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琛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篇导电
  • 1篇导电材料
  • 1篇导电复合材料
  • 1篇织物
  • 1篇吡咯
  • 1篇棉织
  • 1篇棉织物
  • 1篇聚吡咯
  • 1篇复合材料
  • 1篇复合材

机构

  • 1篇东华大学

作者

  • 1篇赵亚萍
  • 1篇蔡再生
  • 1篇朱航悦
  • 1篇刘彩虹
  • 1篇陈琛

传媒

  • 1篇表面技术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原位界面聚合法制备聚吡咯/棉织物导电复合材料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改进制备聚吡咯/棉织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原位界面聚合方法。方法 将改进的一步三相聚合方式与传统二步二相聚合方式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吡咯浓度、氧化剂用量、水相浴比和油相浴比等制备条件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对产物进行形貌表征,并初步探讨三相界面聚合经历的主要过程。结果 确定了较优聚合工艺条件:吡咯浓度0.2 mol/L,氧化剂/单体用量比为1.5,水相浴比为10 m L/g,油相浴比为30 m L/g,吐温-80质量浓度为2 g/L,反应温度为0℃,时间为2 h。该条件下,在棉织物表面获得了一层分布均匀且具有三维网状多孔结构形貌的导电聚吡咯膜。初步建立了反应模型:有机相中的表面活性剂胶束包裹吡咯单体,接近浸没于水相中的棉织物表面,在纤维吸附的Fe3+的引发作用下发生原位聚合。结论 采用的水/纤维/油三相体系原位界面聚合方法具有耗时较短、操作简单、原料节省且适用于大面积制备等特点,可得到表面电阻在100~200Ω/sq的柔性导电复合材料。
朱航悦赵亚萍陈琛刘彩虹蔡再生
关键词:聚吡咯棉织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