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娜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急性
  • 3篇血清
  • 3篇缺血
  • 2篇血清胱抑素
  • 2篇血清胱抑素C
  • 2篇血性
  • 2篇抑素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卒中
  • 2篇胱抑素
  • 2篇胼胝
  • 2篇胼胝体
  • 2篇胼胝体压部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可逆
  • 2篇可逆性
  • 2篇梗死
  • 2篇病变

机构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0篇王娜
  • 3篇毕国荣
  • 3篇冯娟
  • 3篇刘然
  • 3篇张旭东
  • 1篇刘力
  • 1篇王也
  • 1篇李延峰
  • 1篇王平
  • 1篇翟志永
  • 1篇岳伟

传媒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穹窿柱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3年
穹窿梗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 在临床上非常罕见[1]。由于穹窿靠近脑室、体积小且非梗死好发部位, 因此其病变很容易被忽略而导致误诊。穹隆柱作为穹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穹隆梗死的主要发病部位。为此, 本研究收集了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诊治的6例急性穹窿柱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 以期为这类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薛慧慧王娜刘力刘长月岳伟
关键词:穹窿脑梗死
核磁共振成本管理和价格确定应注意的事项被引量:1
2011年
核磁共振是一种成像质量高.图像分辨力强,在临床上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的设备。但也存在不客忽视的缺点,除扫描时间长,设备利用率低, 工作条件苛刻等缺点外,更主要的缺点是初始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极高。因此,如何对核磁共振进行成本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是发挥其效益的关键。
安宏伟王娜
关键词:核磁共振
NMDA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病
王娜李延峰纪勇
血清胱抑素C与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与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对1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复查CT结果分为出血转化组(65例)和非出血转化组(127例),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比较各个组间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出血转化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非出血转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是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且与出血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71,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王娜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
血清铁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 HT)的预测价值。方法18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CT复查结果分为HT组和非HT( non-HT)组,同时将HT组分为出血性梗死( HI)亚组和脑实质血肿( PH)亚组。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发病48 h内血清铁蛋白水平,比较各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评估其对HT的预测意义。结果 CT结果显示,18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HT者87例(46%),其中HI 66例、PH 21例。 HT组血清铁蛋白水平[(175.49±109.09) ng/mL]明显高于non-HT组[(117.25±78.42) ng/mL](P<0.01)。 PH亚组血清铁蛋白水平[(245.18±103.63) ng/mL]明显高于HI亚组[(153.31±101.84) ng/m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4,95%CI:1.000~1.008, P=0.029),同时也是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006,95%CI:1.001~1.011, P=0.021)。血清铁蛋白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HT和PH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95%CI:0.611~0.763, P<0.001)、0.782(95%CI:0.652~0.913, P<0.001),预测值分别为131.5 ng/ml、182.0 ng/ml。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HT、PH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铁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HT具有预测价值。
王娜毕国荣刘然张旭东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出血转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病程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生化结果,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确诊为成人RESLES的患者7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生化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4例男性,3例女性,5例有发热、头痛表现,部分病例伴有意识障碍、视物障碍、呕吐等症状。7例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3-14天行头部MRI检查,均提示胼胝体压部(SCC)异常信号,病变在T1WI为稍低或低信号,在T2WI及Flair成像为稍高或高信号,在DWI为高信号及ADC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没有强化效应。针对7例患者病因予以针对性治疗,全部病例于发病后7-60天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于发病后10-45天复查头部MRI提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RESLES是一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病因复杂,表现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针对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预后较好。
王娜王平冯娟
关键词:成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平均动脉压对预后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平均动脉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共34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平均动脉压分为〈97 mm Hg组、97~mm Hg组、107~mm Hg组和≥117 mm Hg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3分)和预后不良组(m RS为3~6分),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入院时平均动脉压对发病90 d时预后的影响。结果入院时平均动脉压〈97 mm Hg组、97~mm Hg组、107~mm Hg组和≥117 mm Hg组预后不良者分别占34.78%(16/46)、14.29%(14/98)、15.32%(17/111)和41.38%(36/87),以97~mm Hg组和107~mm Hg组患者预后更好(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为97~和107~mm Hg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90 d时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3,0.01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平均动脉压水平过高或过低均提示预后不良,该项指标可以作为预后预测指标。
刘然王娜张旭东毕国荣翟志永
关键词:卒中血压预后
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及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及缺血区脑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并分析EPCs的数量与血管新生关系。方法 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组、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artery occlusion,MCAO)组、脑缺血预处理(brain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BIP)组,各36只,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前0 h、缺血再灌注后3 h、24 h、3 d、5 d、7 d 6个时点,每个时点6只大鼠。用Zea 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EPCs数目。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新生血管密度。结果 1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再灌注3 h后,BIP组、MCAO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且BIP组较MCAO组评分低(5 d:1.00±0.63;7 d:1.00±0.63,P<0.05);2外周血EPCs数目:再灌注3 h后,MCAO组外周血EPCs数目开始降低,BIP组逐渐升高,且BIP组较MCAO组明显增加(24 h:0.58±0.07;3 d:0.80±0.10;5 d:0.68±0.05;7 d:0.52±0.03,P<0.01);3新生血管数目:BIP组、MCAO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 d、5 d出现新生血管,且BIP组较MCAO组多(5 d:14.53±3.44;7 d:41.40±5.62,P<0.01);4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缺血区脑组织新生血管密度与外周血EPCs数量呈正相关(5 d:r=0.855,P<0.01;7 d:r=0.946,P<0.01)。结论 BIP能促进脑IRI大鼠EPCs的动员,有助于增加缺血区脑组织血管新生。
张旭东王也刘然王娜毕国荣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内皮祖细胞新生血管化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帕金森病进展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胱抑素C(CC)水平的变化,及其与H&Y评分、PD患病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PD患者(PD组)4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13例,根据H&Y评分将PD组分为3个亚组,分别检测CC浓度及Scr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组与对照组CC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浓度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各亚组中,中期组CC浓度高于早期组及对照组(P<0.05),晚期组C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其他两个亚组(P<0.05),秩相关分析对比CC浓度与PD患病时间呈正相关(r=0.209,P<0.01),CC浓度与H&Y评分呈正相关(r=0.618,P<0.01).结论 CC水平与PD有一定相关性,PD患者的CC水平明显增高.在疾病初始阶段升高不明显,也许CC不一定是PD发病的原因,但其水平与H&Y评分及患病时间呈正相关,CC可能参与疾病进展的过程,高水平的CC可能会加重PD患者病情.
王娜冯娟
成人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成人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mild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 with a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MERS)的病程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生化结果,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并临床确诊为MERS的成人患者7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脑脊液化验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4例男性,3例女性,均有发热表现,其他表现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抽搐、视物双影。4例有明确前驱感染史,分别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结核,通过针对应用相应抗感染药物,14~60 d临床症状缓解。所有病变(包括胼胝体压部及脑白质病变)在T1WI为等、稍低或低信号,在T2WI及Flair成像为稍高或高信号,在DWI为高信号,ADC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没有强化效应,于发病后第14~45天复查头部MRI提示病灶完全消失。7例MERS患者CSF表现与原发病相关,无明显特征性改变。结论成人MERS是一组新型临床影像学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表现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病程有自限性,针对不同病因予以针对性治疗,预后较好。
王娜冯娟
关键词:成人胼胝体脑炎脑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