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平
- 作品数:11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患者血钾异常率的比较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患者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发生率的差异,探讨不同透析方式造成血钾异常的原因。方法选取该院肾病内科HD患者32例,PD患者30例。随访6个月,每月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计算检测的血清钾离子平均数,以及发生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的次数。结果 (1)PD组血钾平均浓度低于HD组;(2)PD高钾血症发生率(3.3%)小于HD组(34.4%);(3)PD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10.34%)高于HD组(0.00%)。结论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能更好地预防高钾血症,但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无论选取何种透析方式,均应防范血钾异常。
- 黄金平吴屹哲陈华兰华杜鹃
- 关键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高钾血症低钾血症
- 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和治疗组(T)各12只,另以12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T组给予ATRA 20 mg·kg-1·d-1灌胃。于第4、8周末检测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24 h)、Cer、肾重/体重、尿中足细胞以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DM组尿蛋白定量(24 h)、Ccr、肾重/体重、尿中足细胞数[8周时,0.84(0.60~1.50)个/ml]均显著高于同期N组[0.03(0-0.15)个/m1],而肾小球足细胞数(8周时,11.27±2.15)显著低于同期N组(14.07±2.07),且足细胞足突增宽、融合。T组尿蛋白定量(24 h)、Cer、肾重/体重、尿中足细胞数较同期DM组显著降低[0.46(0.25~0.70)个/ml],且病理改变减轻。结论ATRA可以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足细胞的排泄、降低尿蛋白,对肾脏足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黄金平陈星华丁国华梁伟陈铖贾俊亚杨红霞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足细胞维甲酸
- 多靶点诱导治疗增殖性和膜性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靶点诱导治疗增殖性和膜性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多靶点治疗组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组。诱导期初定24周,若24周内未达完全缓解,诱导期延长至36周。2组患者均采用静脉甲基泼尼松龙冲击后口服泼尼松治疗。多靶点治疗组采用霉酚酸酯1 000 mg/d(体质量低于50 kg的患者750 mg/d),分2次,早、晚餐前口服;他克莫司起始剂量4 mg/d(体质量低于50 kg的患者3 mg/d),分2次,早、晚餐前(间隔12 h)口服,服药7 d后开始检测血药浓度,目标血药谷浓度达到5~7 ng/ml。CTX组CTX首次剂量0.75 g/m^2,此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在0.5~1.0 g/m^2,每4周1次。所有患者入选前2周内均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术,肾组织常规行HE、PAS、PASM、Masson染色,半定量评分肾组织狼疮活动性病理指数及慢性化病理指数。治疗36周后常规检测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当患者出现细菌感染迹象时,根据临床需要选择胸部CT、B超、细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感染部位及细菌种类。结果多靶点治疗组24周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CTX组(62.50%比18.75%,P<0.01),36周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CTX组(68.75%比31.25%,P<0.05)。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显示多靶点治疗组较CTX组更短时间获得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P<0.01)。多靶点治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CMV感染(占43.75%)。结论多靶点诱导治疗增殖性和膜性狼疮肾炎有效性优于传统的CTX治疗,虽然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较高,但无需特殊处理。
- 黄金平喻彦之高武陈文华杜鹃吴屹哲蒋金玉
- 关键词:狼疮肾炎多靶点治疗霉酚酸酯他克莫司
- 10例腹膜透析患者导管移位早期非手术复位的体会被引量:2
- 2015年
- 腹膜透析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首选方法[1]。腹膜透析置管技术日臻成熟,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因各种因素导致置管术后即发生导管早期移位,影响腹膜透析的正常进行。传统再次手术置管矫正导管移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较大,且感染风险高。我科采取综合的非再次手术方法成功矫正腹膜透析置管术后早期导管移位10例。
- 黄金平陈华兰喻彦之吴屹哲
- 关键词: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置管并发症手法矫正
- 黄芪多糖对肾盂肾炎大鼠肾脏TLR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探讨toll样蛋白4(TLR4)在正常及急性肾盂肾炎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其与炎症的关系,并观察黄芪多糖对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急性肾盂肾炎组和急性肾盂肾炎+黄芪多糖治疗组。膀胱内注射大肠杆菌法制作急性肾盂肾炎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和评价炎症程度。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组织TLR4的表达部位和强度并分析其与炎症程度的关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TLR4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未见炎症改变,假手术组炎症浸润不明显,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肾盂肾炎组炎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较肾盂肾炎组炎症减轻。各组肾组织均表达TLR4,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主要表达于远曲小管上皮细胞,肾盂肾炎组TLR4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除远曲小管外,也表达于部分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治疗组TLR4表达较肾盂肾炎组增强。TLR4 mR-NA表达变化与TLR4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本实验证实了肾组织TLR4主要表达于小管上皮细胞,TLR4在急性肾炎肾炎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黄芪多糖可能通过增加TLR4表达而减轻肾盂肾炎的炎症反应。
- 宋艳丁国华桂元黄金平
- 关键词:肾盂肾炎黄芪多糖
- 全反式维甲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目的维甲酸在各种实验性肾脏疾病模型中均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对于糖尿病肾病方面的甚少。本实验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链脲佐菌素(STZ) 诱导的糖尿病...
