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气胸
  • 3篇自发性气胸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病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肺病
  • 2篇肺疾病
  • 1篇电图
  • 1篇电轴右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变化
  • 1篇胸膜
  • 1篇胸膜腔

机构

  • 4篇安徽省肺科医...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6篇石玉仙
  • 2篇邱肃
  • 1篇宋中华
  • 1篇梁胜
  • 1篇汪玉中
  • 1篇侯祥树
  • 1篇郭飞扬
  • 1篇刘平
  • 1篇吕晓飞
  • 1篇佟颖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中医药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4篇199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与治疗
1999年
目的 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诊治特点。方法 对42 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过程进行系统回顾分析。结果 早期诊断率仅7-14 % 。病死率14-3 % ,致残率9-5 % ,放弃治疗者达14-3 % ,治愈率61-8 % 。结论 激素的疗程应视脑脊液蛋白定量降低或升高而定,对部分重症伴有脑积水及脊髓型病例,配合鞘内注射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减少后遗症。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石玉仙
关键词: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儿童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被引量:1
1999年
石玉仙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胸中西医结合治疗
高校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对高校教师颈动脉超声的检查,了解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特点,探讨高血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对高血压组(155例患者)和正常血压对照组(87例)进行血脂分析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两组之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主要风险因素。
宋中华汪玉中郭飞扬侯祥树梁胜石玉仙刘平邱肃
关键词: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斑块
肺炎合并假性红细胞减少1例
2016年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病,是由于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组织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与35-50岁之间。患者大多以月经不调,阴道不规则出血,腹部包块,贫血、疼痛、不孕、血带增多等症状。本病属祖国医学“癥瘕”的范畴。在临床中以中医辨证论治为纲领,把理、法、方、药理论运用到实践。用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一般不超过直径4.0CM的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
吕晓飞佟颖石玉仙邱肃
关键词:肺炎红细胞减少红细胞聚集
105例自发性气胸的心电图改变被引量:1
1999年
气胸(Pneumothoxax)是由于肺泡连同脏层胸膜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经裂孔进行胸膜腔,产生胸膜腔内积气形成肺组织萎缩。气胸病人心电图变化的机制是大量空气包统在心脏周围,造成心电向胸壁传导减低。本文分析105例气胸病人心电图变化。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5例,男89例,女16例。
石玉仙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心电图变化胸膜腔空气包电轴右偏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特点,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近5年间收治的56例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研究。结果: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年龄偏大,平均60.2岁,所有病例都存在严重的肺气肿,临床缺乏特异性,张力性气脑发生率高达48.2%,死亡率达14.3%,复发性气胸并非罕见,发生2次或2次以上者达25.0%。结论: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起病隐匿,进展快,常危及生命,必须提高诊断率,及时处理。
石玉仙
关键词:并发症阻塞性肺疾病气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