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骆驼来源的纳米抗体c Ab BCII10作为非抗体亲和力转移骨架的潜能,采用亲和力转移的方法,将FSHR结合肽段移植到c Ab BCII10的抗原结合区以快速获得抗FSHR抗体。【方法】将FSHR结合肽FSH33-53编码序列,分别移植入纳米抗体c Ab BCII10的CDR1和CDR3区域中,命名为VHH-h FSH1和VHH-h FSH3。采用DNA合成方法获得VHH-h FSH1,VHH-h FSH3和c Ab BCII10的DNA编码序列,把这些DNA序列克隆到p ET22b载体上,将其转化到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过诱导和表达再用Ni离子亲和纯化获得纯的单域抗体。采取ELISA方法鉴定纯化的c Ab BCII10,VHH-h FSH1、VHH-h FSH3与FSHR的结合能力及特异性。【结果】通过框架移植获得的VHH-h FSH1,VHH-h FSH3和c Ab BCII10蛋白均在细菌胞间质可溶性表达。将FSHR结合肽FSH33-53移植到c Ab BCII10的CDR3获得的VHH-h FSH3具有特异结合FSHR活性。【结论】c Ab BCII10可以作为移植的框架,FSH和FSHR结合肽段移植到c Ab BCII10的CDR1和CDR3区可以获得亲和性较高的抗FSHR抗体。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并通过低温电解水技术生产氢气,被认为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制氢途径,是未来氢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采用该方法生产的氢气因其环保特性而被称为“绿氢”.然而,目前绿氢高昂的生产成本限制了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先进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和电催化体系以降低电解水制氢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界面工程是一种提升非贵金属催化剂电解水性能的有效策略,但目前对其催化活性位点的识别及活性提升机制的研究仍然不足.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及低温磷化法制备了具有丰富异质界面的Ni_(2)P/CoP/FeP_(4)/IF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电解水过程中的催化活性位点及这些位点在提升催化能力方面的协同作用.采用扫描电镜(SEM)证明了Ni_(2)P/CoP/FeP_(4)/IF催化剂呈现纳米线网络结构,这种结构不仅有利于增加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位点和加速反应动力学,而且促进了连续产生的气泡从活性位点逃逸,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机械稳定性.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Ni_(2)P/CoP/FeP_(4)/IF催化剂在1.0 mol L^(‒1)KOH溶液中表现出较好的析氧反应(OER)和析氢反应(HER)活性,分别仅需218和127 mV的过电位,即可达到100 mA cm^(‒2)的电流密度.将Ni_(2)P/CoP/FeP_(4)/IF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构建双电极电解槽,该装置产生100和500 mA cm^(‒2)的电流密度分别仅需1.68和2.05 V的电压,这一性能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自支撑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多步计时电位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Ni_(2)P/CoP/FeP_(4)/IF作为阳极和阴极材料在水分解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长期耐久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差分电荷分析表明,电子从富电子的FeP_(4)向缺电子的Ni_(2)P和CoP转移,这促使Ni_(2)P和CoP上的电子积累和FeP_(4)上的空穴积累,有利于优化反应中间体的吸附和脱附自由能,提升OER和HER催化性能.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