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婧

作品数:14 被引量:261H指数:7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缺血
  • 7篇血性
  • 5篇溶栓
  • 5篇卒中
  • 5篇急性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丁苯
  • 3篇丁苯酞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苯酞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因子
  • 2篇源性
  • 2篇溶栓后

机构

  • 14篇石家庄市第一...
  • 3篇河北省胸科医...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作者

  • 14篇李婧
  • 11篇卢海丽
  • 10篇陈娜
  • 9篇史万英
  • 9篇王聪杰
  • 9篇吕晓培
  • 8篇李虹
  • 7篇陆连生
  • 6篇宋巧
  • 6篇张斌
  • 5篇康梅
  • 3篇杨香敏
  • 3篇郑丽
  • 3篇袁帅
  • 2篇张斌
  • 1篇杨爱丛
  • 1篇董艳红
  • 1篇张杰
  • 1篇郭勇
  • 1篇滕振杰

传媒

  • 6篇河北医药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7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DNT效果评价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每年其治疗费及间接经济损失花费近200亿元,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沉重负担,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7%.有研究指出,及时有效的急诊处理,缩短发病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可以降低脑卒中...
杨爱丛李晓红李婧梁晓雪张翠伟习玉芳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用药时间
外源性一氧化碳抗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外源性一氧化碳对大鼠肢体由缺血再灌注(IR)导致心肌损伤的治疗及机制。方法 22只大鼠随机分为IR组(10只)、IR吸入CO组(RC组)(10只)、假手术组(S组)(2只);检查大鼠心肌组织及横纹变化,肌组织中Bax、Bcl-2及凋亡百分比,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 RC组大鼠肌组织中Bcl-2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5),而其余指标则均显著低于IR组(P<0.05),心肌损伤相对减轻。结论外源性CO可减轻肢体IR导致的心肌损伤,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肌组织内聚集有关。
李婧杨香敏宋巧卢海丽陈娜史万英
关键词:一氧化碳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性白细胞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中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 leukin 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制作成脑组织缺血模型,分为A组、B组、C组,每组12只,A组为对照组未治疗,B组和C组给予白藜芦醇25mg/kg和白藜芦醇50mg/kg,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6水平,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B组和C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A组,C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又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脑部TNF-α、IL-6表达水平,减轻脑部炎症程度,改善脑缺血,值得临床应用。
郭勇杨茜张杰郭唯李婧
关键词:白藜芦醇细胞因子类
不同疗程的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的应用疗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丁苯肽注射液14 d的基础上继续口服丁苯酞胶囊2周治疗,观察组在应用丁苯肽注射液14 d的基础上继续口服丁苯酞胶囊3个月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炎性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2组hsCRP、PTX-3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疗程长的患者神经功能损失恢复好、预后好,值得推广使用。
李虹陈娜陆连生李婧张斌王聪杰宋巧康梅卢海丽
关键词:丁苯酞
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治疗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经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除外出血转化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单抗加抗凝,即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抗,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偏低(P<0.05),治疗组mRS评分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减轻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症状,减轻残疾程度,疗效显著,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吕晓培李婧袁帅王聪杰张斌康梅卢海丽陈娜
关键词: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出血与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sehem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分布特点与危险因素,及其与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80例ICVD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imaging,SWI)序列检查。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并对CMBs进行计数、分级,了解CMBs分布特点。应用Logisi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将ICVD患者分为CMBs组与无CMBs组。CMBs组进一步按严重程度分为0~3级共4组,进一步研究CMBs影响因素与分级的相关性。再将ICVD患者分为WML组与无WML组,WML组采用年龄相关白质改变评分量表进行各个区域评分,进一步探讨WML与CMBs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180例ICVD患者中,有CMBs者111例(61.7%),表现皮质及皮质下CMBs者80例(72.1%),其中颞叶皮质CMBs(49例,占61.3%)最常见,基底节及丘脑有CMBs者6l例(55.0%),幕下区域有CMBs者38例(34.2%),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61,P〈0.01)。(2)年龄(B=0.046,OR=1.047,95%CI=1.017~1.077,P=0.002)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B=1.458,OR=4.299,95%C/=2.114~8.744,P〈0.01)为影响CMBs的危险因素;(3)CMBs分级与WML总分存在正相关(r=0.393,P〈0.01)。结论ICVD患者CMBs最常见于颞叶;年龄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CMBs的危险因素;随着WML总分增加,CMBs严重程度也增加。
吕晓培滕振杰袁帅王聪杰李虹陈娜卢海丽史万英董艳红李婧张斌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
脑微血管病变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的相关分析。方法收集确诊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114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期114例非小血管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酗酒等因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血管病变导致的脑梗死患者中临床表现有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患者明显较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是引起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缺血性小血管病变多为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较多,故控制上述危险因素是降低脑小血管病发病率及预防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手段。
陈娜陆连生宋巧康梅卢海丽杨香敏张斌李虹李婧王聪杰吕晓培史万英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以焦虑抑郁、格林-巴利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李婧史万英吕晓培卢海丽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2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常规组34例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及常规用药(不包括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溶栓组)34例在时间窗内接受阿替普酶(rt-PA)静滴溶栓治疗及常规用药(溶栓24 h后加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比较3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 3组治疗前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溶栓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MRS上升,3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M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例出现无症状性脑出血。常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MR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疗效显著,是安全的,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陈娜陆连生李虹李婧王聪杰张斌吕晓培郑丽卢海丽史万英
关键词:阿替普酶心源性脑栓塞溶栓治疗
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7
2017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14d后未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14d后继续口服丁苯酞胶囊3个月。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五聚素-3(PTX-3)]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3%低于观察组的98.11%(X^2=16.74,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评分、MMSE评分均升高(t_观=5.03、27.36、4.21,P<0.05,t_对=2.45、12.54、2.36,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5.8、9.4、53.7,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PTX-3水平均降低(t=5.36、6.75,P<0.05),且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t=6.78、4.45,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1例,观察组睡眠欠佳1例,2组患者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以使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恢复快、预后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陈娜陆连生李虹王聪杰卢海丽李婧吕晓培郑丽张斌宋海霞史万英
关键词:丁苯酞序贯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炎性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