篇闻洋
  • 1篇王宁
  • 1篇于洋
  • 1篇冯晓娜
  • 1篇杨芷

传媒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第七届全国环...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有机污染物对发光菌和鱼的毒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研究有机污染物对不同水生生物毒性的种间关系有助于探讨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模式。本文应用1 470种有机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数据和949种有机化合物对鱼的毒性数据,研究有机化合物对发光菌和鱼的种间毒性作用模式。结果表明,有机化合物对发光菌和鱼的毒性呈正相关,但种间相关性较差。通过计算毒性比率TR值表明多数类别有机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种间毒性作用模式。基线和弱惰性化合物对发光菌和鱼的毒性均与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Kow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这说明基线和弱惰性化合物在发光菌和鱼体内的残余量CBR值均为一个常数。这些化合物对发光菌和鱼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模式和生物吸收过程。另外,一些亲水性化合物的log TR值具有较大的种间差异,即对发光菌和鱼的毒性效应具有较大的种间差异,表明亲水性化合物对发光菌为反应型化合物,而对鱼为麻醉型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对发光菌和鱼的毒性种间相关性通过引入疏水性参数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表明这些亲水性化合物毒性效应的种间差异有一部分归因于有机化合物在发光菌和鱼体内的生物富集不同,而不是由于与生物分子的反应性不同。这些亲水性化合物相对于鱼的腮和皮肤更容易通过发光菌的细胞膜,与生物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具有较高的毒性效应。Log Kow大于7的化合物对发光菌和鱼均具有较低的毒性,说明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能力对有机化合物剩余毒性的判别起着重要作用。
冯晓娜杨芷孙洁王宁杨柳王晓红赵元慧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发光菌
农药类化合物对大型溞的毒性作用模式:与基线毒性化合物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农药在控制有害生物的同时,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实验获得了25种基线化合物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数据,并与57种农药类化合物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根据体外浓度LC_(50)、生物富集因子BCF和体内临界浓度CBR的关系,计算了这些化合物在大型溞体内的临界浓度,研究了农药类化合物对大型溞的毒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基线化合物在大型溞体内的临界浓度log1/CBR值在一个很窄的范围波动,而农药类化合物在大型溞体内的临界浓度log1/CBR值范围广且较高。这说明多数农药类化合物对大型溞为反应性毒性作用模式。其中,除草剂对大型溞的毒性显著低于杀菌剂和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毒性。这可能是因为除草剂主要通过干扰植物光合作用、植物激素或植物分子合成发挥毒性效应,从而导致其对大型溞的生理系统难以发生反应性毒性效应。而杀虫剂和杀菌剂主要通过干扰生物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呼吸作用或大分子合成发挥毒性效应,因此易与大型溞生理系统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具有较高的毒性效应。本文分别建立了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QSAR模型。除草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机理较简单,其毒性与化合物疏水性程度和离子化程度有关;而杀菌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主要与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和极性表面积有关;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作用机理较复杂,它们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与其和生物分子之间的氢键和范德华力有关。
闫俐辰王晓红赵元慧
关键词:农药大型溞
应用Abraham方程研究有机污染物对七种水生生物的毒性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研究141种对7种水生生物(发光菌、江水细菌、绿藻、大型溞、鲤鱼、黑头呆鱼,古比鱼)的毒性,建立了非极性麻醉型和极性麻醉型有机物的毒性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g Kow的相关性,并对该相关性进行了理论解释.同时,建立了Abraham参数与7种水生生物毒性的预测模型,根据Abraham参数和预测模型的系数,对有机污染物与生物毒性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Abraham毒性模型回归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有机污染物对7种水生生物的毒性机理具有一定种间相似性和种间差异性,通过有机污染物对7种水生生物种间相关性研究发现,近缘物种种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这些物种具有较相似的毒性作用机理,而非近缘物种种间相关性较差,说明这些物种种间毒性机理存在一定差异.
于洋王晓红闻洋赵元慧
关键词:水生生物种间关系
有机污染物对鱼的毒性机理与生物富集的关系
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毒理学效应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课题,其中对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生物富集能力强、毒性较大的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又是该领域的焦点.由于鱼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源,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对人类...
刘娴刘丹阳王晓红赵元慧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毒性机理生物富集
文献传递
简单脂肪烃化合物对大鼠的基线毒性与鱼毒性的比较研究
有机污染物作为有机化工的基本原料,是环境中的一类主要污染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研究有机污染物质对大鼠的经口基线急性毒性,有助于探讨有机污染物质的生态毒性作用机制,无论在药物设计还是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
何佳赵元慧王晓红刘丹阳
文献传递
氟啶胺对斑马鱼胚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多巴胺系统基因表达的干扰效应
2018年
杀菌剂氟啶胺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一种典型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试剂,极易在鱼体内富集,且对鱼类具有极高的毒性。本文测定了氟啶胺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并研究了该浓度下氟啶胺对斑马鱼胚胎线粒体呼吸耗氧速率和多巴胺神经通路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干扰效应。氟啶胺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50值为0.5μmol·L^(-1),该浓度下氟啶胺能够导致胚胎发生中轴骨骼发育不全和心脏水肿等畸形现象,这说明该杀菌剂对斑马鱼胚胎具有极高的毒性。在该浓度下,胚胎的基础呼吸速率和ATP产量均受到了显著抑制,这说明氟啶胺在斑马鱼细胞内同样具有解偶联活性,该杀菌剂能够干扰斑马鱼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另外,LC50浓度氟啶胺还能够激活线粒体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2)的表达,这说明氟啶胺能够引发线粒体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由于多巴胺系统对线粒体能量产生和氧气消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本文检测了斑马鱼体内多巴胺系统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LC50浓度的氟啶胺能够显著抑制与多巴胺合成有关的酪氨酸羟化酶基因(th)和与多巴胺接收有关的多巴胺受体基因(drd2a)的转录水平,这说明斑马鱼在发育中多巴胺系统是氟啶胺引发神经疾病的有效靶位。一直以来氟啶胺在水环境中的残留是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研究氟啶胺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郑珊珊王晓红赵元慧
关键词:氟啶胺斑马鱼胚胎线粒体多巴胺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