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青
- 作品数:34 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2002—2020年北极西北航道夏季适航性多要素综合评估被引量:2
- 2022年
- 近年来北极西北航道通航潜力因海冰的快速消融而有所提升,研究西北航道的适航性符合当前国际背景下我国的北极政策目标。针对目前单一从海冰角度研究北极西北航道适航性的现状,综合海冰、气象、水文等多源数据,采用主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对2002—2020年北极西北航道夏季适航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近19年来西北航道夏季适航性有一定的提升,适航性较好的区域主要为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沿岸的海域;而加拿大北极群岛周边海域适航性年际变化较大,是影响通航的关键区域。研究北极西北航道适航性可为船舶北极安全航行提供借鉴,为我国认识和利用北极提供参考。
- 王月云庞小平季青刘清全
- 关键词:适航性综合评估西北航道
- 基于海冰密集度遥感数据的波弗特海海冰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采用美国冰雪数据中心(NSIDC)的日尺度与月尺度海冰密集度数据,将海冰密集度为15%作为阈值确定海冰外缘线位置,提取波弗特海海域的海冰外缘线,计算波弗特海的海冰密集度、海冰范围与海冰面积,然后通过海冰范围与海冰外缘线的年际变化与季节变化来分析波弗特海海冰外缘线退缩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趋势。实验结果表明,1978—2015年波弗特海的海冰密集度、海冰范围与海冰面积整体变化趋势一致,减少趋势显著。37年来,海冰密集度平均每年减少约0.3%,海冰范围平均每年减少3 235 km2,海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5 084 km2。海冰密集度在1979—1996年无明显减少趋势,1996—2015年减少趋势明显。波弗特海海冰范围一般在9月达到最小值,在11月至次年5月维持在最大值(全冰覆盖状态);海冰面积一般在9月达到最小值,在12月或者1月达到最大值。海冰范围最小值出现时间有延迟的趋势,全冰覆盖状态具有起始时间越来越晚、终止时间越来越早、持续时间越来越短的趋势,平均持续天数为212 d。
- 刘玥庞小平赵羲苏楚钦季青
- 关键词:被动微波遥感
- 基于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分析南极海冰厚度的时空变化被引量:5
- 2019年
- 利用卫星测高数据能够获取大尺度、长时序的海冰厚度信息。相较于北极,目前南极海冰厚度特别是近期变化信息仍很缺乏。基于2013-2018年的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采用最低点高程法和静力平衡方程模型反演了近6年逐月平均海冰厚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3-2018年南极海冰厚度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014-2017年年平均海冰厚度表现为快速变薄。南极较厚的海冰集中在威德尔海西南海域,最大值出现在该海域2014年的7月(6.27 m)。年平均海冰厚度在2017年达到最低值。南极海冰厚度的时空变化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海冰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提供参考。
- 陈亦卓季青庞小平
- 关键词:海冰厚度卫星测高
- 基于ICESat和CryoSat-2数据的北极海冰厚度时空变化分析
- 海冰厚度是重要的气候参数,是海冰变化的第三维特征.准确获得北极海冰厚度及其变化信息,不仅有助于开展北极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生态安全等研究,还对海洋资源开发、海上交通航运、极地考察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IC...
- 季青庞小平赵羲程子桉刘清全石中玉
- 关键词:海冰厚度卫星测高时空变化分析ICESAT
- 海冰厚度卫星测高估算的不确定性分析
- 海冰厚度是重要的气候参数,海冰的物质平衡、海洋环流、海洋-大气的相互作用以及气候变化的预测研究,都需要长时间序列的海冰厚度信息。在观测海冰厚度的不同方法中,卫星测高是唯一能够获取半球尺度连续海冰厚度信息的有效方法。而利用...
- 季青庞小平
- 关键词:海冰厚度卫星测高卫星遥感
- 北极海冰表面被动微波遥感积雪深度产品的比较
- 北极海冰表面积雪的变化影响大气与海洋的能量收支平衡,对全球气候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冰表面积雪深度是精确估算海冰厚度的重要输入参数。针对如何应用不同机构发布的被动微波遥感积雪深度产品问题,比较了国际主流机构发布的基于...
