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庆国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4篇内固定
  • 3篇微创
  • 3篇内固定治疗
  • 3篇钢板
  • 2篇手法
  • 2篇肱骨
  • 2篇微创钢板
  • 2篇疗效
  • 2篇复位
  • 1篇血栓
  • 1篇鹰嘴
  • 1篇鹰嘴骨折
  • 1篇正骨
  • 1篇正骨手法
  • 1篇症状
  • 1篇知识图
  • 1篇知识图谱
  • 1篇伤患者
  • 1篇上肢

机构

  • 8篇重庆市中医骨...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刘庆国
  • 4篇郭明钧
  • 3篇李涛
  • 2篇漆伟
  • 1篇田显扬
  • 1篇吴春宝
  • 1篇邓毅
  • 1篇程家伟
  • 1篇张金
  • 1篇蓝宇
  • 1篇万佳鸣
  • 1篇赵军
  • 1篇彭正刚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个性化处理急性肘关节骨折脱位术后关节不稳定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分析急性肘关节骨折脱位术后不稳定的原因及后续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所有急性肘关节骨折脱位并采用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检索术后第1次摄片复查时出现肱尺关节脱位及半脱位或采用克氏针强行将肱尺关节固定患者,共13例。分析13例患者的损伤分型和术中修复结构、后续处理措施,并记录患者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13例患者术后获4~8.5个月(平均6.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损伤,1例桡神经损伤,后期2例尺神经麻痹,5例肘关节强硬。末次随访时患者肘关节屈伸范围40°~135°,平均95.8°;前臂旋转度为5°~155°,平均117.4°;MEPS评分为55~100分,平均89.5分,优4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正确认识急性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损伤机制,有效修复肘关节各个损伤结构,可避免术后肘关节早期不稳定。如出现了不稳定,需区别处理,欠稳定者,只需支具固定保护,避免肘关节内外翻及过度伸直;对于严重的不稳定患者,应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避免使用克氏针直接固定肱尺关节。
刘庆国刘庆国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锁定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肱骨近端锁定板,包括沿肱骨体近端轴向固定的肱骨体固定板和固定于肱骨小结节的小结节固定板以及连接肱骨体固定板和小结节固定板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小结节固定板与肱骨体固定板之间且横跨肱二头肌长头腱设置;...
杨润松邓毅王晓辉郭明钧李涛刘庆国罗延智王尧杨世鹏孙海波王文博何霏
文献传递
推挤屈伸手法复位发夹式抓钩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推挤屈伸手法复位发夹式抓钩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推挤屈伸手法复位发夹式抓钩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Ⅱ型骨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优势明显,Ⅲ型骨折优势不明显,两组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推挤屈伸手法复位发夹式抓钩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各有优势,但Ⅱ型骨折优势明显。
程家伟刘庆国赵军田显扬万佳鸣张金蓝宇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
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影响
2021年
探究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06月的86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和参照组分别实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58%,观察组为4.65%,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对其实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效果明显。
白明生刘庆国郭明钧梁海松
关键词: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胫骨骨折并发症
基于CiteSpace的正骨手法研究热点和趋势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近10年正骨手法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以期为深化正骨手法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及建议。方法: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主题为"正骨"和"手法"的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经Refworks格式转化后,运用CiteSpace5.6.R4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1471篇文献,近10年发文量总体呈匀速增长趋势。作者合作图谱得到315名作者,其中60名作者发文量≥4篇,形成5个主要的作者合作群。机构合作图谱得到82个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发文量最多(68篇),存在5个主要的机构合作群。关键词图谱共纳入279个关键词,热点关键词为中医正骨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折、颈椎病、学术思想等,共形成9个主要聚类。结论:正骨手法研究领域有典型地区特点,应鼓励跨机构和地区间的合作。研究热点主要为各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各优势病种中应用新探讨,以及各年龄段好发骨伤病的疗效评估3个方面。现阶段的研究趋势主要以基于各学术思想的正骨手法在筋伤类病种中的应用为主,但也应重视探索在治疗骨折类病种时正骨手法与外科手术的中西医结合新模式。
漆国栋彭正刚吴春宝李涛刘庆国漆伟
关键词:正骨手法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中医CITESPACE
肱骨近端骨折撬抬复位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钢针撬抬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肱骨近端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的病例运用钢针撬拨复位暂时固定后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其中5例同时进行植骨。结果: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漆伟李涛刘庆国
关键词:微创内固定肱骨近端骨折
文献传递
探讨上肢骨折患者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1年
分析上肢骨折患者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诊治的82例上肢骨折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分别给予常规固定术治疗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给予上肢骨折患者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白明生郭明钧刘庆国
关键词:上肢骨折
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
2021年
研究与分析骨科创伤患者在医院接受相关治疗工作期间,并发深静脉血栓不良症状反应的危险性因素。方法:随机抽选骨科创伤患者,共48例,患者在医院骨科诊疗的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11月之间,将48例骨科创伤患者平均划分成为①组(骨科创伤并发深静脉血栓组)与②组(骨科创伤患者),划分标准为是否产生深静脉血栓症状,每组各24例,分析①组与②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以及是否患有基础性疾病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而探究患者产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因素。结果:①组(骨科创伤并发深静脉血栓组)患者接受医院手术治疗的时间为(3.05±0.31)h,较②组创伤患者所用手术治疗时间长,(P<0.05),②组患者所用手术治疗时间为(2.01±0.24)h;①组患者术后制动时间为(7.33±1.04)h,较②组患者术后制动时间长,(P<0.05),②组患者术后制动时间为(4.57±1.31)h;①组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数为16例,所占比例为66.67%,较②组患者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数多,(P<0.05),②组患者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数为4例,所占比例为16.67%。结论:引发骨科创伤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因素很多,手术治疗时间、术后制动时间以及患者是否患有基础性疾病等均为造成骨科创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医院需要加强对骨科创伤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方面的干预,减少骨科创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不良现象,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良好恢复状况。
白明生郭明钧刘庆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