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秀萍

作品数:18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
  • 5篇地氟病
  • 5篇氟病
  • 5篇
  • 4篇污染
  • 3篇地氟病区
  • 3篇酸度
  • 3篇土壤
  • 3篇燃煤
  • 3篇氟病区
  • 3篇氟化
  • 3篇氟化氢
  • 3篇病区
  • 2篇热重
  • 2篇总氟
  • 2篇晚二叠世
  • 2篇污染控制
  • 2篇露天
  • 2篇露天煤矿
  • 2篇煤矿

机构

  • 18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四川省煤田地...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洪秀萍
  • 13篇梁汉东
  • 7篇吕帅
  • 7篇张引
  • 2篇张玉法
  • 2篇王哲
  • 2篇徐德明
  • 2篇陈洋
  • 1篇李洋
  • 1篇李展平
  • 1篇李珊
  • 1篇李瑶
  • 1篇张文海
  • 1篇许丹丹
  • 1篇王代懿
  • 1篇王志勇

传媒

  • 3篇2014年中...
  • 2篇煤炭技术
  • 2篇环境化学
  • 1篇地质论评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矿业科学学报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贵川交界地氟病区晚二叠世煤的酸度分布被引量:4
2016年
为探讨云贵川交界处晚二叠世煤的酸度分布规律及其对地氟病的可能影响,在云南威信、镇雄,贵州赫章、大方、金沙及四川古蔺、叙永8个县区共采集龙潭组煤样83件,分别用p H计、重量法、高温燃烧-热水解法对其酸度、硫酸根及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晚二叠世龙潭组煤的表观酸度p H值为1.86-8.62(均值5.70,n=83),酸性煤(p H≤5.6)与正常煤(p H〉5.6)所占比例分别为41%,59%,且97.1%的酸性煤为露头煤;露头煤样的p H总分布范围为1.86-8.62,均值达到4.86(n=55),其中33件酸性露头煤p H均值低至3.39(1.82-5.50,n=33);矿井煤的p H为4.45-7.94,均值7.34(n=28),指示露头煤的酸性显著强于矿井煤。实测煤样硫酸根含量为249-64 706μg/g(均值7 070μg/g,n=83)。煤中氟含量为44-382μg/g,均值120μg/g(n=83),接近于中国煤中氟的背景值(130μg/g)。酸性煤的p H与其硫酸根含量的负对数p(SO4^2-)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62),表明煤中酸的存在形式可能为酸性硫酸盐如KHSO4或Na HSO4。推论是当这种酸性露头煤与当地高氟黏土混合使用,在燃烧或加热条件下,两者必将发生化学反应而释放出氟化氢(HF)。
洪秀萍梁汉东张玉法徐德明
关键词:酸度氟化氢地氟病
中国典型富煤区地表氟与酸污染现状与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我国氟污染普遍,而氟污染区域通常与赋煤区总体重叠,且常伴随酸污染,与酸关联的硫则是煤源污染物。本文总结了我国典型富煤区地表氟与酸污染现状,揭示了富煤区地表氟与酸污染并存的现象,阐明了煤中硫氧化成酸加剧体系中氟活化、迁移、释放以及在失酸条件下重新富集的氟与酸污染协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氟与酸污染的协同模式。云贵川交界区域地表氟与酸污染主要是煤系地层广泛自然出露风化导致的,为自然因素成因,而当地农村因燃煤流行的地氟病则是自然因素与人为不当利用相互叠加所致;宁夏贺兰山北段羊氟中毒区地表氟和酸污染主要源于长期煤层自燃及煤炭开采利用,为人为因素成因;内蒙古乌达氟污染则是煤火和工业园煤炭利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洪秀萍洪秀萍
关键词:氟污染酸污染
地氟病区土壤硫酸化及其影响分析:以贵州织金县荷花村为例
2015年
为探讨高氟地区土壤是否存在硫酸化,为地氟病发生与土壤硫酸化的关联性研究提供依据,以地表土(拌煤粘土)高氟且地氟病长期严重流行的贵州省织金县荷花村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地表土pH值及硫酸根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土的表观酸度均值为pHa=4.92,实际酸度均值为3.67;实测硫酸根总量均值为4 465μg/g(1 165~7 003μg/g,n=45),酸度与硫酸根总量呈正相关(R2=0.792 0)。结论:高氟地区土壤地表土呈酸性,且属硫酸化。