- 黄金平丁国华陈星华梁伟贾俊亚杨红霞
- 文献传递
- 羟苯磺酸钙对大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大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将24只成模大鼠均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组)和羟苯磺酸钙治疗组(T组),另设正常组(N组)。于第4、8周末比较各组大鼠肾重/体重、24 h尿蛋白、尿液足细胞的排泄数目、肾小球正切面足细胞数目以及肾脏光镜电镜变化。结果:D组大鼠肾重/体重、24 h尿蛋白、尿液足细胞的排泄数目明显高于N组(P<0.05),肾小球正切面足细胞数目明显低于N组(P<0.05),T组大鼠肾重/体重、24 h尿蛋白、尿液足细胞的排泄较D组明显减少(P<0.05),肾小球横切面足细胞数目高于D组(P<0.05),病理变化也较D组明显减轻。结论:羟苯磺酸钙可以减轻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轻足细胞足突融合,减少足细胞的脱落。
- 陈星华黄金平丁国华梁伟贾俊亚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羟苯磺酸钙足细胞蛋白尿
- 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滤过屏障的保护作用
- 目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及病人寿命的延长,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死因。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破坏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探讨羟苯磺酸钙对早期糖...
- 陈星华丁国华黄金平
- 文献传递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叠综合征患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重叠综合征患者甲状腺疾病(Thyroid disease,TD)的患病率。方法:以本院肾内及风湿免疫科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住院并接受甲状腺功能检查的410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SLE患者是否合并重叠综合征再分亚组,同期接受甲状腺功能检查的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5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SLE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亚组与500例健康对照组总甲状腺疾病、原发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炎的发病率。结果:SLE患者甲状腺疾病总发病率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246)。410例SLE患者中,合并重叠综合征患者共有156例(38%)。不合并重叠综合征亚组较健康对照组总甲状腺疾病、原发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炎发病率低(P均<0.05),但SLE合并重叠综合征亚组较健康对照组总甲状腺疾病、原发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炎发病率高(P<0.05)。结论:合并重叠综合征的SLE患者甲状腺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医师更应注意在合并重叠综合征的SLE患者中筛查甲状腺疾病。
- 黄金平王树忠孟嵘陈华兰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叠综合征甲状腺疾病
- 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致肾衰竭病人抽搐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头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致肾衰竭病人抽搐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12例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后发生抽搐的肾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抽搐发作与药物使用时间的关系及治疗,初步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导致肾衰竭病人抽搐原因。结果 3例病人在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3~10 d后出现抽搐,9例病人在用药7~14 d的疗程结束后2~8 d出现抽搐,且均伴有意识丧失,经抗癫痫、血液灌流等治疗后痊愈。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致肾衰竭病人抽搐主要为舒巴坦/他唑巴坦所致。结论肾衰竭病人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的过程中,甚至疗程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发生抽搐应考虑为舒巴坦/他唑巴坦不良作用所致的可能,给予血液灌流可有效治疗。
- 黄金平吴屹哲华杜鹃
-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肾衰竭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