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桦
-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系统公益性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社区健康管理对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对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2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调查后,对照组(130例)予以门诊常规治疗,观察组(138例)进行社区健康管理,2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12个月。采用t检验比较基线资料与社区健康管理实施后2组患者肺功能及预后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观察组肺部啰音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感染发生例数较基线时明显增加(P<0.05),而观察组感染无明显变化(P>0.05)。第6、9及12个月随访时,观察组肺功能较同组基线水平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随访结束后对照组肺功能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喘憋、呼吸困难、肺气肿及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感染及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氧分压(Pa 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量计值百分比(FEV1%)及呼气流速峰值(PEF)是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改善预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 苏桦董时广刘娟刘欣郑玉婷
-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老年预后
- 社区空巢老人抑郁孤独状况与幸福感及生存质量干预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团队干预对空巢老人抑郁孤独状况、幸福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深圳市福田区≥60岁居民空巢老人情况,将轻中度抑郁空巢老人15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予家庭医生团队综合服务干预方案,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方案,干预时间为18个月。将干预前后试验组与同期对照组、无抑郁组(867例)的抑郁、孤独、幸福感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深圳市福田区空巢老人检出率22.60%(1 035/4 580),空巢老人抑郁检出率16.23%(168/1 035)。有抑郁症状者GDS(t=42.33,P=0.00);UCLA(t=55.38,P=0.00)评分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UNSH(t=-48.89,P=0.00);WHOQOL-BREF(t=-36.46,P=0.00)评分低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干预6、12、18个月GDS、UCLA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UNSH、WHOQOL-BREF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18个月GDS、UCLA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6、12、18个月的GDS、UCLA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NSH、WHOQOL-BREF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干预前后与无抑郁组比较,GDS、UCLA评分均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UNSH、WHOQOL-BREF评分均低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8个月后,试验组抑郁(χ2=39.212,P<0.01);孤独(χ2=47.997,P<0.01)与干预前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医生团队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空巢老人抑郁孤独状态,提高幸福感及生存质量,但干预后结果仍未达到无抑郁空巢老人的水平。
- 苏桦张丹霞董时广刘娟刘欣杨彩轩许春涛
- 关键词:空巢老人抑郁孤独幸福感家庭医生
- 2014年深圳市福田区空巢老人抑郁孤独情绪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调查深圳市福田区空巢老人抑郁孤独情绪状况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提出干预对策。方法 2014年1-6月对深圳市福田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4 580人进行空巢情况调查,筛选空巢老人。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UCLA孤独量表(UCLALS)、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空巢老人抑郁孤独状况,并记录深圳市福田区老年居民空巢情况及空巢老人抑郁孤独情绪状况,计算出空巢检出率,抑郁、孤独情绪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孤独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1 035人为空巢老人,空巢检出率为22.60%;有抑郁症状者168例,检出率16.23%;有孤独感者291例,检出率28.12%。单因素分析结果:在福田区空巢老人中,未婚及丧偶、独居、初中及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低生活费支出(〈2 000元/月)、不锻炼、合并慢性病的人群抑郁情绪检出率高(P〈0.05);而年龄70-、未婚及丧偶、独居、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低生活费支出(〈2 000元/月)、不锻炼、合并慢性病的人群孤独情绪检出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未婚及丧偶(OR=0.638,95%CI=0.453-0.899,P=0.010)、独居(OR=0.294,95%CI=0.189-0.457,P=0.000)、低生活费支出(〈2 000元/月)(OR=0.404,95%CI=0.321-0.508,P=0.000)、不锻炼(OR=0.602,95%CI=0.478-0.758,P=0.000)、合并慢性病(OR=0.593,95%CI=0.363-0.971,P=0.038)是空巢老人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婚及丧偶(OR=0.478,95%CI=0.357-0.639,P=0.000)、独居(OR=0.381,95%CI=0.264-0.549,P=0.000)、低生活费支出(〈2 000元/月)(OR=0.617,95%CI=0.519-0.734,P=0.000)、不锻炼(OR=0.815,95%CI=0.679-0.980,P=0.029)是空巢老人发生孤独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空巢老人抑郁、孤独情绪检出率较高。未婚及丧偶、独居、低生活费支出、不锻炼、合并慢性病是引起空巢老人出现抑郁、孤独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
- 苏桦张丹霞董时广刘娟刘欣
- 关键词:空巢老人抑郁孤独影响因素
- 福田区空巢老人抑郁孤独状态调查与家庭医生团队干预模式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探讨福田区空巢老人的抑郁孤独状况以及家庭医生团队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福田区的212例空巢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心理状态调查,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6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随访,研究组给予家庭医生团队干预。结果:两组老人干预前均存在抑郁、孤独状态,经干预后研究组抑郁与孤独评分均获显著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田区空巢老人多存在抑郁与孤独心理,采用家庭医生团队干预后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实施价值。
- 董时广李丽红苏桦裴林夕林日扬谢延赵蓉
- 关键词:空巢老人抑郁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