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香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扬中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分辨MR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8月扬中市人民医院接诊的后循环缺血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MRI检查和DSA检查,以DSA诊断为金标准,依据诊断结果将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纳入脑梗死组(3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纳入TIA组(25例)。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率MRI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两组斑块分布及两组粥样硬化血管及斑块特征对比。结果: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经高分辨率MRI检查,其中未见斑块28例,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10例,Ⅳ型8例;高分辨率MRI检查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脑梗死组的斑块面积、WAMLN、斑块负荷百分比、狭窄率均高于TIA组,LA_(MLN)低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TIA组的VA_(MLN)、VA_(reference)、LA_(referenc)、腹侧壁、上侧壁、背侧壁、下侧壁的斑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分辨率MRI检查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反映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型情况,且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粥样硬化血管及斑块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 李丽香朱北川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高分辨率
- 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课题选取我院2019年1月-5月时段内确诊的60例胃癌患者影像数据为依据,以病理结果为最终标准,评估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检出率、准确率。结果:螺旋CT平扫中,检出率为71.67%,准确率为55.00%;螺旋三期动态增强检出率为98.33%,准确率为96.67%,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具有检出率和准确率高的优势,更为直观展现病灶图像,应予以重视。
- 李丽香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平扫胃癌
- 高分辨率CT靶扫描在早期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究高分辨率CT靶扫描在早期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在我院行胸部常规CT平扫发现的54例患者的68个肺小结节资料。全部先行常规CT平扫,然后在病变部位上下3cm范围内行高分辨率CT靶扫描。阅片判断结节的类型,并对结节进行定性诊断。结果:最终病理证实33个小结节为恶性病变,其余35个小结节为良性病变。恶性结节最大直径在5~19mm,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密度结节28例;良性结节最大直径在5~20mm,磨玻璃密度结节8例,其中4例边界模糊。与常规平扫图像阅片诊断的不确定率(38.24%)相比,靶扫描图像阅片诊断的不确定率(11.76%)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分辨率CT靶扫描能有效提高肺小结节各种征象的显示率,并有助于降低诊断的不确定率。
- 朱北川史芸芳李丽香
- 关键词:高分辨率CT靶扫描
- 径线法评估脑白质高信号相关脑萎缩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关于使用径线法评估脑白质高信号(WMH)相关脑萎缩严重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3年9至10月扬中市人民医院临床检查者和健康体检者131例,按WMH严重度分组并测算各组的双尾状核指数Evans指数及哈氏值、第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外侧裂宽度。对各组所测经线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不同WMH严重度时脑萎缩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不同WMH严重度的受检者其哈氏值、第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Evans指数、双尾状核指数及脑沟宽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组间多重对比结果显示仅双尾状核指数在不同WMH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径线法可以评估WMH相关的脑萎缩严重程度,常用的径线指标中双尾状核指数对WMH相关的脑萎缩最为敏感。
- 黄辉杜国忠李丽香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萎缩
- 乳腺病变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增强方式的表现特点及异同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及磁共振增强扫描在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64个病灶)乳腺病变患者分别采用超声造影及磁共振增强扫描诊断。比较两组增强均匀性、增强后显示病变区域面积大小、灌注缺损区域面积大小等。结果:Kappa均匀性检验表明两种方法对乳腺病变的增强均匀性不一致(P<0.05);超声造影更加不均匀,与磁共振增强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增强后显示的病变面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超声造影显示病变灌注缺损区面积较大,与磁共振增强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显示病灶部位不均匀增强的病变面积大于均匀增强的病变面积(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及磁共振增强方式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有较多一致性,但基于原理的不同,两种方式存在增强差异,应结合二者的特征补充应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李丽香
- 关键词:乳腺病变超声造影磁共振均匀性
- 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评价CT对乳腺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术前38例乳腺癌的CT平扫增强扫描和X钼靶摄影检查结果。20例术后CT随访。结果:38例与病理对照,CT检查中33例术前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符合率为86.8%,误诊1例,不能明确诊断4例;X钼靶摄影诊断正确31例,符合率81.6%,误诊2例,漏诊2例,不能明确诊断3例。20例术后随访检查。结论: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术后随访中有很大价值。
- 王艳玲吴春华张水平何拥军李丽香
- 关键词:乳腺癌CTX线钼靶摄影术前诊断随访
- 高分辨率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CT检查方式的不同将126例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分为常规CT组和高分辨率CT组,每组63例。比较两种扫描方式的肿瘤征象显示情况、扫描图像质量以及两种方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高分辨率CT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钙化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均高于常规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组的CT扫描图像优良率为95.24%,明显高于常规CT组的71.43%(P﹤0.01)。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59%(35/37)、92.31%(24/26)、93.65%(59/63),均高于常规CT的75.00%(30/40)、78.26%(18/23)、76.19%(48/63)。结论高分辨率CT可清晰显示肿瘤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和内部结构,其图像质量较好,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高于常规CT。
- 张强李丽香
- 关键词:高分辨率CT常规CT肺小结节早期肺癌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