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晋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国人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承受
  • 1篇心理承受力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睡眠
  • 1篇睡眠质量
  • 1篇教育
  • 1篇教育水平
  • 1篇不同性别
  • 1篇城乡

机构

  • 2篇江苏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10...
  • 2篇阜阳市第三人...
  • 2篇常州市妇幼保...
  • 1篇马鞍山市中心...
  • 1篇南通体臣卫生...

作者

  • 2篇张理义
  • 2篇刘云
  • 2篇张晋
  • 2篇马爱国
  • 1篇陶凤燕
  • 1篇涂德华
  • 1篇孔令明

传媒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性别、城乡、教育水平中国人的精神障碍风险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性别、城乡、教育水平人群精神障碍风险的特征,为各人群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全国18省市分层抽取健康人13 080人,发放中国精神疾病预测量表收集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女性心理防御不良、精神病性、抑郁、神经症、应激源、人格偏移、个性内向、成长经历因子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2)城市人群人格偏移、躁狂的因子分显著高于乡镇人群(P<0.05)。(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心理防御不良、精神病性、抑郁、神经症、应激源、人格偏移、个性内向、躁狂、成长经历因子分显著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P<0.05)。结论中国不同人群的精神障碍特征存在差异,个体性别、城乡、文化程度的差异可表现出不同的精神障碍风险特征。
张理义张晋孔令明张其军陶凤燕马爱国刘云高玉芳涂德华
关键词:中国人
中国人睡眠质量与心理承受力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心理承受力与睡眠障碍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各人群睡眠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全国18省市分层抽取健康人13 080人,发放中国心理承受力量表和中国睡眠障碍量表,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1)中国城市人群睡眠障碍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农村(P<0.01)。2)独生子女的运动性异样睡眠因子、非运动性异样睡眠因子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1),独生子女嗜睡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除嗜睡因子外,已婚者的其他睡眠障碍因子分显著高于未婚者(P<0.01);除非运动性异样睡眠外,男性睡眠障碍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女性(P<0.01)。3)对中国人心理承受力量表分析显示:意志力、家庭支持和自信心等因子分城市显著低于农村(P<0.05);独生子女人际交往和家庭支持因子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问题解决、人际交往和自信心因子分已婚者显著高于未婚者(P<0.01),而家庭支持因子分已婚者显著低于未婚者;问题解决、意志力和自信心因子分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家庭支持因子分男性显著低于女性(P<0.01)。4)中国心理承受力各因子与睡眠障碍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中国人心理承受力量表问题解决、意志力、家庭支持、自信心因子进入日间功能的回归方程,对该睡眠障碍有显著预测作用;意志力进入失眠的回归方程,对该睡眠障碍有显著预测作用;问题解决、意志力、家庭支持进入嗜睡的回归方程,对该睡眠障碍有显著预测作用;问题解决、意志力、人际交往、家庭支持进入运动性异样睡眠和非运动异样睡眠的回归方程,对该睡眠障碍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0~0.05)。结论中国不同人群的心理承受力和睡眠障碍存在差异,心理承受力与个体睡眠质量密切
张理义张晋张其军陶凤燕马爱国刘云高玉芳
关键词:睡眠质量心理承受力影响因素中国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