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长青

作品数:20 被引量:230H指数:9
供职机构:世界自然基金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麋鹿
  • 4篇种群
  • 3篇河狸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物种
  • 2篇繁殖
  • 1篇大熊猫
  • 1篇大熊猫栖息地
  • 1篇学成
  • 1篇血液生理
  • 1篇血液生理指标
  • 1篇养殖
  • 1篇样地
  • 1篇野生
  • 1篇幼仔
  • 1篇再引入
  • 1篇珍稀
  • 1篇珍稀动物
  • 1篇三峡库区

机构

  • 13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山东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四川省林业厅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莱阳农学院
  • 1篇世界自然基金...
  • 1篇中国林科院
  • 1篇四川王朗国家...
  • 1篇盐城市畜牧兽...

作者

  • 20篇于长青
  • 7篇陆军
  • 3篇丁玉华
  • 3篇卢浩泉
  • 2篇林英华
  • 1篇冯祚建
  • 1篇冉江洪
  • 1篇王淯
  • 1篇薛春林
  • 1篇苏化龙
  • 1篇邢林
  • 1篇蒋志刚
  • 1篇徐宏发
  • 1篇胡忠军
  • 1篇顾海军
  • 1篇黄步军
  • 1篇贾陈喜
  • 1篇张旭
  • 1篇纪加义
  • 1篇刘绍英