- 张晨雷季青庞小平刘畅
- 关键词:积雪深度北极海冰被动微波遥感
- 利用CCD相机进行南极站积雪覆盖监测的方法被引量:2
- 2017年
- 针对南极考察站区小尺度高时相的积雪覆盖信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监测手段这一问题,详尽地介绍了利用CCD相机进行积雪覆盖监测的方法,包括对相片分割阈值的选取、感兴趣区(ROI)的划定以及像素点的坐标转换等技术流程;计算和分析了2014年8月的南极长城站区积雪覆盖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站区附近积雪动态变化监测研究做了展望。
- 产启良庞小平艾松涛季青
- 关键词:摄影测量CCD相机南极长城站
- 北极一年海冰表面积雪深度遥感反演与时序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北极海冰表面的积雪深度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变量,是研究物质与能量平衡、计算海冰厚度的重要参数。为减小不同被动微波传感器观测数据的系统误差,对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DMSP)F17-SSMIS与F13-SSM/I重叠期亮度温度数据进行交叉定标,建立4个频段48个月尺度定标模型,并与传统年尺度定标模型进行比较和优选,在此基础上估算并分析2003-2014年北极一年海冰表面积雪深度变化。结果表明:19H、19V、22V、37V频段1~5月的月尺度模型决定系数高于传统年尺度拟合模型;2003-2014年,北极一年海冰表面积雪深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同时积雪深度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每年7月积雪深度最小,9月最大;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和巴伦支海海冰表面积雪深度呈现减少的趋势。
- 庞小平刘清全刘清全
- 关键词:积雪深度交叉定标北极海冰
- 利用CryoSat-2测高数据研究南极威德尔海海冰出水高度时空变化被引量:4
- 2021年
- 为了提高南极海冰出水高度的估算精度,以威德尔海为例,基于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联合冰桥计划(IceBridge)机载测高数据和科考船走航观测数据,获取应用最低点高程法反演海冰出水高度的最佳估计参数,进而估算并分析了2011—2017年,每年5月—10月威德尔海海冰出水高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出水高度估算方案为采用0.8倍标准差剔除高度计观测值粗差后,选择沿轨10 km数据段并取最小5%的样本点平均值作为局地海面高估算海冰出水高度;近7年来南极威德尔海月均海冰出水高度总体呈现略微变薄的趋势,变化范围在17.9~27.4 cm之间;威德尔海海冰出水高度的分布呈现东薄西厚的特征,较大值主要分布在西威德尔海以及南极半岛东部海域。上述结论可为进一步研究南极海冰厚度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
- 高翔庞小平季青
- 关键词:威德尔海
- 基于优化参数的陕西省气温、降水栅格化方法分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基于统计、地统计基本原理,运用传统插值法、地统计插值法、多元回归法和模拟气象站点法4大类11种方法,对陕西省2003—2012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进行栅格化。结果表明:1多元回归法和模拟气象站点法均能大幅提高气温数据的估测准确度,且多元回归法对气温的表示更加精细,其中以"回归+残差IDW(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法精度最高,MAE、RMSE、R2分别为0.498、0.775和0.954 8;2 OK(Ordinary Kriging)法对降水数据的估测准确度最高,MAE、RMSE、R2为46.934、69.251和0.947 8;3气温、降水栅格化方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存在绝对普适的最优方法,应根据数据类型、地域特征对原始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从而获得区域最适合的栅格化方法;4陕西2003—2012年多年平均气温为10.925℃,标准差2.221℃,气温随纬度、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具有鲜明的纬度和垂直地带性;平均降水量为664.446 mm,标准差213.226 mm,降水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纬度地带性较强。
- 石志华刘梦云常庆瑞季青刘效栋吴健利
- 关键词:栅格化地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