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奥硝唑贴膜中奥硝唑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奥硝唑贴膜中奥硝唑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流动相为甲醇-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用冰乙酸调p H至7.40)(55∶45,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42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奥硝唑、地塞米松磷酸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1~100μg/ml(r=0.999 7、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50%~99.80%、96.50%~99.60%,RSD分别为1.02%、0.99%(n=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和稳定性好、准确度高,可同时测定复方奥硝唑贴膜中奥硝唑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
- 李为雷凯张程亮贺雯茜刘东陈鹰
- 关键词:奥硝唑地塞米松磷酸钠高效液相色谱法
- 牛黄复方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牛黄复方由于牛黄代用品的出现,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地使用。牛黄常应用于传统的急救用药方,由于成分复杂且含有难溶性成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生物利用度低,起效慢等缺点,而且其药效通常与给药途径和制剂的剂型特点息息相关,本文对已有的牛黄复方及其新剂型进行总结,根据剂型特点和复方临床应用阐述已有的牛黄复方制剂,希望促进牛黄新剂型的开发应用。
- 李为李喜平张程亮徐艳娇余早勤冯承阳刘东
- 关键词:牛黄制剂
- 某院在推进处方审核系统中给药途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在推进处方审核系统中给药途径存在的问题,根据对策构建给药途径在处方审核中的精细化审核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处方审核系统2020年4月-9月门诊及住院所有给药途径监测数据,对红灯警示的不适宜给药途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循证证据及其等级结合该院临床实践,探索给药途径的精细化审核规则。结果:该院2020年4月-9月给药途径红灯警示问题总数为5328例,主要发生于静滴、外用、漱口、鼻饲管注入等给药途径,根据红灯警示问题结合该院实际情况迄今共维护给药途径自定义审核规则800多条。结论:基于循证证据级别结合临床实际治疗需求构建具有医院特色的审核规则库,根据药物性质、科室治疗特色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特征进行给药途径的精细化审核,同时完善医生端HIS系统与PASS系统信息对接,对于减少医院给药途径不适宜问题,规范合理用药尤为重要。
- 郭敏刘金玉曾露刘秀兰李为李娟刘东陈云舟
- 关键词:处方审核给药途径循证实践
- 并用胺碘酮对达比加群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出血风险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合并胺碘酮治疗后对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房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是否口服胺碘酮分为合并胺碘酮组和未合并胺碘酮组,选择患者性别、年龄、主要基础疾病和基础疾病种数、基线肝肾功能、达比加群酯用法用量等参数对合并胺碘酮组和未合并胺碘酮组患者按1∶1的比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比较2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878例患者,男性568例(64.7%),女性310例(35.3%),年龄67(59,74)岁;合并胺碘酮组患者252例(28.7%),未合并胺碘酮组患者626例(71.3%)。随访3个月,合并胺碘酮组和未合并胺碘酮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0%(48/252)和21.2%(133/626);PSM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0%(48/252)和16.7%(40/2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出血类型均以轻微出血事件为主[62.5%(30/48)比67.5%(27/40)],出血部位以牙龈、皮肤和鼻较为常见;2组患者出血类型及各出血部位出血发生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达比加群酯治疗的房颤未合并胺碘酮的患者相比,合并口服胺碘酮患者短期内出血风险未显著增加。达比加群酯治疗期间的出血事件主要为轻微出血,但仍需要临床警惕。
- 魏安华王璐曾露李为贡雪芃刘东
- 关键词:达比加群胺碘酮药物相互作用出血
- 牛黄的现代研究(三):制剂技术被引量:2
- 2017年
- 牛黄及其复方制剂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传统上,牛黄多以原药材方式入药,制成片剂、丸剂、散剂,或者直接服用牛黄粉。牛黄的主要药效成分被认为是胆红素和胆汁酸类等难溶性成分,因此传统剂型生物利用度低,易造成昂贵药材的浪费。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应用现代制剂技术如固体分散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粉末包衣技术、脂质体包裹技术等制备牛黄复方制剂,或使用已知药理作用的牛黄可溶性成分作为牛黄替代品入药。简化处方也被认为是开发牛黄复方新剂型的可行方法。该文对牛黄的超微结构、化学成分、复方制剂改进方法与技术等进行总结,综述近年来关于牛黄复方制剂剂型改进的相关技术与方法,以期为牛黄复方制剂的剂型改进和新剂型研制提供参考。
- 李为张程亮刘东
- 关键词:牛黄复方制剂制剂技术
- 复方牛黄口腔贴膜的研制及评价
- 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水溶性的高分子材料壳聚糖、聚乙烯醇和羟丙甲纤维素作为成膜剂,与体外培育牛黄和奥硝唑制备成具有一定粘附性和柔韧性的口腔贴膜剂,增加药物在口腔局部的有效浓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保护溃疡面免受细菌感染。本...
- 李为
- 关键词:体外培育牛黄奥硝唑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牛黄贴中胆红素和奥硝唑含量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牛黄贴中胆红素和奥硝唑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4.6 mm×200 mm,5μm),以乙腈-1%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胆红素450 nm,奥硝唑315 nm,柱温为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胆红素在1.58~51μg·m 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低、中、高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70%,97.92%,98.13%,RSD分别为1.15%,1.41%,0.36%。奥硝唑在3.22~103μg·m 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低、中、高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3%,98.31%,99.47%,RSD分别为0.97%,0.79%,0.64%。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准确性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复方牛黄贴中胆红素和奥硝唑的含量测定。
- 李为李喜平张程亮徐艳娇冯承阳陈鹰刘东
- 关键词:奥硝唑胆红素色谱法高效液相
- 2008~2013年武汉地区32家医院喹诺酮类药应用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近6年武汉地区喹诺酮类药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2008~2013年武汉地区32家医院喹诺酮类药的用药频度(DDDs)、总消耗金额、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地区医院近6年喹诺酮类药销售总金额分别为11519.92、11507.52、12565.62、11412.57、11032.24、11906.78万元,其中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名列前茅,二者的销售金额总和占总份额的70%~80%,并持续增长;帕珠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洛美沙星的销售金额和DDDs大幅下降;普卢利沙星、巴洛沙星、吉米沙星、芦氟沙星、妥舒沙星已逐渐退出该地区。结论:受几年来抗菌药专项整治的影响,该地区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品种减少显著,药品的用量变化较大。
- 李为陈鹰潘明杰邵鸽
-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药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