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宏伟
- 作品数:26 被引量:1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芪甲苷促人内皮祖细胞分泌血管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分泌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分析黄芪甲苷调节EPCs介导的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取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当细胞呈现梭形时对细胞进行CD31抗体和DAPI核染鉴定,获得EPCs。将获得的EPC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质量浓度为100 mg L-1的黄芪甲苷干预,对照组用等量的PBS液处理,培养24 h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VEGFb、VEGFc、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的吸光度。结果:经CD31抗体和DAPI核染检测证实成功获取EPCs。实验组人EPCs分泌的血管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FGF、Ang-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t=9.84、45.24、14.51、6.27、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甲苷可促进人EPCs分泌大量VEGF,具有调节EPCs介导血管新生的巨大潜能。
- 王禹萌王禹萌邹晓玲寿鑫甜兰宏伟兰宏伟熊武
- 关键词:黄芪甲苷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新生
- 黄芪甲苷对高糖受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SDF-1α和CXCR4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IV)对高糖受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CXC趋化生长因子受体4(CXCR4)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AS-IV通过内皮细胞调节SDF-1α/CXCR4轴改善血管新生奠定基础。方法从足月健康新生儿脐静脉中分离、培养出HUVECs,采用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联合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核染鉴定,将获得的HUVECs用含30 mmol/L葡萄糖的EGM-2培养基培养120 h得到高糖受损HUVECs。用不同浓度梯度(25、50、100、200、400 mg/L)AS-IV干预72 h,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DF-1α和CXCR4含量,以确定AS-IV的最佳作用浓度。用最佳浓度AS-IV干预受损HUVECs,分别于6、12、24、48、72 h收集细胞上清液,经ELISA法检测SDF-1α和CXCR4含量,以确定AS-IV的最佳作用时间。将高糖受损HUVEC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设置空白组。实验组用最佳浓度AS-IV和最佳时间干预,对照组和空白组用等容量PBS液处理,用ELISA法检测各组SDF-1α和CXCR4含量。结果胞膜结合vWF因子呈绿色荧光,细胞核DAPI核染后呈蓝色,融合图像显示膜染绿色荧光,核染蓝色荧光,即为HUVECs。100 mg/L的AS-IV作用24 h时,高糖受损HUVECs表达SDF-1α的量达最佳(1642.87 pg/ml);50 mg/L的AS-IV作用48 h时,高糖受损HUVECs表达CXCR4的量达最佳(8.44 ng/ml)。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DF-1α和CXCR4含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SDF-1α和CXCR4含量略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IV能促进高糖受损HUVECs表达SDF-1α和CXCR4,使其恢复正常生理水平,以发挥修复损伤血管和血管新生作用。
- 白雪肖慧余亦程兰宏伟王婷婷朱晨鸿彭阿建熊武
-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黄芪甲苷
- 温阳生肌膏联合带蒂复合组织皮瓣治疗压力性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温阳生肌膏联合带蒂复合组织皮瓣在压力性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疮疡整形科收治的6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带蒂复合组织皮瓣手术治疗,研究组使用温阳生肌膏联合带蒂复合组织皮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60.00%,高于研究组的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压力性损伤患者采用温阳生肌膏联合带蒂复合组织皮瓣治疗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的愈合,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减少,安全有效,是治疗此类患者的较为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寻毅周耀易祥龙袁忠行王婷婷高兰天兰宏伟黄新灵周忠志
-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
- 黄芪甲苷对人内皮祖细胞分泌外泌体及表达微小RNA-126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人内皮祖细胞(EPC)分泌外泌体及外泌体中微小RNA-126(miRNA-126)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2019年出生的1名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培养7 d,其间行形态学观察;取第3代细胞,采用CD31免疫磁珠分选法和双荧光染色法鉴定。将鉴定成功的EPC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黄芪甲苷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黄芪甲苷组细胞加入终质量浓度100 mg/L的黄芪甲苷培养24 h,PBS组细胞加入等体积的PBS培养24 h。培养结束后收集2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泌体特征性标志物CD9、CD63和CD81表达,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EPC外泌体(EPC-Exo)形态,采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检测EPC-Exo的粒径,采用二辛丁酸法测定EPC-Exo的浓度(样本数为3),采用反转录PCR法测定EPC-Exo中与血管新生相关miRNA-126-3p和miRNA-126-5p的表达(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培养第4天,细胞开始贴壁生长,圆形、梭形、条形等多形态同时出现;继续培养至第7天时,细胞边缘清晰,呈铺路石样排列,中央细胞呈圆形,周边细胞呈梭形。(2)CD31免疫磁珠分选法显示细胞膜染绿色,细胞核染蓝色;双荧光染色法显示细胞呈橙黄色。经以上鉴定,细胞被证实为EPC。(3)培养24 h,2组EPC-Exo的CD9、CD63和CD81表达均呈阳性,证实本实验已成功提取EPC-Exo。(4)培养24 h,2组EPC-Exo均呈圆形膜囊泡,形态无明显差异。(5)培养24 h,黄芪甲苷组中98.7%的EPC-Exo粒径为84.7~143.1 nm,PBS组中98.0%的EPC-Exo粒径为88.7~123.5 nm。(6)培养24 h,黄芪甲苷组EPC-Exo的质量浓度为(310±5)μg/mL,明显高于PBS组的(257±5)μg/mL,t=13.369,P<0.01。(7)培养24 h,黄芪甲苷组EPC-Exo中miRNA-126-3p(t=16.062,P<0.01)和miRNA-126-5p(t=3.252,P<0.05)均明显多于PBS组。结论黄芪甲苷可改善人EPC分泌外泌体的功能,�
- 熊武白雪肖慧兰宏伟朱晨鸿赵世情吴玉娟陈佳
- 关键词:外泌体内皮祖细胞黄芪甲苷
- 黄芪甲苷改善人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对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为深入研究AS-Ⅳ调节EPCs介导的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经传代培养,采用CD31抗体联合DAPI核染以及FITC-UEA-I和Dil-ac-LDL双荧光染色法鉴定EPCs。将鉴定成功的EPC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100 mg/L的AS-Ⅳ干预,对照组用等容量的PBS液处理,两组细胞培养24 h后,通过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黏附能力测定试验、细胞划痕试验及Matrigel体外成血管试验观察AS-Ⅳ对EPCs增殖、黏附、迁移和成管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的OD值增大,细胞黏附数增多,细胞迁移宽度增加(即细胞迁移率增大),体外成管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苷能改善体外人EPCs的生物学功能,具有调节EPCs介导血管新生的潜能。
