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莉
- 作品数:15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论价值的三重主体表现形态
- 2016年
- 人具有三重属性的本质规定性,因此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也具有三重主体性身份。在价值范畴内,三重主体属性所规定的价值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即类主体属性所规定的价值表现形态、群体属性所规定的价值表现形态和个体主体属性所规定的价值表现形态。三者共同构成了价值主体的三重需要和价值诉求,三者之间既相互协同,互相推进,又相互分离,在相互斗争中促进各种的发展。价值的三重主体表现形态既是客观的一种呈现,同时又是人主观的一种意愿的表现,是主客观二者同一的结果。
- 李亚莉季轩民
- 关键词:类主体
- 价值观自信的理论构建被引量:1
- 2015年
- 价值观自信是对自身价值观的一种实事求是的积极肯定,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的理论构建主要基于传统文化的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其中,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奠定了基点,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则是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的内核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既为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奠定了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的具体践行。
- 李亚莉
- 关键词: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
- 基于人际差异的价值认同和价值冲突研究
- 2015年
- 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是价值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价值冲突源于人的差异性、特殊性,价值认同是在承认人际差异的前提下追求价值共性的过程。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内在的张力使其共生共存,在一定时空内此消彼长,又在一定状态下和谐共存。
- 李亚莉
- 关键词:交往
- 论主体三重属性规定的价值表现形态
- 价值是“主体—客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主体是价值的内在尺度,客体是价值的外在尺度,价值的存在既离不开客体,更离不开主体。主体价值论认为价值具有属人性,是“世界对之于人的意义”。对主体的研究是研究价值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切入...
- 李亚莉
- 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探析
- 2015年
- 牧口常三郎的价值哲学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真理和价值的区分,进而提出构成价值范畴的是得、美、善;二是从主客体的关系出发理解价值,构建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三是他从实践出发,提出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认识价值,更在于创造价值。其思想在价值哲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 李亚莉
- 关键词: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
- 差异性视域下价值认同研究
- 2015年
- 人是"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同一,从"差异性"视域理解价值问题是个体化时代多元价值不断发展的需要。人具有三重属性,即类性、群体性和个体性,与之相应的是人也具有三重价值诉求,即类层面的价值、群体层面的价值和个体层面的价值,这三重价值之间存在着同一,即人共同的价值诉求,也存在着差异,即基于主体不同或是所考虑的层次不同而追求的特殊的价值诉求。从差异性的视域分析价值认同有利于多元价值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价值认同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 李亚莉袁野
- 从人的三重属性分析价值冲突被引量:1
- 2015年
- 人的三重属性既是人固有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研究和考察问题的一种理论方法。人的类、群体、个体的三重属性决定了价值的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价值彼此既有融合,也存在着冲突,同时,同一层次的价值因主体具有的差异性也会存在着冲突。价值冲突的化解需结合人的三重属性的统一协调发展而实现。
- 李亚莉王惠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化传承被引量:1
- 2015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同时又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指导和理论核心。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理论创造,而是在解决当前问题时,充分利用以往的文化思想,并进行内涵的丰富和创新,使其为解决当前问题而服务。
- 李亚莉王惠宁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
- 三种价值冲突及原初价值冲突化解
- 2016年
- 从产生的根源看,价值冲突主要存在着三种表现形式,即利益冲突、文化冲突和原初价值冲突。在原初价值冲突中又包含了利益冲突的因素,而文化冲突也是基于原初价值冲突在历史中的不断积淀,因而,价值冲突的化解关键在原初价值冲突的化解。原初价值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和平等性,在化解原初价值冲突时首先应当正视冲突,在尊重多元化的原初价值存在的基础上,怀着宽容的心态、和谐共在的理念,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来实现原初价值冲突的化解。
- 李亚莉
- 关键词:文化冲突
- 法治中国建设的现实起点被引量:3
- 2016年
- 从中国的现实出发,面对中国法治生成的既成事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现实起点。西方既成的法治发展历史不是法治发展的必然史,更不是法治本身的内在逻辑,中国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探索适合自身法治发展的具体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体现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现实、中国的文化特质等中国元素,同时吸纳人类一切优秀的法治文化,如此方能使中国的法治建设不断开放发展并充满活力。
- 易小明李亚莉
- 关键词: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