传媒

  • 5篇兽类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Curren...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莱阳农学院学...
  • 1篇中药材
  • 1篇首届全国生物...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1
  • 1篇1998
  • 4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野生麋鹿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1995年
麋鹿在半野生状态下喜集群活动,不同月份集群的大小以及各种组群出现的频率均有所变化。半野生麋鹿有5种组群类型:雄鹿群、母仔群、混合群、雄仔群和仔鹿群。其中混合群出现频率最高,集群最大,是其主要的组群类型,雄鹿群最为稳定,母仔群中采食组群所占比例和组群大小都大于非采食活动的组群,雄仔群和仔鹿群出现频次较少。麋鹿发情期与非发情的集群有明显差异,不同生境内的集群也有所不同。
陆军于长青丁玉华沈华
关键词:麋鹿
道路对陆栖野生动物的生态学影响被引量:68
2005年
道路网络为大多数景观所共同具有的空间特征,在增进社会财富、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产生严重的生态学后果。就道路对陆栖野生动物的生态学影响进行了综述。道路交通导致动物死亡,已成为野生脊椎动物死亡的首要原因;阻碍动物个体在同种种群间的交流以及在互补性资源间的周期性迁移;迫使森林内部种、边缘敏感种主动回避道路栖息地;导致道路区域栖息鸟类繁殖下降;有利于小型物种沿道路边缘扩散,造成生物入侵。道路区域为一种特殊的边缘,对一些边缘物种以及其它被吸引过来的动物来说是一种死亡陷阱。这些影响的综合作用会导致孤立的小种群问题。
胡忠军于长青徐宏发王淯
大丰麋鹿种群的增长与管理被引量:16
1996年
大丰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引入麋鹿39头,到1994年发展为191头,其成体平均产仔率为83.5%,周岁内仔鹿成活率为91%。周岁后年存活率平均为97%。根据Leslie矩阵模型,到1998年,麋鹿将发展到400余头,接近其环境容纳量,到2000年将发展到约1600头。届时它将逐渐达到稳定年龄分布。雌性麋鹿4岁时繁殖价最高。约为新产仔鹿的1.8倍。将麋鹿种群调整到环境容纳量水平上的固定年龄分布后,每年从1~2龄麋鹿中调出约28只(70.96%)。即可维持在种群规模为400头的固定年龄分布。
于长青梁崇歧陆军丁玉华
关键词:麋鹿种群增长
恢复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恢复生态学是继保护生物学在近几年内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学科,生态恢复为恢复生态学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验证,从而两者形成"一枚硬币的两面"。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愈能力",通过撤除退化因素和人为干预,使生态系统退化或丧失的生物...
于长青冯祚建蒋志刚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新疆河狸的栖居条件、家域及洞巢分布格局被引量:7
1992年
新疆河狸优先选择水深137 cm、岸高101 cm左右及沿岸河谷林丰盛的河段掘洞栖居;河谷林密度、水源及地形条件是决定其栖息地适度的主要因子。新疆河狸的家域平均为1.2km(沿河岸长),每个家域平均拥有洞巢22个,洞巢沿河岸呈集团分布,且主要集中于越冬洞(巢)附近。河狸家族的领域即为越冬洞(巢)周围的洞巢密集区,平均长480m。新疆河狸种群通过其领域性及繁殖力的抑制与否来调节种群密度,其最大环境容纳量约为每公里河段1个家族。河谷林密度是新疆河狸的种群限制因子。
于长青邵闻葛炎贾陈喜
关键词:河狸栖居家域
麋鹿幼仔一周龄内的活动观察被引量:7
1993年
本文对麋鹿幼仔(4雄、6雌)在初生一周龄内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仔鹿白天大部分时间皆藏卧于隐蔽处,与鹿群呈隔离状态,其活动行为主要表现为求乳、运动、跟随或躲避等。初生仔鹿具有接近和跟随亲生母鹿的本能,在5日龄内其大部分活动都处在亲生母鹿的监护下,属伴随型;至6—7日龄后,仔鹿可随母鹿进入鹿群活动。
陆军梁崇歧于长青
关键词:麋鹿
人工饲养蒙新河狸的发情交配行为被引量:1
1994年
人工饲养的蒙新河狸其动情周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动情前期、动情期(发情交配期)、动情后期和停滞期(动情间隔期)。动情期间雌雄河狸均表现出活跃好动,浮躁不安,食量减小,发情交配期雌雄河狸均发出低沉嘶哑的叫声,雄性叫声频率比雌性略高,爬跨交配是动情期发情的高峰。动情周期各阶段的行为特征,在雌性与阴道涂片细胞学及外生殖器形态、色泽、阴道分泌物周期性变化特征相吻合,在雄性则与睾丸及阴茎形态特征相吻合。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正常发情交配。交配在水中和陆上均可进行。
黄步军卢浩泉于长青柳满然郑荣光初红军
关键词:人工饲养繁殖交配行为发情期
麋鹿眠乃宁保定研究被引量:5
1992年
1990年12月和1991年4月,为给江苏省大丰麋鹿保护区的麋鹿标记和采血,我们首次选用国产新型复合麻醉剂眠乃宁对28头麋鹿实行化学保定试验,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陆军于长青梁崇岐丁玉华孙大明
关键词:麋鹿化学保定眠乃宁
新疆河狸秋季啃伐河谷林的对策研究被引量:4
1993年
本文对新疆河狸秋季啃伐对策的研究表明,被伐木离水边或食物堆距离(大于50m)越远,河狸的啃伐率越低,而选择性越强,在食物堆附近很少啃伐。新疆河狸最喜啃伐直径为2.5-4.5cm的林木,平均直径为2.57cm。河谷林密度降低,河狸的啃伐密度随之降低,但啃伐率升高。新疆河狸的最佳啃伐范围为离岸边15m以内、距食物堆40-120m的范围。河狸对河谷林的“皆伐式”啃伐、对大直径林木的强度啃伐、到距食物堆150m以外或在食物堆附近大规模啃伐及经常变换越冬洞位置,均因其生境的严重退化。人类活动是造成其生境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禁止砍伐和放牧是河狸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
于长青
关键词:河狸
三峡库区鸟类区系及类群多样性被引量:25
2001年
1996~ 1997年和 1999~ 2 0 0 0年 ,分别对三峡库区的鸟类进行了本底调查和物种监测 ,共纪录到鸟类35 4种 ,隶属 17目 5 1科 ,其中古北种 15 3种 (4 3 2 2 % ) ,东洋种 16 4种 (4 6 33% ) ,广布种 37种 (10 45 % ) ;夏候鸟87种 (2 4 5 8% ) ,冬候鸟 6 3种 (17 78% ) ,旅鸟 46种 (12 99% ) ,留鸟 15 8种 (4 4 6 3 % ) ;繁殖鸟类 (夏候鸟和留鸟 )2 45种 (6 9 2 1% ) ;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9科 42种。类群 (科种 )多样性分析显示 ,以中小型鸟类为主的雀形目鸟类对三峡库区鸟类多样性贡献最大 ,秭归具有最大的类群 (科 )多样性 ,而巴东则具有最多的物种数。研究表明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 ,地域景观的复杂性是决定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关键因素。
苏化龙林英华张旭于长青冉江洪隆廷伦刘绍英
关键词:鸟类区系类群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三峡库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