- 蔡昫邹晓玲王禹萌余亦程兰宏伟郭娟王婷婷熊武
- 关键词:黄芪甲苷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血管新生
- 阿魏酸对高糖受损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和分泌SOD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阿魏酸(FA)对高糖诱导损伤的内皮祖细胞(EPCs)生物学功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脐带血EPCs,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双荧光染色法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等技术对培养的EPCs进行鉴定。将鉴定成功的EPCs用30 mmo1/L的葡萄糖预处理120 h后,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FA(0、1、2、4、8、16 mg/L)条件下干预培养,确定FA促高糖受损EPCs增殖的最佳浓度。另将高糖诱导损伤的EPCs随机分为实验组(最佳浓度FA干预)和模型对照组(PBS干预),同时设置正常EPCs对照组(PBS干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黏附能力测定试验、Matrigel体外成管试验、划痕实验及ELISA法检测FA对细胞增殖、黏附、成血管、迁移能力及对EPCs分泌SOD的影响。结果FA促高糖受损EPCs增殖的最佳浓度为8 mg/L;与正常组比较,高糖受损EPCs增殖、迁移、黏附及成管能力显著降低(P<0.05);当用FA干预后,高糖受损EPCs增殖、黏附、迁移及成血管能力显著增强(P<0.05)。ELISA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高糖受损EPCs分泌SOD能力显著下降(P<0.05),而用FA干预后,能部分逆转EPCs分泌SOD能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处理能改善高糖受损EPCs生物学功能,但对高糖受损EPCs分泌SOD作用不明显。
- 熊武白雪肖慧吴玉娟赵世情寻毅兰宏伟袁维
- 关键词:阿魏酸内皮祖细胞高糖环境生物学功能
- 温阳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观察温阳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注意休息,寻找并去除可能的病因(如控制血糖、抗凝等),抗感染,创面常规消毒与清创],在此基础上,2组分别予温阳生肌膏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商品名为贝复新)均匀涂抹于创面,以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溃疡皮损面积、溃疡色泽评分、新生肉芽组织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9/50),治疗组为96%(4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面愈合率为30%(15/50),治疗组为76%(3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8%(4/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溃疡皮损面积明显缩小,溃疡色泽评分明显降低,新生肉芽组织评分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阳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显著,可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良好生长而使创面愈合,能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婷婷陈丽兰宏伟高兰天易祥龙寻毅黄新灵周忠志
- 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率
- 大叶桉煎剂浸浴联合短波紫外线照射对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愈合及血清IL-1β、TNF-α、IL-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大叶桉煎剂浸浴联合短波紫外线照射对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愈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烧伤残余创面患者147例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n=49)、对照A组(n=49)、对照B组(n=49)。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A组予以短波紫外线照射,对照B组予以大叶桉煎剂浸浴,联合组予以大叶桉煎剂浸浴联合短波紫外线照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三组疗效、残余创面修复情况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创面细菌阳性检出率、创面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焦虑状况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血清生长因子指标[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IL-1β、TNF-α、IL-6表达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联合组创面回缩率、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率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短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2周后创面细菌阳性检出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2周后VAS、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2周后血清EGF、TGF-α水平较治疗前增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2周后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叶桉煎剂浸浴联合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能通过消除细菌,缓解炎症反应,提高血清生长因子水平,促进创面愈合,�
- 兰宏伟周忠志邹梅林奉水华
- 关键词: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白细胞介素-1Β
-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被引量:1
- 2021年
- 毛囊闭锁三联征是由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和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周围炎3种疾病构成的一类综合症状,同一患者同时出现以上两种疾病即可诊断。患者通常在青年发病,临床表现以头部、胸部、腋窝、腹股沟、臀部等多处出现皮下脓肿、窦道,经久不愈,且病情易反复,既往的治疗中多以局部外涂药物及应用广谱抗生素等为主,但疗效往往并不满意。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的痛苦。近年来,我们研究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临床疗效确切,治疗体会如下。
- 兰宏伟黄新灵
- 关键词:毛囊闭锁三联征中西医结合手术清创植皮皮瓣
- 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下肢皮肤慢性溃疡患者采用一期手术清创、负压封闭引流覆盖创面(必要时二次或多次手术),二期手术通过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结果:45例皮肤慢性溃疡患者经过一期手术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创面坏死组织全部清除,鲜嫩肉芽覆盖外露的肌腱、骨及软骨组织。通过二期手术在鲜嫩肉芽上植皮,皮片全部存活,慢性溃疡创面得以成功修复。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用于治疗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舒巍周忠志熊武黄新灵向聪莲杨双喜兰宏伟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皮肤慢性溃疡皮片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