洪秀萍梁汉东张引吕帅
关键词:地氟病酸度硫酸化
三道岭露天煤矿外围表土总氟含量研究
<正>煤中普遍含氟,氟对人体具有双侧阈浓度,当摄氟不足时会导致龋齿,而摄氟过量时又会罹患氟斑牙和氟骨症[1-4],其表生活化迁移过程及环境效应一直是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我国多目标区域存在大规模F异常,被认...
洪秀萍张引梁汉东吕帅
文献传递
自然倾向煤的热重与汞释放的实验研究
<正>煤火是自然或人为开发煤田并利用煤炭中所存在的一种灾害,在大多数的国家都是广泛存在的,主要是因为外在和内在原因而发生的自燃。全世界约有20多个国家存在煤自然现象[1]。煤火主要存在于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自燃致使煤炭资源...
张引洪秀萍梁汉东张文海李瑶
文献传递
辽宁省锦州市燃煤炕中汞的二次释放分析研究
<正>锦州地处我国东北辽宁西部,每年的取暖期从冬季的十月中上旬到第二年的四月下旬,取暖期较长。城市内主要采暖方式是集中供暖,农村和城郊结合部多采取典型的烧炕取暖的方法。本文实验和研究的地区地处锦州市北部城郊结合部,居住人...
吕帅洪秀萍梁汉东张引
文献传递
三道岭露天煤矿外围表土总氟含量研究
通过对新疆三道岭露天矿区外围表层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均呈酸性。个别样品pH值在4.5以下。土壤中总氟含量范围平均值约为1 5OOμg/g,最大值高达2668μg/g,远高于中国土壤氟含量中值478μg/g和...
洪秀萍张引梁汉东吕帅
关键词:露天煤矿表层土壤污染控制
文献传递
云贵川交界区晚二叠世煤系地层出露风化土的酸性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云贵川交界区农村流行地氟病且曾以"土"拌煤作为生活燃料的现象普遍,煤系地层广泛出露且前人观察指出当地拌煤"土"常取自煤系地层风化土.本文以采自该区7个县域的71件煤系地层出露风化土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2%的风化土呈酸性,pH均值为4.62(2.39—5.54,n=37);硫酸根含量显著偏高,均值达到1778μg·g^(-1)(295—13086μg·g^(-1),n=71);氟含量总体偏高,均值达到751μg·g^(-1)(237—1764μg·g^(-1),n=71).酸性风化土的pH与其硫酸根含量的负对数-lg C[SO2-4]成正相关(r=0.75),表明风化土中酸的存在形式可能为酸性硫酸盐如KHSO4或Na HSO4,而后者可能源自煤系地层中黄铁矿的风化.在一定条件下(燃烧),风化土内部的酸与氟在燃烧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氟化氢释放,且风化土中氟与高硫煤在燃烧条件下相互作用可能加剧氟化氢释放.
洪秀萍梁汉东张玉法徐德明
关键词:酸度氟化氢地氟病
北京市大兴区民用燃煤汞污染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Lumex RA915+M测汞仪对北京黄村镇3个自然村56户家庭进行了入户检测、采样。结果表明56户人家烟气中汞浓度均值为723 ng/m3。空气汞测定表明生活燃煤汞排放导致三个自然村的空气汞浓度提高到7~13 ng/m3,显著高于未受燃煤影响的附近念坛水库周边空气汞浓度(1.7 ng/m3)。调查发现,较高价格蜂窝煤中汞含量较低(均值163 ng/g),廉价蜂窝煤中汞含量较高(均值552 ng/g)。总之,生活燃煤确实存在汞排放,廉价劣质的蜂窝煤流向民用市场更可能导致生活燃煤汞排放加剧。
洪秀萍李洋梁汉东王志勇李珊
关键词:空气污染蜂窝煤
北京城郊生活燃烧蜂窝煤中氟释放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解生活用蜂窝煤氟含量水平及氟排放率,以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的前辛庄、后辛庄和周村3个自然村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3个月取暖季内,针对蜂窝煤及煤渣中的氟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个村庄蜂窝煤样品的w(F)均值为277.8μg/g(N=46),高于我国工业原煤w(F)平均值(约83μg/g);生活燃烧蜂窝煤氟排放率为61.6%,显著低于蜂窝煤汞排放率99.75%及电厂等工业燃煤氟排放率(80%~99%)。鉴于生活用蜂窝煤多为富氟的劣质煤,其氟含量高于工业原煤,而排放率却低于工业用煤排放率,因此不宜采用工业用煤w(F)平均值及工业燃煤氟排放率来计算民用蜂窝煤的氟排放量,有必要展开单独研究。
王哲洪秀萍陈洋杨康许丹丹
关键词:氟排放蜂窝煤农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